搜索
· 大健康 News
2018中国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发展高峰论坛 2018-1-24 青野天润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今天,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健康中国”建设更是离不开医学科技的支撑。让全社会了解和重视医学科技,让医学发展和创新成果惠及亿万百姓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内涵。为了让公众和医药卫生领域专业人士更全面及时地关注、了解医学科技发展成果,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认识科学、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氛围,健康报社与相关医学科技机构联手,共同创办中国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并将每年定期举办。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技部领导将出席并讲话。桑国卫、王陇德、曹雪涛、侯云德、高福、陈凯先、陈志南、徐建国、宁光、赫捷等院士、专家、学者将莅临,共同分享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发展成果和进展,谋划科技创新发展大计,全面提升健康中国科技支撑能力。2018年“中国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召开,张家界市人民医院职工朱铁华荣获“2017年度健康传播影响力人物”奖,湖南全省仅3人荣获此殊荣。此次评选活动由国家卫计委指导,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卫生行业报《健康报》社主办。以网络得票+线下评审的方式,对推动《健康中国》战略,满足公众需求、提升健康素养、促进全民健康,全国卫生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进行评选表彰。2017年,组织医护团队,策划成立了全国首支《旅游医生》队伍;创作全国首张以...
发布时间: 2018 - 01 - 24
浏览次数:27
修身养性的内涵和方法  2018-1-23 青野天润一、个人修身养性的概念就是个人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言行和习惯的修炼和涵养。一个人只有通过自觉地遵循社会道德体系的要求,更好地履行个人的社会义务,并不断地提升个人的人生境界,才能修养成良好的内在素质。  二、修身养性的主要内涵1、戒生气。古人云:“气大伤身。”生气是人类负面情绪中的一种,一个人如果经常生气,就会使身心受到损害。2、戒自卑。自卑可以轻而易举地摧毁一个人,也能使人因自强而崛起。3、戒嫉妒。与其将有限的精力消耗在嫉妒他人的成功上,不如抓住时机做一些实事。4、戒小人。小人不但对我们的人生之路毫无帮助,反而会成为一块在关键时刻让你跌倒的绊脚石。5、戒诱惑。我们要力戒权力、金钱、美色等各种诱惑,不断完善自身素质,加强个人修养,提高道德品质,同时保持一份健康平和的心态。6、戒暴怒。暴怒容易使人失去理智,所以,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7、平和心。静坐当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避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  三、修身养性途径1、修身之道一: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有事斩然,无事修然;得之淡然,失之泰然;思之坦然,为之善然。2、修身之道二:一身浩然气,二袖清白风,三分傲霜骨,四时读写勤,五谷吃得香,六神常安...
发布时间: 2018 - 01 - 23
浏览次数:33
大寒节气·顺应冬“藏” 2018-1-20 青野天润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1月20日将迎来“大寒”节气。民谚有“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之说,今日大寒,进入“四九”第三天,天气依然寒冷,公众要注意保暖,谨防感冒。大寒养生要顺应冬“藏”,人们要把神藏于内,这样才有利于安度冬季。     “过了大寒,又是一年”,大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即为大寒。此时进入冬季已有两个多月的时间,脾胃运化吸收功能较入冬时好多了,可以抓紧冬日最后时光进补进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中国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这个时期,铁路、邮电、石油、输电线路、水上运输等部门要特别注意及早采取预防大风降温、大雪等灾害性天气的措施。农业上要加强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冻。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大寒时节的养生小妙招!一起来看一看!     1、含蛋氨酸食物...
发布时间: 2018 - 01 - 20
浏览次数:35
十九大·健康中国战略 2018-1-14 青野天润 前不久,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大会上对于我国的经济、科学、教育等各方面进行了总结规划,不少健康行业也在关注十九大的指导方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在此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
发布时间: 2018 - 01 - 14
浏览次数:21
中医针灸学 2018-1-13 青野天润 中医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刺入患者身体某一穴位,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国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中医针灸的作用涉及到中医针灸调节内分泌、爱民中医针灸减肥等具体领域。针灸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国医学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中国于2010年11月16日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一、历史起源针灸医学最早见于二千年多前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流行,并传播到了世界。而针灸的出现,则更早。远古时期,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疼痛被减轻的现象。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针灸分两部分,一是针具,一是灸法。在新石器时代,受伤的人偶然被一些坚...
发布时间: 2018 - 01 - 13
浏览次数:34
书·修身养性 2018-1-9 青野天润 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怎样修身?读书,就是一个好渠道。以书为镜,可以修身立德。哲学可以使人明智,历史可以增加良知。读修身养性的书,就如同与圣贤交谈,可收到“玩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志”的效果;就像眼前竖起了一面晶莹透亮的镜子。   透过这面镜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日积月累,既开心明目,利于行耳,又知天下事而懂荣辱,辨丑恶。正如法国大作家雨果所说:“种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逐渐熔化。”所以,我认为读书要读修身养性的书。 今天,小编推荐几本修身养性的好书,让我们从心灵开始!一、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遇见未知的自己:都市身心灵修行课》是台湾作家张德芬创作的一本以小说为体裁,以心灵修行为主题的书籍。主要讲述名校毕业的女白领若菱生活的起伏以及与老人的对话,借此来表达对人生课题与智慧的理解。该书于2008年发行,半年内销量3万册,位于台湾三大畅销排行榜前三名,并于2012年获得当当网畅销书籍第一名。该书作者张德芬,曾当过台视新闻主播,经历过失败的婚姻,又到美国深造,担任某知名公司营销经理,却以忧郁症收场。最终,张德芬搬到北京郊区做了四年的家庭主妇。2002年起,她决定全力追求内在心灵的世界。2007年,张德芬根据这几年的心灵感悟创作了自己第一本心灵...
发布时间: 2018 - 01 - 09
浏览次数:24
适合你的八种走路养生法 2018-1-4 青野天润 《吕氏春秋》中将医学定义为“生生之道”——前一个“生”是动词“提高”,后一个“生”是名词“生命力”,“道”是根本性的规律。养生就是人类提高自身组织、自身康复能力的学问,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境界。《黄帝内经》中黄帝与老师岐伯有一段精彩对话。谈到瘟疫时,黄帝问老师为什么有些人被传染了却不得病,岐伯的回答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就是为什么说整个中医学就是大养生学。当然,这里所说的中医学是指中华原创医学,而不是“一代明君”康熙阉割华夏文明后已经面目全非的“现代中医”。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养生是狭义的养生学,是指通过非药物的方法达到提高自康复能力的学问。公元前五十世纪人天合一整体观的形成标志着养生概念的成熟;公元610年,隋大业年间,当时的太医令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集中论述了各种疾病的病源和病候,但书中没有药方,只列养生方、导引法213种。由此可知,中国从那时起就已经将养生作为治疗的常规方法,并得到官方的提倡。中医药和养生体系在《黄帝内经》时代就已经很成熟。对“养生”表达最好的是西汉的《淮南鸿烈》一书。书中认为整个人体生命系统(古称“器”)由三个要素组成:一是形——“形者,生之舍也”,即人体生命的“房子”;二是神——“神者,生之制也”,即人的自组织、自康复能力,是生命的主宰(“制”);三是气——“气者,生之充也”,气是...
发布时间: 2018 - 01 - 04
浏览次数:29
盘点:中药基础知识 2018-1-4 青野天润 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那么你对中药了解多少呢?今天就为大家梳理了一些关于中药的基础小知识,关于中药、药膳、服用中药的禁忌等,赶紧做下笔记吧!中药的释义中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平和的药物。三国 魏嵇康《养生论》:“故神农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 晋张华《博物志》卷七:“中药养性,谓合欢蠲忿,萱草忘忧。” 宋徐铉《题庙》诗:“常嗟多病嫌中药,拟问真经乞小还。”药膳可分为食疗中药和食疗药膳两大类1、食疗中药。食疗中药是指具有防治疾病或保健康复作用的饮食物,又称为“食用中药”、“食疗本草”或“食物中药”等。这类食疗中药包括谷物、水果、蔬菜、调料、禽兽、水产等类。2、食疗药膳。药膳是由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食物和调料配制而成的膳食,总体说来,药膳既可单独由食用中药加工制成,又可以中药材和食品为原料,按照一定的组方,加工、烹调而成。中药的疗效很多中草药的疗效不但经受住了长期医疗实践的检验,而且也已被现代科学研究所证实。有些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和分子结构等也已经全部或部分地研究清楚。例如麻黄平喘的有效成分麻黄碱、常山治疟的有效成分常山碱、延胡索止痛的...
发布时间: 2018 - 01 - 04
浏览次数:26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18101767197
6

二维码管理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