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和他的魔幻现实主义 2018-2-3 青野龙吟 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05年莫言的《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2011年莫言凭借作品《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一、莫言创作特色1. 寻根文学:莫言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00年3月,莫言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表演讲《福克纳大叔,你好吗?》说:“他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尤其让我明白了,一个作家,不但可以虚构人物,虚构故事,而且可以虚构地理。”正是受到福...
发布时间:
2018
-
02
-
04
浏览次数:36
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 2018-1-16 青野龙吟 曹禺戏剧文学奖是中国戏剧文学领域一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艺术评奖活动。其前身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于1980年创办的全国优秀剧本奖,1994年该奖项更名为曹禺戏剧文学奖。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剧本奖,始评于1981年。20多年来,这项国家级戏剧文学大奖,对当代戏剧文学创作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已故的曹禺、于伶、黄佐临等戏剧大师,都曾是这项奖的评委。2005年起,并入新设立的中国戏剧奖,主办单位由文化部改为中国文联。 曹禺简介: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中国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小名添甲。汉族,祖籍湖北潜...
发布时间:
2018
-
01
-
16
浏览次数:66
至高荣誉·茅盾文学奖 2018-1-15 青野龙吟 1981年4月,根据茅盾先生遗愿,将其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了茅盾文学奖,当时决定由巴金担任评委会主任。此奖项的设立旨在推出和褒奖长篇小说作家和作品。当时规定每三年评选一次,参与首评而未获奖的作品,在下一届以至将来历届评选中仍可获奖。首届评选在1982年确定,评选范围限于1977年至1981年的长篇小说。"茅盾文学奖"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之一。奖项每四年评选一次,参评作品需为长篇小说,字数在13万以上的作品。尽管仍有颇多争议,但茅盾文学奖依然不失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奖项。自2011年起,由于李嘉诚先生的赞助,茅盾文学奖的奖金从5万提升到50万,...
发布时间:
2018
-
01
-
15
浏览次数:43
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 2018-01-07 青野龙吟2015年01月07日 来源:山西日报 近日,光明日报一篇名为《不可因莫言获诺奖断言他国读者喜欢中国文学》的文章再次引发了中国文学的地标热议,文章作者为美国著名的汉学家葛浩文,是英文世界地位最高的中国文学翻译家。在葛浩文看来,即便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阎连科获卡夫卡文学奖、麦家的《解密》及刘慈欣的《三体》受到西方读者青睐等等事实存在,也不可就断言他国读者必然喜欢中国文学,原因很简单——反映当下社会生活的中国文学作品在英语世界并没有受到普遍欢迎。 中国文学在近两年连续取得的傲人荣誉值得关注,让人不免想起中国电影于上世纪90年代在世界得到的至高礼遇。“诺贝尔文学奖”就是百姓心目中的奥斯卡和金棕榈,摘得桂冠就是被世界认可的铁证,人们可能会问:中国文学是否随着...
发布时间:
2018
-
01
-
01
浏览次数:25
王安忆·一砖一瓦搭起来的扎实 2017-12-24 青野龙吟 王安忆,当代作家。原籍福建同安,1954年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亲移居上海。197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雨,沙沙沙》《本次列车终点》《流逝》《小鲍庄》《发廊情话》《叔叔的故事》《我爱比尔》《69届初中生》《纪实与虚构》《长恨歌》《启蒙时代》《天香》等数百万字的小说和散文、文学理论作品。长篇小说《长恨歌》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只要提到王安忆老师,大家基本都会夸到她的勤奋。她坚持写了三十多年,刚开始时的小说,如《雨沙沙沙》《米妮》,确实很稚嫩,常在破折号惊叹号后面跟着直白式的抒情,掩不住女学生气,到如今字句绵密,幽微处见人心,中间的打磨功夫几乎是有迹可寻的。她的写作带着种韧劲儿,不屈不挠的,肯吃苦。你看她写弄堂,写刺绣,写物什,从头描到尾,殷殷恳恳,没一笔偷懒。这靠一砖一瓦搭起来的扎实,使人们惯于把她和天才式作家区别开来。其实王安忆自己是有野心的,她在采访中提到张爱玲,说“我不比她强,也不比她差”。近百年前,张爱玲以她的天赋式写作,为后世写上海乃至写港台的作家提供了范本。说起来好笑, 之后中国当代女作家,写的好的,不管主动被动,或多或少都要与张爱玲有些纠缠。王安忆对地域和世情的书写,更是注定逃不开张的光环。她在《寻找上海》里讲...
发布时间:
2017
-
12
-
24
浏览次数:22
天才一梦张爱玲21017-12-17 青野龙吟 “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视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世人原谅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 上面这段话出自《天才梦》,《天才梦》一文为张爱玲18岁时的创作散文,也被她视作自己文学生涯中的“处女作”。该散文为当年的上海《西风》杂志获奖征文,当时的张爱玲尚为香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作家张爱玲本名张煐,后因入学需要,以英文名Eileen译音,易名爱玲。张爱玲一生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漂泊于上海、香港、天津、美国各地。1939年,她获得伦敦大学的奖学金,准备前往留学,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改入香港大学文学院,成为了香港大学校友。图片中的她弯眉笑眼,梳着整齐利索的学生头,穿着深色软灰布的衣服,戴着一个圆框眼镜,除此之外别无修饰。少女时期的张爱玲有着和别的同龄女孩子一样亲切纯美的笑容,长长的鸭蛋脸,淡淡的眉毛。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女孩子谁能想到她日后在文学界掀起了一波波浪潮,几次形成“张爱玲热”,引得后来无数痴男怨女争相追捧。我想,这正是张爱玲所喜欢的——属于普通小市民的传奇。有人这样评张爱玲的《我的天才梦》:张爱玲早期作品中,我最喜爱的一篇(即是散文《天才梦》)。十九岁的张爱玲,对于自己生命过程深刻的自省。她...
发布时间:
2017
-
12
-
17
浏览次数:36
最伟大的歌手——艾青 2017-12-22 青野龙吟 “我永远渴求着创作,每天我像一个农夫似的在黎明之前醒来,一醒来,我就思考我的诗里的人物和我所应该采用的语言,和如何使自己的作品能有一分进步……甚至在我吃饭的时候,甚至在我走路的时候。”艾青如此形容自己的创作状态。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乱岁月,还是在解放后的生活里,写作已然成为他的生活方式,他始终以“最伟大的歌手”来要求自己。 艾青一生写诗无数,其中《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成名作。这是一首带有自传性的抒情诗。在这首诗里,诗人以幼年生活为背景,集中的描述了自己的保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他对保姆大堰河及劳动人民的真挚怀念和热情赞美,表达了世人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以及作者对中国广大劳苦大众的赞美。 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艾青从对农村劳动人民的热爱和接近他们的要求出发,十多年来,一直向他们呈献着自己最真切的诗情。在艾青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我爱这土地》中,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
发布时间:
2017
-
10
-
19
浏览次数: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