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国家需要我,我一定全力以赴 2020-8-16 青野云麓2019-10-01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作者:杨磊“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这是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委员会给于敏院士的颁奖词。在新中国的成长历程中,这位没有任何留学经历、土生土长的“中国氢弹之父”是我国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1951年至1965年,于敏在原子能院(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先后从事核理论研究和核武器理论研究。2019年1月16日,这位改革先锋在京去世,享年93岁。就在9月29日,他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发布时间:
2020
-
08
-
16
浏览次数:19
唐有祺:化学世界的百年求索者 2020-7-13 青野云麓2020-07-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来鲁华、刘忠范唐有祺,1920年7月生,上海市南汇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家,教育家,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历任国家教委科技委主任,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他是我国晶体化学的奠基人,倡导了化学生物学在中国的发展,又融会贯通晶体化学与功能材料研究,在国际上开拓了分子工程学。他以期颐之身,见证了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昌盛的百年进程——在美求学一切顺利时,他放弃大好前程,毅然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在遭逢政治风雨时,他处变不惊,以非凡的定...
发布时间:
2020
-
07
-
13
浏览次数:23
李椿萱:“无问西东”的飞机设计先行官 2020-7-10 青野云麓2020-07-10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温才妃电影《无问西东》中,笕桥中央航校第三期学员沈光耀在返航途中遭遇日军战机。经过殊死搏斗后,他开着受损严重的飞机,冲向敌人的兵舰阵地,与他们同归于尽。笕桥中央航校被誉为“中国空军的摇篮”,至抗战前培养了500多名飞行员和航空机械等方面的空军人才。在炮火纷飞的年代,正如电影中反映的那样,笕桥中央航校飞行员全部英勇殉国。如果电影有续集,或许可以从一名呱呱坠地的婴儿拍起…… 盼归的“共产主义战士”2018年6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机关党支部前往南京中山陵空军烈士陵园凭吊,芳草萋萋之地平时少有人踏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蒋崇文试图从3000多个烈...
发布时间:
2020
-
07
-
10
浏览次数:64
曾庆存:一切为了祖国气象事业 2020-7-8 青野云麓2020-07-06 来源:科界他是国际数值天气预报奠基人之一;他研究提出的“半隐式差分法”,成为世界上首个用原始方程直接进行实际天气预报的方法;他还为现代大气科学和气象事业的两大领域——数值天气预报和气象卫星遥感作出了开创性和基础性的贡献;他就是国际著名大气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1月10日,85岁高龄的曾庆存院士以卓著成就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荣获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为了国家需要,毅然改学气象专业,开启气象科研人生1935年5月,曾庆存出生在广东省阳江市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纵然家境贫寒,但曾庆存的父亲对子女的教育却格外重视。在他的记忆中,父母每日都早出晚归地去田间耕作,年幼的他就以旁听生的身份跟着哥哥一起去学堂听课。1952年,...
发布时间:
2020
-
07
-
08
浏览次数:37
郑维敏:新领域的开拓者 2020-7-3 青野云麓2020-07-03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郑维敏,自动控制及系统工程专家。长期在清华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创办了工业自动化专业和系统工程专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与决策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学术思想活跃,曾提出自适应模糊控制系统、柔性环境下的建模、优化及决策等新概念和原理。富于开拓精神,将系统工程与生物科学及水稻育种相结合,开拓了“作物遗传过程建模与控制”的新领域。郑维敏1923年1月14日生于山东省济南市,原籍浙江省鄞县。1947年毕业于北平清华大学电机系并留校任助教。1948年获奖学金去英国茂伟电气制造公司实习,获得工程师资格。在英国学习期间,曾决定由英国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进一步深造,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发布时间:
2020
-
07
-
03
浏览次数:25
周毓麟:为祖国的需要三次改变研究方向 2020-6-29 青野云麓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2020-06-29周毓麟,出生于1923年2月,浙江镇海人,数学家。1945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数学系。1957年获苏联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物理数学科学副博士学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对非线性抛物型、非线性椭圆型方程和具孤子解的非线性发散方程(组)进行了系统的长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完整而深刻的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对Landau-Lifshitz型方程进行的全面研究,受到了国内外知名学者的重视。在计算数学、流体力学及其计算方法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完整地建立起离散泛函分析的基本理论,并将偏微分方程中的内插不等式应用于有限差分理论中。...
发布时间:
2020
-
06
-
29
浏览次数:72
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 2019-5-29 青野云麓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钱学森于1911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1935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9月获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成为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冯•卡门(Theodore von Kármá...
发布时间:
2019
-
05
-
29
浏览次数:24
了不起的屠呦呦: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2019-2-22 青野云麓 今年1月英国BBC新闻网发起了“20世纪最具标志性人物”的评选活动。刷爆全球社交媒体。在科学领域,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力压宇宙探秘人斯蒂芬·霍金、量子力学的创始人马克斯·普朗克。与物理学家居里夫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以及数学家艾伦·图灵这三位科学界神级人物并列入选成为候选人。屠呦呦不仅是华人之光,还是亚洲唯一入选的科学家,更是整个科学领域唯一在世的候选人。对于屠呦呦的入选,BBC给出了三大理由:“在艰难时刻仍然秉持科学理想”,“砥砺前行亦不忘回望过去”,“她的成就跨越东西”。BBC还专门制作了一个短片来介绍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传奇人生,主持人最后说:'若用拯救多少人的生命来衡量伟大程度,那么毫无疑问,屠呦呦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佛家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而她,注定被全世界载入史册,名留青史。4年前的2015年,屠呦呦这个稍显拗口的名字犹如横空出世般,一夜间轰动全国甚至全世界。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中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科学家,此人正是84岁的屠呦呦。表彰她发现青蒿素,显著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如此评价屠呦呦的贡献:“屠呦呦是第一个证实青蒿素可以在动物体内和人体内有效抵抗疟疾的...
发布时间:
2019
-
02
-
22
浏览次数: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