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通儒饶宗颐 2018-02-09 青野龙吟 钱钟书说他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他是自己“心目中的大师”,金庸说“有了他,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国外把他誉为“东洲鸿儒”“汉学泰斗”“东方达·芬奇”,华人社会尊他为“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他就是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 饶宗颐是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和书画大师。他在传统经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学、艺术、文献以及近东文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均有重要贡献,在当代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声望。中国学术界曾先后将其与钱锺书、季羡林并列,称之为“南饶北钱”和“南饶北季”。曾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荣休讲座教授、艺术系伟伦讲座教授以及中国文化研究所顾问,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校名誉教授。饶宗颐曾获多项奖誉、荣誉博士及名誉教授衔,包括法兰西学院儒林汉学特赏、法兰西学院外籍院士、巴黎亚洲学会荣誉会员、法国索邦高等研究院首位华人荣誉人文科学博士、中国国家文物局及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敦煌文物保护、研究特别贡献奖、香港政府大紫荆勋章,以及香港艺术发展局终身成就奖等。 饶宗颐先生出身书香名门,自学而成一代宗师。他是当代中国百科全书式的古典学者,学养广博而专精,其学问几乎涵盖国学各方面,均取得显著成就,还精通梵文。虽至百岁高龄,平日诗词书画音律,仍笔墨挥...
发布时间:
2018
-
02
-
09
浏览次数:37
章太炎——民国风骨第一人 2018-01-29 青野龙吟 鲁迅在临终时回忆其师章太炎:“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模。” 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浙江余杭人。原名学乘,字枚叔(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后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后自认“民国遗民”。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章太炎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熟悉是因为人人都知道他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陌生是由于其文字晦涩艰深,长期以来对他的研究相对比较寂寞。虽然他的文字难懂,但人们却爱演绎“章太炎甘愿当疯子”的轶事,尤其他反袁的经历——“当听到有人说他是‘疯子’和‘神经病’时,他非但不以为忤,还赞成对方的说法,自认是神经病,且希望他的同志、朋友,都能带点神经病。”章氏的思想受到多方影响,因为变化的历程相当繁复,依其《菿汉微言》中的自述,是以“始则转俗成真,终则回真向俗”十二字予以归结。大抵而言可以光绪二十四年(1908年)著成《齐物...
发布时间:
2018
-
01
-
29
浏览次数:48
王国维——老实得像火腿一样的国学大师 2018-01-12 青野龙吟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王国维的死是20世纪文化界最大的公案之一。人们一面惋惜,一面怀念着王国维生前的璀璨成就。他的学问就像一颗大宝石,每个切面都发出耀人的光芒。梁启超称他是“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郭沫若评价他:“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这样一位国学大师,却是最其貌不扬的。当年王国维在北京招国学研究生的时候,全国各地的学生纷纷来到清华大学,都想看到日夜思慕的导师王国维。大家都在教室里盼望着,进来的是什么样一个风流倜傥的人物?踏进门来的王国维使大家很吃惊,这就是我们...
发布时间:
2018
-
01
-
13
浏览次数:20
饮冰子·梁启超 2017-12-21 青野龙吟"凡称得上'国学大师'者,其学问自然理应在'国学'研究之范围内,属于出类拔萃者。"凡称得上'国学大师'者的著作,从张岱年先生所认可的起码标准看,"至少要涉及哲学、文学、史学和古代科学等几个领域,并有突出的建树。"而且,"'国学大师'还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和品德。从学问和品德即文品与人品相融合为一的标准看,'国学大师'应该是道德文章者流中的佼佼者。"依据这样的标准,我们人为在近现代的中国,比较符合这个标准的代表人物当属梁启超。梁启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饮冰子,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著名思想家、活动家、国学大家。"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早年师从康有为,一起发动"公车上书"运动,与黄遵宪合办《时务报》,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制造舆论,成为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领袖之一,失败后流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他表示支持并建立"政闻社",期望推动君主立宪;尔...
发布时间:
2017
-
12
-
22
浏览次数: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