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读书 News
学识、见识、胆识:陈寅恪的三重境界                                                                   2022-04-04   青野龙吟2022-04-04 来源:阿威观察没文化的人笃信神祇,有文化的人敬畏权威。20世纪,人们普遍陷溺于对政治权威的迷信,但思想启蒙运动之后的中国知识界,今天的迷信对象是学术权威。曾经的一部《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曾连续数月稳居北大风入松书店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如今北大文科学生没有读过这部书的怕是不多。毫无疑问,在九十年代的国学热中,得分最高的就要算是陈寅恪了。 陈寅恪崇高的学术地位无可否认。二十世纪有五位历史学家堪称第一流的史学大师,这就是陈寅恪、陈垣、钱穆、顾颉刚。陈寅恪何以会卓尔不群,出其类而拔其萃?周一良先生总结了四条:非凡的天资;深厚的学养;良好的训练;充分的投入。成功=1%的天赋+99%的汗水,这个公式对陈寅恪来说...
发布时间: 2022 - 04 - 04
浏览次数:52
鲁迅的饭局: 隐藏着的半部现代文学史                                                                          2021-07-11   青野龙吟2021-07-10 来源:网易号今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鲁迅笔下流淌着的无数文字和韵味,都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关注的热点。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那个时代就已家喻户晓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与同时代的作家名人相识、相交、相离,都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精彩的“章节”。 由甘肃学者薛林荣创作的《鲁迅的饭局》今年出版后,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薛林荣从鲁迅的饭局中,再现鲁迅那时生活的现场,见证那个时代文学史上的特殊时刻,让人感受到鲁迅真实而立体的形象,这种日常饭局的书写,独特视角的研究,令人耳目一新。 《鲁迅的饭局》出版后,受到鲁迅长孙周令飞的赞赏和推荐。薛林荣去年...
发布时间: 2021 - 07 - 11
浏览次数:28
无可复制的汪曾祺:淡泊,是人品,也是文品                                                                                               2020-3-6   青野龙吟一百年前的今天,恰好是农历正月十五。就在元宵节的灯火即将点亮的时分,江苏高邮一户姓汪的人家降生了一个男孩,取名曾祺。19岁时,这个叫汪曾祺的青年考进了西南联大的中文系,并遇到了在此任教的恩师沈从文。此后,他的一生也都与文学相伴。当代文学史上,像汪曾祺这样的作家不多,他写小说、写散文、写诗,还写京剧——包括革命京剧。即使同样多面的大有人在,却都不及得上他的那种雅俗共赏。有人说他是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最后一个士大夫,这话或许有些过于浪漫...
发布时间: 2020 - 03 - 10
浏览次数:21
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钱穆 2018-05-24 青野龙吟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享年95岁),男,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江苏无锡人,吴越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江南大学教授。1949年南赴香港,创办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前身)。1967年迁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史学教授。1990年在台北逝世,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 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他毕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高举现代新儒家的旗帜,在大陆、香港、台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学大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中国学术通义》等。此外还有结集出版论文集多种,如《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中国文化丛谈》等。钱穆是一步一步靠自学...
发布时间: 2018 - 05 - 24
浏览次数:37
哲学史家冯友兰 2018-04-19 青野龙吟冯友兰(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他的著作《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已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 1895年,冯友兰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冯友兰7岁上学,先读《诗经》,次读《论语》、《孟子》,再读《大学》、《中庸》,从头至尾反复吟诵。因其父公务繁忙,教育子女的重担就自然落在粗识文字的冯母吴清芝身上。当时儿童重记忆,轻理解,如此他又勉强读完了《书经》、《易经》和《左传》。冯家专门聘请教师负责冯友兰的教育,较正规地开设了古文、算术、写字、作文等功课。因课程较为轻松,冯友兰在闲暇时还常阅读一些他父亲所藏的新书籍、新刊物,开始初步接触一些世界知识。在12岁时,冯友兰的父亲冯台异因病猝逝,他遂跟随其母迁回老家唐河,并继续延聘教师授学。在这期间,他开始阅读诸如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等带有民主主义色彩的书籍。1919年12月,...
发布时间: 2018 - 04 - 19
浏览次数:33
思想奇人梁漱溟 2018-04-19 青野龙吟梁漱溟(1893.10.18-1988.6.23),男,蒙古族,原名焕鼎,字寿铭。曾用笔名寿名、瘦民、漱溟,后以漱溟行世。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因系出元室梁王,故入籍河南开封。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一生著述颇丰,存有《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唯识述义》、《中国人》、《读书与做人》与《人心与人生》等。梁漱溟生长的环境颇不寻常。这样说,不仅因他出身的士大夫家族可以追溯到元代皇室,还因为他父亲的生平与性格。他的父亲梁济着实继承了数百年的家族传统,考取功名并出仕任官。由于梁济对传统“儒家”道德原则的极度执著,又对激进的改革活动非常投入,并未给他的仕途带来利禄。在清朝末年,梁济拒绝加入极度腐败攀援的官场,而将精力放在爱国道德的社会运动上,使他的家庭陷入寒酸士绅的生活。不过梁济的书法写得很好(其子梁漱溟亦然),就算靠他微薄的奉禄无法养家活口,他还是能凭藉为人写幅字什么的,来贴补家用。梁漱溟先生在历史上以哲学家闻名,你要是问一位知识分子“梁漱溟是谁”,他八成会答“一位哲学家”。但梁漱溟的生涯和他的意义还可从多方面来解读...
发布时间: 2018 - 04 - 19
浏览次数:48
南怀瑾:亦儒非儒,是佛非佛 2018-04-18 青野龙吟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文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中国文化国学大师。历任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教授。 南怀瑾生前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精通儒、释、道等多种典籍,全身心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与传播,其出版代表作诸多,比如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易经杂说》等共计三十多册,且被人们翻译成八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1918年,南怀瑾诞生于浙江温州乐清的一个世代书香之家,从孩提时起即接受严格的传统蒙馆教育。到十七岁时,南怀瑾除精研儒家四书五经外,涉猎已遍及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多种,同时苦心研习文学历史、书法、诗词曲赋、医药卜算、天文历法诸学,每得其精髓而以为乐,从小就是位孜孜以求的好学青年。正应了《论语》里所说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句话,南怀瑾虽说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但是自小其祖母、父辈们并没有要求这位“南门独子”,将来能够显达一方或者富贵荣耀,相反其祖母还对其说:“读书可以,但不要做官”,其父更是要求很低,只要能够养活自己平安度过一生,即使不读书也可以。 这些看似很平常的家教,对南怀瑾生平,一贯看淡名利与浮华,应该是起着积极的影响,使得后来南怀瑾在正处于“风华正茂书...
发布时间: 2018 - 04 - 18
浏览次数:54
文化老人季羡林 2018-04-18 青野龙吟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按理说,大师的童年都风光无限,天赋高,家教好,成绩优异,自有上天眷顾,人生就像开挂一样。但季羡林不是,季羡林不但普通,甚至还有点笨。按季羡林的说法,他读书时,就从未考过第一名,只是中上水平,甚至因为珠算打得不好,还挨了板子。挨板子就算了,还上课偷偷看小说。桌子上面摆着课本,桌子下面却摊着小说,甚至连《金瓶梅》都拿来了,老师在上面苦口婆心,吐沫横飞,季羡林却直瞪着西门大官人的巫山云雨而想入非非。难怪考试的时候,季羡林的数学只考了4分,原来都是《金瓶梅》给害的(忠告:数学不想考低分,千万别...
发布时间: 2018 - 04 - 18
浏览次数:38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18101767197
6

二维码管理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