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提醒疫情创伤超过任何灾难 心理干预应纳入国家布局 2022-05-26 青野天润 2022-05-26 来源:凤凰网健康 作者:董蕊 马金凤“新冠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虑抑郁的发病就增加了25%。第二年我们发现,焦虑的人减少了,抑郁的人没有变化,失眠的人开始增多。这也超出我们的预期——我们以为疫情两年多了,大家是不是就能坦然以对了?由此看并不能。我们的社会、心理还在持续受到疫情影响。”5月2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做客“战疫 从心开始”系列直播特别访谈,提示新冠大流行带来的心理创伤超过任何一场灾难,新冠后应谨防心理疾病大流行。“政府和各级部门需要出台相应政策,组织一只专门的队伍,做好长期应对疫情次生心理伤害的准备。”人类文明中,很少有像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全球公共危机,拷问每个人的身心。以下为直播特别访...
发布时间:
2022
-
05
-
26
浏览次数:19
新冠病毒消杀争议背后:多国研究表明“物传人”事件极为罕见 2022-05-23 青野天润2022-05-23 来源:周叶斌最近,对转移后的新冠感染者居住空间消杀的必要性,受到极大争议。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新冠感染者转移后,其原来的居住空间新冠病毒存活的时间有多长?导致传播的可能性有多少?新冠通过物体表面接触传播的几率是多少?本文通过回顾相关的研究,指出虽然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诸多机构都曾推荐过对物体表面做消毒,但后续的研究发现,物体表面检测阳性并不意味着就有传染性,现实中的“物传人”事件更是极为罕见;更有研究发现单次接触新冠污染的物体表面,传播风险低于万分之一,物体表面接触对新冠传播贡献极为有限。多国的指导意见也认为,对于不以表面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的新冠病毒,即便要进一步降低物传人风险,向环境中大量喷洒各种消毒剂远不如勤洗手有效。从快递包装消毒到入...
发布时间:
2022
-
05
-
23
浏览次数:0
15分钟“采样圈”背后,第三方医学实验室迎大爆发 2022-05-17 青野朝华2022-05-17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记者:谭丽平“最近的核酸检测量非常巨大,一个点平均每天的人流在1000到2000人次,尤其是采样护士紧缺。现在的采样护士很多上班不敢喝水、上厕所,非常辛苦。”5月12日,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企业家》。5月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中提出,“要提升监测预警灵敏性,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这也对各地的核酸检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前,包括北京、上海、武汉、杭州、广州、深圳等地均已推出了常态化措施,持有2~7日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成为进出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必备“通行证”。 核酸检测常态化,最具考验的环节是核酸采样点的建设...
发布时间:
2022
-
05
-
17
浏览次数:23
动态清零措施等同封控?专家解读动态清零及四点误解 2022-04-19 青野朝华吴尊友解读动态清零及四点误解2022-04-19 来源:澎湃新闻过去两年多,我国不仅成功地控制了新冠疫情,也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提供了环境保障。我国取得新冠防控阶段性成果,一是归功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 二是归功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正确,三是归功于广大人民群众万众一心积极参与抗疫斗争。随着全球疫情形势变化,特别是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传播速度快、隐匿传播多、防控难度大,国外的防控效果都不理想,很多国家无奈地选择了“躺平”。近期,我国也出现点多面广的复杂疫情形势。国内有些人对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没有了信心,甚至有人把“动态清零”与“零感染”混淆,认为现阶段针对新的疫情...
发布时间:
2022
-
04
-
19
浏览次数:22
为什么不能“躺平”? 2022-04-13 青野朝华为什么不能“躺平”?吴凡:有这五点原因2022-04-13 来源:澎湃新闻近期本土疫情形势严峻,一些人滋生“躺平”心理。面对奥密克戎,为什么不能“躺平”?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吗?现阶段,为何必须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4月9日,上海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院长吴凡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独家专访时强调,无论从病毒本身的特性,还是从人群免疫的背景,抑或从抗疫“武器”的技术储备,现阶段,必须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吴凡谈到,有人认为可以在“清零”和“躺平”之间选择第三条道路,即允许病毒低水平流行,这是行不通的。在实现“动态清零”的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因时因势采取防控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为什么不能“躺平”?...
发布时间:
2022
-
04
-
13
浏览次数:17
一个“上海团长”的封控23日 2022-04-12 青野天润2022-04-12 来源:澎湃新闻这是李新宇封控在小区的第23天。他所在的浦东北蔡,是这波疫情的重点区域。他居住的小区,五千多户居民的生活物资主要靠居委会发放和社区团购。李新宇是一名房产销售,疫情期间工作几乎停滞。4月1日,他创建第一个“蔬菜大米团购群”,磕磕绊绊地成了一名“上海团长”。李新宇建的蔬菜大米团。文中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他遇到过供应商“放鸽子”;业主日常“信息轰炸”;遇到过订购50斤的大米,只要装一小袋的独居女孩;也遇到商家发货质量参差不齐时,主动帮他解围的居民;以及把油盐酱醋借给他,热心帮他找猫粮的邻居。人与外界相对隔绝时,街坊四邻的关系显著起来,这是李新宇的疫情故事,也是一个上海小区的自治样本。 【以下为李新...
发布时间:
2022
-
04
-
12
浏览次数:13
世卫组织:中医药能有效治疗新冠,鼓励成员国考虑吸纳中医药 2022-04-05 青野朝华2022-04-05 来源:澎湃新闻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疗效获得世卫组织专家会议认可“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专家评估会”的报告于3月31日在世卫组织官网发布,来自世卫组织6个区域的21名国际专家参加了评估会,会议报告指出:中药能有效治疗新冠肺炎,降低轻型、普通型病例转为重症,缩短病毒清除时间,改善轻型和普通型患者的临床预后。报告同时鼓励成员国考虑中国形成并应用的整合医学模式(中西医结合模式);有效管理当前疫情并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大流行做好准备。评估会上,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对世卫组织持续支持传统医学表示欢迎,并表示中国愿意协助其他世卫组织成员国加强传统医学在其卫生系统中的作用。 21名国际专家共...
发布时间:
2022
-
04
-
05
浏览次数:0
对话邬惊雷:上海疫情如何“精准防控”? 2022-03-19 青野朝华2022-03-19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3月13日以来,上海已连续5天每天新增感染人数过百。一向注重科学防控、精准防控的上海市,目前正面临着复杂严峻的新发疫情考验。对此,上海在坚持“精准防控”的大方针下,适时动态调整防疫措施和力度。上海本轮疫情是如何发生的?面临疫情考验,上海如何应对?《新闻1+1》对话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聚焦本轮疫情应对。 为何17日上海新增数据现新高?上海市卫健委主任 邬惊雷:从昨天的数据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个是因为上海市前期发现的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他的密接和次密接排查范围比较广,通过对这些人员的集中管控和筛查会发现一部分病人。第二,跟上海这一周,特别是15日、16日、17日开展的...
发布时间:
2022
-
03
-
19
浏览次数: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