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修身养性之良方 2022-05-12 青野朝华2022-05-12 来源:腾讯网 修身者锻炼也,养性者品行也,二者不可分割,密切相关,锻炼健康的体魄,同时,修养优良的性格和高尚的情操,相辅相成;比喻小肚鸡肠,妒忌心重,性情暴躁,或沉默寡言,忧郁寡断,孤独离群,必然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多病而早衰,相反,性格开朗,宽容大度,从不患得患失,与人为善,广接广交,兴趣广泛,总是精神饱满,精力充沛,朝气洋溢,必然形成免疫功能增强,疾病自然减少而益寿延年。上述二者当然有先天基因,更有后天造就,必须主观去认知,修正不良的因素,使其向健康方面发展,这就叫修身养性。关于修身养性的具体办法很多;如博览群书,文体活动,养花种草等,但不可能把所有的项目全都采用,必须结合自身条件作出选择:一是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二是根据个人的身体条件,适合某种项目;三是主观努力去培养锻炼的兴趣,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
发布时间:
2022
-
05
-
12
浏览次数:9
比较的囚徒:人们为何一边反“内卷”,一边忍不住比较 2022-03-18 青野天润 2022-03-18 来源:中国青年网比较的囚徒:人们为何一边反“内卷”,一边忍不住比较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刻:尽管人生目标未必是“要比别人好”,却总逃不脱比较的“牢笼”——上学时和同学比成绩,前方常常有个追不上的“别人家孩子”;工作后与同伴聚会,话题永远离不开薪资水平和感情状态;假期打开朋友圈,别人的生活总是比自己的精彩,还能先晒出冰墩墩手办……有人的地方就有社会比较。人们时而与更优秀的人比,时而与不如自己的人比;有人执着于要胜过对方,有人笃定“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这让人不禁好奇,人们为什么会比较?比较有何作用?它会让我们更快乐还是更痛苦?在日益加速的当代社会,为何人们既“反内卷”,又忍不住...
发布时间:
2022
-
03
-
18
浏览次数:19
一代名人曾国藩的“修身养性平天下”之策 2021-12-17 青野天润 2021-12-17 来源:羊羊品历史曾国藩,本来名为子城,字伯涵,号涤生,为春秋时期曾子第七十代世孙。我国古代非常出色的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他同时也是清朝湘军的领导者。曾国藩的趣事曾国藩是历史上的名人,但他的童年学习知识的能力并不强。一天傍晚在书房里念书,我不知道一篇文章被反反复复读了很多次,而他仍在大声朗读,因为他没有记住。这时,一个小偷从他的房子里出来,潜伏在他的屋顶下,希望在读者入睡后能得到一些好处。但是待在那里,依然等不到他有睡觉的打算,一直反反复复阅读那篇论文。小偷大怒,跳了出来说:'您在这个水平上读哪种书?'然后再次记住该文章,然后消失! 小偷非常智慧,比曾国藩更加聪慧,但他这辈子却...
发布时间:
2021
-
12
-
17
浏览次数:32
“社恐”究竟为何物?轻度“社恐”可以自愈吗? 2021-10-24 青野天润 2021-10-24 来源:是你的抽屉你,真的“社恐”吗小组讨论时不敢与不熟悉的同学交谈,更不敢提出反对意见;当众演讲时,不管准备得多充分,上台后还是紧张到大脑一片空白;路上遇到同事总想回避,不敢大方打招呼;听到手机铃响就恐惧,不敢接听……当“社恐”人把自己的日常分享到网络,迅速就能找到一群“病友”,社交恐惧,似乎已经成为年轻人中的流行病。戴好帽子、塞上耳机、看着手机,最好再戴一副遮住半张脸的墨镜才敢出门……生活中,你是否见过这样的“社恐”青年,又或许,你也是“社恐”人群中的一员?相关调查显示,自2016年以来,“社交恐惧”一词的网络检索率便持续攀升,以“社恐”为关键词在豆瓣App检索,相关小组有十余个,排名前三的小组“人际交...
发布时间:
2021
-
10
-
24
浏览次数:24
修身养性•丰富你的精神世界 2021-04-21 青野天润 快乐的情绪传播速度惊人英国医学专家发现:快乐情绪的影响,可远达三层外的人际关系。认识快乐的人,会让你变快乐的概率增加 15.3%,认识有快乐朋友的朋友,增加 9.8%。所以,你的快乐情绪,不仅对自己具有精神环保的作用,还有益于身边人心情愉悦的影响。很简单,你看见一位满脸笑容的人,马上会受到感染,引起喜悦的心情。快乐犹如生命的一盏油灯。当灯被点亮时,它不需要向黑暗说“让我来照亮你吧”,它不再需要做其他什么,房中的黑暗角落自然会被照亮。同样得,当你的心中充满快乐时,你不需要刻意去做什么, 周遭的生命也自然会被照亮。 真正快乐...
发布时间:
2021
-
04
-
21
浏览次数:20
修身养性 | 《道德经》与南怀瑾先生,说透人生智慧 2019-1-9 青野天润 1、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话不是越多越好,有时候多说话反而会使自己陷入困境。与其喋喋不休,不如在沉默中好好修炼自己的内心。生活中说话要注意对象、场合,说话之前要考虑一下话能不能说,背后议论人的行为不要做。说的是别人,痛的可能是自己。2、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贵有自知之明。有自知之明才能看清自己,扬长避短把力量发挥最大效用。汉代刘邦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谁都有缺点,谁都有不擅长的东西,人生的意义正在于接纳并欣赏不完美的自己。3、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真正有德行的人,不会把德行挂在嘴上。嘴上说的天花乱坠,不如落实在行动中。品德的体现全在细节中,有德行的人总是嘴上说的少,但处处严格要求自己。4、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修身养心离不开“清静”二字,“清”是一种心灵状态,“静”是一种生活状态。遇大事不要慌张,静下心来才能想到解决办法;遇烦事不要生气,生气伤害的还是自己的身体。放慢自己的脚步,学会知足。自己有自己的活法,一家有一家的日子。5、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心怀善意,才有好运降临。如果你看什么都不顺眼,悲观处事,...
发布时间:
2019
-
01
-
09
浏览次数:27
修身养性的内涵和方法 2018-1-23 青野天润一、个人修身养性的概念就是个人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言行和习惯的修炼和涵养。一个人只有通过自觉地遵循社会道德体系的要求,更好地履行个人的社会义务,并不断地提升个人的人生境界,才能修养成良好的内在素质。 二、修身养性的主要内涵1、戒生气。古人云:“气大伤身。”生气是人类负面情绪中的一种,一个人如果经常生气,就会使身心受到损害。2、戒自卑。自卑可以轻而易举地摧毁一个人,也能使人因自强而崛起。3、戒嫉妒。与其将有限的精力消耗在嫉妒他人的成功上,不如抓住时机做一些实事。4、戒小人。小人不但对我们的人生之路毫无帮助,反而会成为一块在关键时刻让你跌倒的绊脚石。5、戒诱惑。我们要力戒权力、金钱、美色等各种诱惑,不断完善自身素质,加强个人修养,提高道德品质,同时保持一份健康平和的心态。6、戒暴怒。暴怒容易使人失去理智,所以,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7、平和心。静坐当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避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 三、修身养性途径1、修身之道一: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有事斩然,无事修然;得之淡然,失之泰然;思之坦然,为之善然。2、修身之道二:一身浩然气,二袖清白风,三分傲霜骨,四时读写勤,五谷吃得香,六神常安...
发布时间:
2018
-
01
-
23
浏览次数:33
书·修身养性 2018-1-9 青野天润 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怎样修身?读书,就是一个好渠道。以书为镜,可以修身立德。哲学可以使人明智,历史可以增加良知。读修身养性的书,就如同与圣贤交谈,可收到“玩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志”的效果;就像眼前竖起了一面晶莹透亮的镜子。 透过这面镜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日积月累,既开心明目,利于行耳,又知天下事而懂荣辱,辨丑恶。正如法国大作家雨果所说:“种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逐渐熔化。”所以,我认为读书要读修身养性的书。 今天,小编推荐几本修身养性的好书,让我们从心灵开始!一、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遇见未知的自己:都市身心灵修行课》是台湾作家张德芬创作的一本以小说为体裁,以心灵修行为主题的书籍。主要讲述名校毕业的女白领若菱生活的起伏以及与老人的对话,借此来表达对人生课题与智慧的理解。该书于2008年发行,半年内销量3万册,位于台湾三大畅销排行榜前三名,并于2012年获得当当网畅销书籍第一名。该书作者张德芬,曾当过台视新闻主播,经历过失败的婚姻,又到美国深造,担任某知名公司营销经理,却以忧郁症收场。最终,张德芬搬到北京郊区做了四年的家庭主妇。2002年起,她决定全力追求内在心灵的世界。2007年,张德芬根据这几年的心灵感悟创作了自己第一本心灵...
发布时间:
2018
-
01
-
09
浏览次数: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