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资本 News
杨光:必须永远保持乐观的心态 2018-11-30 青野鸿蒙 在全球最大上市投资基金管理全球投资的杨光,是美国媒体公认的,可以帮助美国投资者正确认识中国和亚洲经济的人。他不但常年作为美国财经频道和彭博财经频道的特约专家参与有关经济谈论,也是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中国国家领导人访美之际,被美各大媒体选择邀请的中国经济点评人。同时,他所参与管理的基金集团也是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购买中国”的最大买家之一,这让他有很多机会,用行动表达对中国经济的信心。过去几年,他在华尔街的一句名言是:“投资中国有风险,不投资中国风险更大。”  30岁以前,杨光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进入金融行业。那时,他的理想是在科学界取得成就,具体地说,是要成为神经学领域的世界级科学家。而且,他具备这个潜力,也对自己充满信心。事实上,在决定进入金融界之前,他就已在全球发行量最大,也是最有权威度和影响力之一的科学杂志《科学》上发表文章,进而取得了成为专家教授的资格。在华尔街,从以专长数学的理工科转向金融领域的大有人在,但从医学领域转向金融领域并亲自管理着美国人的巨大资产的人却不多,杨光算是其中最成功的一个。而他决定要实现这个转型的理由 ,很简单:不想把路越走越窄。做科学是路越走越窄,没有第二,只有第一,而金融,却是路越走越宽,并且可以八仙过海。杨光说,相比之下,他更喜欢后者,因此,他在获得科学家入...
发布时间: 2018 - 11 - 30
浏览次数:37
胡祖六:“轻声说重话”的经济学家 2018-11-29 青野鸿蒙 胡祖六,被媒体称为中国最英俊、最富有绅士风度的经济学家。他出生在中国内地,风华正茂时求学海外,在财富500强企业中搏击多年。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人迎接全球化的努力中,他以跨国企业中国代表的身份成就了自己,他那颇为独特的个人经历,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发展历程的一个旁证。内向的投行家  1963年胡祖六出生于湖南省湘阴县。1978年,正逢“文革”之后恢复高考,时年15岁、天资聪颖的胡祖六顺利地考取了大学,在清华取得了工学硕士学位。他回忆说,当时不知道有经济学,那时科学救国很流行,于是他就报考了力学。在北京开阔了眼界之后,胡祖六逐渐认识到现代市场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而当时中国这方面的人才非常匮乏。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向美国公派了几位留学生,学习宏观经济,就学哈佛大学。胡祖六从百里挑一的选秀中脱颖而出。那一届博士中,有一串当今中国经济学界响亮的名字,包括许成钢、李稻葵、樊钢、王一江等人。胡祖六说,自己的博士导师、哈佛校长劳伦斯・萨莫斯给他的教诲最大,他重点研究的是经济学和公共政策,从自学方法、风格、理念均给胡祖六烙下很深印记。在胡祖六看来,枯燥的经济学很有意思,仿佛大而无当,却是和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汇率和利率的计算也非常有趣。尽管如此,他还是感到巨大的压力。首先是语言关非常难过,因为他...
发布时间: 2018 - 11 - 29
浏览次数:34
孙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2018-11-28 青野鸿蒙 孙强是中国国内最早从事私募股权投资的投资人之一,可谓是国内私募股权投资业的一位奠基人和开拓者。华平投资是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之一,与凯雷、黑石、KKR齐名。孙强是中华股权投资协会(CVCA)的创始人兼第一任主席,始终参与其义务管理,也是中华地产开发投资商会(CREDIA)的创始人和常务副理事长。孙强于2015年离开华平,创办黑土地农业集团,旨在通过土地流转,规模化和科学化种植,深加工和互联网营销等手段,建设高效、优质和高附加值完整产业链的现代化企业。江湖上一直有着他的传说,这个1995年进入中国的老牌基金操盘手,低调潜行,出手凶猛,见证了中国企业的发展。但投资港湾失败、国美风波、汇源被收购失败、亚信退出、卖掉麦考林,一系列的案子又让业内人觉得他有些“点背”。“运气太重要了”  迄今为止,华平在中国市场累计投资30亿美元,相对应的是30多家企业,其中10多家企业在海内外上市。如果把这份成绩单拿出来晒晒,跟所有VC、PE一样,有好有坏。与孙强个人感受相对应的则是满意和心痛。  7天酒店、哈药、红星美凯龙、银泰百货、锐迪科、世纪天乐等,这些企业都是孙强自认很满意的案子。  在7天酒店这个案子上,华平投出去的2000万美金已经“长成”大概2亿美金,近乎10倍的回报。上市后,7天的销售额仍然以每年百分之二三十...
发布时间: 2018 - 11 - 28
浏览次数:50
梁天龙:铸造世界华人保险从业人员的尊严与荣耀 2018-11-27 青野鸿蒙 他只有高中学历,保险业务员出身,并无财团背景,却能够号召全球华人保险业的CEO聚集一堂,打造出世界华人保险大会,相当于全球最高荣誉的MDRT(百万圆桌会议)。他不卖保险,却做成了亚太地区保险咨询业的先行者。谈到他颇有些传奇的人生,他说,是贫穷让我有很多梦想。他是梁天龙,52岁,世界华人保险大会主席,保险行销集团董事长。祖籍江苏,1974年加入保险行业,已经服务保险行业几十年。现任台湾保险行销集团董事长、世界华人保险大会创会主席,国际龙奖(IDA)创会主席、国际认证财务顾问师协会大中华区主席。说起他的保险人生三部曲……他始终认为,这是他这一辈子做得最对的一件事。但是他始终没有终点,而是不断从一个阶段寻找新的起点。虽然有很多困难,但如果你问他会不会再次选择时,他毫无犹豫地说:“会!”———但是他并不盲目。“我还是要回到30岁的时候,我有足够的精力去做这个事情。”而30岁,对他来说,就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第一部失败与成功  脚踏实地从失败中深刻反省  1983年,未满30岁的梁天龙离开国泰人寿,成立了广场文化出版公司,向其它出版社批进针对保险从业人员的谈论观念与态度的书,开始第一次创业。  然而,他却出师不利。因为经营不善,100万的创业资本不但赔光,还倒欠朋友与银行800多万元,房子被...
发布时间: 2018 - 11 - 27
浏览次数:51
杨向东:助推中国企业晋升世界级 2018-11-26 青野鸿蒙 杨向东,工商管理硕士。在高盛集团工作9年,曾任高盛的董事总经理、亚洲私募投资联席主管及亚洲管理委员会委员及太保寿险副董事长、太保资产董事。2001年加盟凯雷,同时担任在联交所上市的数码通电讯集团有限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2001年杨向东加入凯雷,一个月之后,郭士纳也从IBM转身凯雷。后者是杨向东的偶像。在他们人生轨迹交集的背后,运行着一个被称为“伟大试验”的运动:凯雷要面向专业化转型,要将国际化和本地化结合起来。  当时只要专注项目就好;十年后杨向东的身份从凯雷董事总经理又加上了全球最资深的合伙人之一以及凯雷亚洲基金联席主管,不仅有项目董事会的事情,还有整个公司人员、团队、战略等等都要考虑。   在远东的中国,这个试验直至2004年的表现形式是“套用美国模式”,这直接导致了凯雷在国内不仅项目比较少,还做得非常辛苦。“总部对我们的控制也是很强的。”杨向东说,“自由度是需要时间培养的。”本土团队要花三五年时间对亚洲形成足够了解,美国人对这个团队不够信任自然就不会放权。徐工案横跨2003年到2005年,仿佛一个分水岭。之前凯雷专注并购,此后则更多地做少数股权投资。2003年凯雷参与竞标,直到2005年10月其击败卡特彼勒、华平、AIG、摩根大通亚洲投资基金等竞...
发布时间: 2018 - 11 - 26
浏览次数:52
王伯元:青山不改旧时容 2018-11-25   青野鸿蒙 王伯元,江苏苏州人,台湾大学学士、 美国卡内基米兰大学博士。现任怡和创业投资集团董事长、中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软银中印集团有限公司资深顾问兼首席代表、台湾多家公司之董监事(东元电机、信昌电陶、信昌化工、联发科、神通计算机、丽婴房…等)、台湾多家专业协会之理监事/顾问 (台湾玉山协会、台湾亚太产业分析专业协进会、时代基金会等)、清华大学科技管理学院客座教授。创业经历自1970年起在美国IBM工作近二十年,曾担任许多部门的决策主管(资深经理);工作范围包括有: —半导体及包装技术之研发与制造;打规模集成电路及微处理机;计算机外设设备之研发与制造。1981年至1983年及1986年至1989年在美国IBM总公司担任资深顾问;对公司最高决策之管理委员会提供产业及技术问题咨询与顾问。1980年至1984年担任工业技术研究院技术指导小组顾问;并于1983年至1989年担任行政院信息及电子工业评审委员会(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S TECHNOLOGY REVIEW BOARD) 委员及执行秘书,此委员会评审台湾信息及电子工业之大型计划并对行政院有关各部会首长提供有关信息及电子方面之顾问与咨询。王伯元从怀揣科学家的梦想走进IBM,再从美国走向中国台湾,从最初募集资...
发布时间: 2018 - 11 - 25
浏览次数:32
张高波:发展属于中国人的国际金融集团 2018-11-24 青野鸿蒙 张高波,河南大学地理系81级毕业生,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现任东英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中国的金融才俊,要走出去到国际市场创业,可以怎么做?东英金融总裁张高波或许是少数有底气回答这个问题的人。  来自河南乡村,未出茅庐的22岁研究生,跟在老师身后下地方调研,就得到省领导的欣赏,华丽变身“二号首长”——省长秘书。23岁主笔编制全省经济发展政策;24岁代表央行负责推动本地证券市场创立;27岁成为省级证券交易中心掌门人。28岁转战香港,从零开始创办横跨融资、证券、资管的金融集团,从第一批H股开始迎接两地市场融合……张高波“开挂”般异常丰富的青年时代,令他比多数人更早、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经济成长与香港金融业之间的内在耦合。二十年后,他希望成为内地私募来港创业的引路人——东英旗下东英资管SPC基金平台推出半年,已经上线了近30家风格策略各异的私募基金,还有数百家在流程中。张高波对新浪财经指出,当今香港资产管理界,已经一半以上都是内地人,“香港和内地总有一天会融合”,“香港市场和内地的互补性越来越强”。香港市场走向没落?  撰写经济规划的思路,一直影响着这个精密的大脑,“我们的大方向都是top down(由上而下)的,当年(90年代初)中国需要的就是外面的钱进来投资中国企业,到了04、05年开始中国资金需要...
发布时间: 2018 - 11 - 24
浏览次数:69
华裕达:中国创投元老的中国式创投 2018-11-23 青野鸿蒙 华裕达,196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内燃机专业。现任上海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市创业投资企业协会会长,曾任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1999年依托政府6亿元资金组建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并与海内外20余家投资机构合作建立了16家创投基金(投资公司)。他主导和参与的投资项目超过了百余家,亲自担任董事长并管理的项目超过10家。是中国创业投资的开创者和上海市创业投资事业发展的奠基人。2003年4月,从上海创投公司董事长岗位上退下后,64岁的华裕达又联合另外4位上海创投业的专业人士,成立了上海创业投资管理公司。当初,由于资金紧张,上海市科委在7000万元经费中硬是拿出了5000万元人民币;上述市领导继续寻找资金来源,从国资委筹到了一亿元人民币,由此,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地方风险投资公司——上海科技投资公司。为了扩大资金规模,第二年,上海科技投资公司又引入了银行、上海宝钢、金山石化、东方明珠等7家企业,资金扩大至3.05亿,上海科技投资公司更名为上海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科技投资”)。当时,华裕达接触的人当中有华登国际创始人刘宇环。刘宇环不仅带了一些学习资料给华裕达,也介绍了一番华登国际的成绩。刘宇环当时提到,华登国际在东南亚投资的26个项目中,“只失败了半个”。但华登国际给华裕达带来震撼的,倒...
发布时间: 2018 - 11 - 23
浏览次数:25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18101767197
6

二维码管理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