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江浙沪科创平台信息汇总:院校合作 上海加速建设 2018-3-6 青野云麓 科创平台是科技创新的动力之源,也是浙南科技城的基础构架和发展要素。2017年,浙南科技城始终紧扣科创为魂这一发展主题,大胆创新、勇于探索,从完善机制、优化服务、强化帮扶等方面入手,大力推进科研平台的建设和发展。一年来,浙南科技城陆续出台《温州浙南科技城促进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实施细则(试行)》、《温州浙南科技城促进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扶持政策实施细则》和《温州浙南科技城科研平台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建立专班专人负责制度,强化全过程、精细化服务引导,提供各类经费支持1991.88万元,实现对各科研平台的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服务,推动各类平台形成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并产业化。 浙工业大温州科学技术研究院、温大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温大新材料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均为2016年入驻浙南科技城的院校科研平台,于2017年正式启动运营。通过近一年的快速发展,该三大院校科研平台现已新建成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院)2家,新引入浙江省“千人计划”人才6人、市“580”精英人才3人,新增市级重大科技专项3项,新申报发明专利58项,完成了无纺布填充母料等11个产品的中试,在人才引进、团队组建、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成果。 ...
发布时间:
2018
-
03
-
06
浏览次数:31
竺可桢——滴水石穿的力量 2018-02-25 青野云麓 竺可桢(1890.3.7-1974.2.7),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现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他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胡适说:“像他那样,一定活不过20岁。”1905年,竺可桢15岁,就读于上海澄衷学堂,同班同学胡适14岁。两人都喜爱读书,但竺可桢因为过度用功,身体极为虚弱,胡适指着竺可桢对人说:“像他那样,一定活不过20岁。”胡适想不到的是,竺可桢活得比他还长寿,而且成为中国气象学、地理学的“双科宗师”,创办中国第一个地质学系和气象研究所,培养出张其昀、胡焕庸等地理学界的“开山大师”,并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十三年。 竺可桢原本可以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但在1936年2月16日却走向了另一段人生轨迹。这一天蒋介石突然约见他,要他去浙江大学任校长。蒋介石是听了陈布雷、翁文灏等人的意见,认为竺可桢既有声望资历,...
发布时间:
2018
-
02
-
25
浏览次数:19
新华社二月国外科技新动态汇总(七) 2018-2-19 青野云麓 “再生能力”背后的遗传学基础揭示 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了两篇基因学论文,欧洲两组团队分别报告了美西螈和真涡虫的基因组,揭示了神秘“再生能力”背后的遗传学基础。其中美西螈的320亿个碱基对,是目前组装出的最大基因组。 美西螈全部肢体都可以再生,而真涡虫甚至可以在被切成碎块后,重新长出整个身体。研究人员一直都想彻底了解这其中的奥秘,弄清这种人类不具备的“再生能力”背后根本的遗传机制。此次,奥地利分子病理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团队测序了美西螈的基因组,它含有320亿个碱基对,是人类基因组的10倍,也是目前组装出的最大基因组。研究人员将那些在再生肢体细胞中表达较丰富的基因和miRNA序列标记为进一步研究的目标,并且发现,美西螈缺少Pax3基因——一种对许多其它动物的发育至关重要的基因。 德国马普学会分子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所的团队则测序了真涡虫的基因组,它含有约8亿碱基对。真涡虫的基因组中缺少大约124种对人类和小鼠至关重要的基因,包括参与DNA修复的基因以及帮助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间正确分离的基因。美西螈和真涡虫的基因组都包含高水平的重复DNA序列,因而很难进行对其分析。科学家采用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并结合长读长测序手段,...
发布时间:
2018
-
02
-
20
浏览次数:21
从纸质车票到电子车票,中国智慧公交获世界关注 2018-2-18 青野云麓 从纸质票到卡包里的公交卡,再到手机里的电子公交卡,这是近年来中国多个城市公交出行的变化!在“全球移动支付之城”杭州,市民坐公交就率先经历着从车票到二维码的变革。如今,坐公交只要打开支付宝,把付款页面的“乘车码”对准闸机扫描,就可以乘车,省去了排队买票,充值或者找零等环节。不论是日常乘坐还是节假日出行,速度都是大幅提高!而在上海,市民用支付宝“刷脸”支付出行更是已经提上日程,在智慧公交推广后,人均出行效率可谓得到了数倍提升。除了公交外,中国的市民公共出行也在发生着变化!比方说,现在市民出行多了个共享单车的选项。而同样得益于移动支付的普及,“扫码支付解锁单车”、“信用免押”等让共享单车快速发展。不仅实现了交通工具的共享,还减少了出行污染。 此外,在城市交通管理上,中国的多个城市正在建设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例如杭州的城市交通正在运用阿里云推出的“城市大脑”。它可以对应急分配系统、救护车呼叫系统、交通指挥系统、交通灯控制系统在内的多项城市管理系统进行动态协调。据杭州的实践数据显示,这一优化可以让杭州萧山区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时间缩短一半!可以说,中国的城市出行正越来越智能、越来越便民。基于此,首创乘车码、推动移动支付普及并一直致力于智慧出行的蚂...
发布时间:
2018
-
02
-
19
浏览次数:24
新华社二月国外科技新动态汇总(六) 2018-2-17 青野云麓 便携式原子钟首次用于实地测量 一项新研究报告称,一台便携式原子钟首次被用于进行实地测量。这台便携式光学原子钟被用来测量阿尔卑斯山脉某座山上一个特定实验室的高度。该研究是对原子钟在引力测量方面的未来应用原理的证明展示。相关成果2月13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物理》。原子钟能够超精确测量时间,精度可达10-17分之一。正因为如此,原子钟可以探测时间流动中的极小变化。广义相对论预测,由于引力场强度的不同,在地球不同高度时间流速不同。这意味着一台极精确的原子钟可以被用作引力传感器。原子钟的高精确度需要有精心控制的环境条件作保障,而这样的条件很难存在于度量衡学实验室之外。 德国布伦瑞克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的Christian Lisdat和同事将一台便携式原子钟装入一辆2.2×3×2.2米的拖车,开入阿尔卑斯山脉弗雷瑞斯隧道的法国段,然后再将它开到意大利段的某处——距离法国测量地约100千米且海拔低了1000米,最后比较在两地得到的原子钟测数。实验的实际测量环境与理想的实验室环境相距甚远。作者用原子钟估计山上实验室的高度并表明其估测结果与两组独立的通过最先进的大地测量学手段(即结合光学水准仪卫星的定位系统与引力场模型)得到的...
发布时间:
2018
-
02
-
17
浏览次数:29
日企又曝造假丑闻 日本制造的“神话”被戳破? 2018-2-13 青野云麓 近日,“神户制钢”事件带来的舆论影响尚未消退,日本制造又曝出一重大丑闻,还犯了以前同样的错误,一向以匠人精神自居的日本制造再一次被送上舆论的制高点,个中滋味可想而知。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有色金属巨头三菱综合材料公司于2月8日对外表示,旗下又有三家子公司出现造假问题,所以该公司总裁果断站出来承认错误并对外鞠躬道歉。其实,日本三菱综合材料也不是第一次犯这种错误,作为国际大型有色金属材料供应商,原本就不应该出现这种原则性的问题,况且丝毫没有吸取此前的教训加以改正,从而规避这种重大过失,这于企业而言是不可饶恕的过错。 2017年11月,据媒体发布消息,三菱伸铜某厂在2016年10月18日到2017年10月17日整整一年期间出口的铜制品存在数据篡改,问题产品达到879吨,涉及到200家客户,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汽车制造领域。而2个月都不到,又爆出三家子公司造假,据三菱方面预估,这次很有可能超过250家客户受到影响,较上次有过之而不及,且这次范围扩大到波音客机、核电站等高风险领域,如果仅仅因为材料问题又要上演福岛核泄漏的悲剧,那么三菱就是全人类的罪人。 日企又曝造假丑闻 日本制造的“神话”被戳破? 出处:央视新闻 ...
发布时间:
2018
-
02
-
13
浏览次数:36
新华社二月国外科技新动态汇总(五) 2018-2-11 青野云麓 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培养出成熟人类卵子 人类卵子成熟不再单纯依靠女性本体。日前,《分子人类生殖》(Molecular Human Reproduction)在线发表了爱丁堡大学生殖生物学家Evelyn Telfer及其同事的一项最新成果:首次在实验室内将人类卵子从早期阶段培育成熟。这意味着新的女性不孕症治疗方案或将出现。 实际上,早在2008年,Telfer等人就开始着手此项研究。当时,他们将卵巢组织中的始基卵泡培养成半成熟状态。随后的2015年,美国西北大学接力完成了剩下的一半工作,他们将部分发育的早期卵泡培养成成熟的卵子。在最新的这项研究中,Telfer和合作者完成了整个培育周期。 研究团队对10名女性经剖腹获取一小块卵巢组织标本,分离出87个始基卵泡,然后放入营养素培养基中培养。接下来,研究团队从始基卵泡中小心提取出脆弱的不成熟卵子和一些周围细胞,让它们在一块富有更多支持生长的蛋白质的特殊培养基膜上进一步成熟。 最后,只有9枚卵子通过了最终的成熟测试——它们能够分裂、染色体减半,可以准备好在受精过程中和精子结合。 美国匹兹堡大学麻吉妇女研究所干细胞生物学家Kyle Orwig未参与上述研究,他评价,“这项成果是非常重要...
发布时间:
2018
-
02
-
11
浏览次数:20
新华社二月国外科技新动态汇总(四) 2018-2-10 青野云麓 5000℃!超离子水冰首次“现形”据英国《独立报》官网6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在5000℃高温下,首次创造了一种奇特的水态,称为“超离子水冰”。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物质是太阳系中遥远行星结构的关键组成部分,这一成果或有助于研究海王星和天王星的磁场。 科学家早在1988年就预测了这种物质的存在,数学模拟似乎也证明了其存在,这是首次在实验室获得这一物质。该研究负责人、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马里乌斯·米洛博士解释说,他们使用了一种名为“激光驱动冲击压缩”的技术,不仅确认了这一物质的存在,还验证了有关海王星和天王星等行星含有这些物质的预测。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物理学》杂志上。 普通的冰由水分子组成,这些水分子连接起来形成固体;而超离子水冰由离子(带正或负电荷的原子)组成。具体来说,其结构由氧离子形成的固体晶体和流过其中的氢离子组成。与普通冰不同,超离子水冰要在极高温度和压力下才能形成。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先碾碎位于两块钻石之间的冰块,然后发射激光以进一步增加压力和热量,在接近5000℃的高温和两倍大气压的高压下,他们看到了一块超离子水冰形成并融化的证据,整个实验历时10—20纳秒。 虽然超级离子水冰在地球上任何...
发布时间:
2018
-
02
-
10
浏览次数: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