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科技 News
二十四节气中的科技与文化遗产                                                              2022-04-08   青野云麓2022-04-08 来源:腾讯网在二十四节气的循环往复中,时光荏苒。从夏朝到周朝逐渐建立起的二十四节气概念,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广泛应用。其中不仅包含当时先进的科技知识,促进和服务了历史上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今天的气象学研究也大有裨益——中国传统气象学是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作为宝贵的气象科技文化遗产,其作用与价值有待学术界和社会公众进一步挖掘与感知。 从诞生到成型,二十四节气的科技历史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常识,也是世界汉字文化圈中的背景知识。历史上,二十四节气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完善过程。中华文明的早期,先民生产能力增长和人口繁衍,促进了天文气象、农业科技的进步。他们努力探索周围天气和环境变化的原因,用朴素的自然观解释世界,在观察天象、探知节气、形成...
发布时间: 2022 - 04 - 08
浏览次数:25
探索中国古代科技传统                                                                  2021-04-12   青野云麓2021-04-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刘小青 吴国林在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古代科学技术对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古代科技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古代科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独特传统、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取向,这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传承的重要内容。 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基础。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解《易》著作《易传》系统阐发了百家共识的天人合一观,既是整个中国思想文化的归宿,也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形成的思想基础。“天道观”是自然化与人文化的体现,这种“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精神将“人性”与“物理”...
发布时间: 2021 - 04 - 12
浏览次数:31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汇总 2018-2-6 青野云麓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指中国古代各项科技成果,包括造纸、印刷、纺织、陶瓷、冶铸等。中国古代科技源于生活,而生活需要各种实用技术。造纸、印刷、纺织、陶瓷、冶铸、建筑等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发明创造无不带有鲜明的实用烙印。然而,时代在前行,曾经应用广泛的古代实用技术,今天早已失传或正在消失,需要我们以现代技术手段复原和再现,以今天的科学道理去揭示和阐述。     一、天文历法 (1)先秦时期:①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②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这比西方早160年。③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甘石星经》的真伪有待斟酌)(2)两汉时期:①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②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③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④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以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
发布时间: 2018 - 02 - 06
浏览次数:102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18101767197
6

二维码管理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