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艺术 News
白金汉宫·宫殿·世界著名建筑 2018-6-7 青野丰隆 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是英国君主位于伦敦的主要寝宫及办公处。宫殿坐落在威斯敏斯特,是国家庆典和王室欢迎礼举行场地之一,也是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在英国历史上的欢庆或危机时刻,白金汉宫也是一处重要的集会场所。1703年至1705年,白金汉和诺曼比公爵约翰·谢菲尔德在此兴建了一处大型镇厅建筑"白金汉宫",构成了今天的主体建筑,1761年,乔治三世获得该府邸,并作为一处私人寝宫。此后宫殿的扩建工程持续超过了75年,主要由建筑师约翰·纳西和爱德华·布罗尔主持,为中央庭院构筑了三侧建筑。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后,白金汉宫成为英王正式宫寝。19世纪末20世纪初,宫殿公共立面修建,形成延续至今天白金汉宫形象。二战期间,宫殿礼拜堂遭一枚德国炸弹袭击而毁;在其址上建立的女王画廊于1962年向公众开放,展示皇家收藏品。现在的白金汉宫对外开放参观,每天清晨都会进行著名的禁卫军交接典礼,成为英国王室文化的一大景观。 一、白金汉宫的历史 1703至1705年,白金汉公爵约翰·舍费尔德在此兴建了一处大型镇厅建筑,将府邸改名为"白金汉府",19世纪前期的豪华式建筑风格,庞大的规模甚至比华丽...
发布时间: 2018 - 06 - 07
浏览次数:28
耶稣山·古迹·世界著名建筑 2018-6-6 青野丰隆 位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市内的耶稣山(又名驼背山),山丘位于海拔2310尺,山高709米,是观光里约热内卢的最理想地方,山丘上有一巨型耶稣基督像。此基督像高三十八米,宽二十八米,重量超过一千吨;为纪念巴西独立运动成功而建,几乎是不论何时、何地都能从里约市一眼望见,为里约象征。山下有茂密的森林,郁郁葱葱,景色秀丽,是巴西最著名的风景区。驼背山因有耶稣圣像,所以也叫耶稣山。在1922 年,巴西独立100 周年时,巴西天主教团和修女们联合签名要求佩索阿总统建一耶稣像。这塑雕像,是巴西著名雕塑家瓦尔·科斯塔及其同伴们,花费了整整5年的时间精心设计,协力雕塑,于在1931年完成了的一个建筑壮举。雕像总高38米,头部长近4米,钉在受难十字架上的两手伸展宽度达28米。整座雕像用钢筋混凝土堆砌雕塑而成,重量在1000吨以上,屹立在驼峰山的擎天柱石上。从城的每个角落远远望去,都可以清晰地看到耶稣受难的身影。巴西是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国家,全国有90%以上的人都笃信天主教。在教徒们看来,这座耶稣的巨型雕像,正是为普天下劳苦大众而献身的"救世主"的化身。圣像展开双臂似乎在迎接八方来客,并祝福百姓平安昌盛。白天,它背衬蓝天,头上缭绕着瑞霭祥云,更显示它的仙姿侠骨;晚上,强烈的探照灯光映射着它...
发布时间: 2018 - 06 - 06
浏览次数:78
悬崖宫·古迹·世界著名建筑 2018-6-5 青野丰隆 梅萨维德悬崖遗址又被称为悬崖宫,它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西南部蒙特苏马山谷和曼科斯山谷之间,小镇科特兹(Cortez)以东八英里处,海拔2600米,是建于6世纪~12世纪的阿纳萨齐印第安人居址,约为21074公顷,这里有3800多处遗迹,其中600多处属于圣胡安盆地的阿纳萨齐文化,包括平原村庄和悬崖房屋。悬崖房屋是用石头在悬崖凹进的地方垒砌起来的,共有200多座,其中悬崖宫殿最为壮观。美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了对梅萨维德遗址进行大规模的发掘和研究工作,修复了部分房舍,建立了博物馆和图书馆,成为世界知名的文化古迹研究基地和游览胜地。 一、悬崖宫的发现 公元13世纪时,该地的印第安人整个部族集体弃家外迁,迁移到了南方。对于这里被遗弃的原因,最大的可能是天灾。据考证,当时这里曾发生过一场自然灾害,连续24年的大旱灾使人们的饮水几乎完全断绝,最后,这里的居民们被迫向东逃离,到水源充足的地方重建家园。悬崖城从此荒废。今天散居在北美各地印第安部落的祖先都是悬崖宫的原始居民。1874年,美国一支地理考察队进入科罗拉多高原的西南角,发现了一个印第安人的城寨遗址。草草踏勘一番之后,走了。不知为什么原因,秘而不宣。1888年冬天,两个牧民赶着牛群来到这里,前面一片悬崖挡住了去路。“查理,瞧那...
发布时间: 2018 - 06 - 05
浏览次数:37
复活节岛·古迹·世界著名建筑 2018-6-4 青野丰隆 复活节岛最早的居民称之为"拉伯努伊岛"(Rapa Nui)或"赫布亚岛"(Te Pito te Henua,意即"世界之脐")。最早登上该岛的欧洲人是荷兰人,他们为该岛取名"帕赛兰"(Paaseiland),意即"复活岛",以纪念他们到达的日子(复活节这天到达此地)。岛上的土著波利尼西亚人,称这个小岛是"世界的中心"。岛上居民混杂,以波利尼西亚裔为主,几乎全居住在有屏障的西海岸的安加罗阿村庄中,人口5761。 一、复活节名称由来 1722年4月5日,荷兰海军上将、荷兰西印度该岛。1914年开始对复活节岛进行相关的考察和研究活动。但是当今的人类学界多根据当地的语言称此岛为拉帕努伊岛(Rapa Nui),这是1860年代来自大溪地的波利尼西亚劳工对它的称呼。所有关于复活节岛的发现史,都记载了荷兰西印度公司的一支由3艘航船组成的太平洋探险队,在1722年率先访问了这座小岛。由荷兰海军上将雅各布·罗格文率领的船队是在绕过南美南端的合恩角,于1722年4月22日这天发现这个奇异的小岛的。由于这天是"基督教复活节的第一天",罗格文...
发布时间: 2018 - 06 - 04
浏览次数:46
吴哥窟·古迹·世界著名建筑 2018-6-3 青野丰隆 吴哥窟(Angkor Wat)又称吴哥寺,位于柬埔寨,被称作柬埔寨国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筑。吴哥窟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佛学古籍称之为“桑香佛舍”。12世纪时,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因此举全国之力,花了大约35年建造。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建筑,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此后吴哥窟作为吴哥古迹的重中之重,成为了柬埔寨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一百多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在吴哥窟的维护工程上,以保护这份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的造型,已经成为柬埔寨国家的标志,展现在柬埔寨的国旗上。 一、吴哥窟的身世之谜 吴哥窟是由—个叫做吉篾(今名叫高棉)的东南亚民族所建,时间大概从公元802年起,那时阔耶跋摩二世建立了辉煌的高棉帝国,繁荣昌盛达6百年之久。在12世纪时,吴哥建筑达到了艺术上的高潮。当时建造的吴哥庙,所有的墙壁全都刻有精美的浮雕,每个平台的周围都有面向四方的长廊,连接着神殿、角塔和阶梯,即使长廊的墙上也全都刻有描述古...
发布时间: 2018 - 06 - 03
浏览次数:38
古罗马斗兽场·古迹·世界著名建筑 2018-6-2 青野丰隆 意大利古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帝国专供奴隶主、贵族和自由民观看斗兽或奴隶角斗的地方。罗马大斗兽场(意大利语:Colosseo),亦译作罗马角斗场、罗马竞技场、罗马圆形竞技场、科洛西姆竞技场、科洛西姆演技场,原名弗莱文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 Flavium),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遗址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广场的南面,古罗马市场附近。从外观上看,它呈正圆形;俯瞰时,它是椭圆形的。它的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长轴长约为188米,短轴长约为156米,圆周长约527米,围墙高约57米,这座庞大的建筑可以容纳近九万人数的观众。 一、古罗马斗兽场的建造背景 斗兽场由韦帕芗(Vespasian)皇帝下令修建,是古罗马当时为取悦凯旋的将领士兵和赞美伟大的古罗马帝国而建造的。在其儿子图密善在位期间建成,是古罗马帝国标志性的建筑物之一。斗兽场建在另一个罗马皇帝尼禄的"金宫"(Domus Aurea)原址之上,这个宫殿在公元64年发生的罗马大火中被烧毁。斗兽场是古罗马举行人兽表演的地方,参加的角斗士要与一只野兽搏斗直到一方死亡为止,也有人与人之间的搏斗。根据罗马史学家狄奥·卡西乌斯(Dio Cassius)的记...
发布时间: 2018 - 06 - 02
浏览次数:28
雅典卫城·古迹·世界著名建筑 2018-6-1 青野丰隆 雅典卫城(Acropolis),是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是综合性的公共建筑,为宗教政治的中心地。雅典卫城面积约有4平方千米,位于雅典市中心的卫城山丘上,始建于公元前580年。卫城中最早的建筑是雅典娜神庙和其他宗教建筑。雅典卫城,也称为雅典的阿克罗波利斯,希腊语为"阿克罗波利斯",原意为"高处的城市"或"高丘上的城邦"。这也是希腊最杰出的古典建筑群。 一、建造历史 雅典卫城位于雅典市中心的卫城山丘上,始建于公元前580年。最初,卫城是用于防范外敌入侵的要塞,山顶四周筑有围墙,古城遗址则在卫城山丘南侧。卫城中最早的建筑是雅典娜神庙和其他宗教建筑。在古根据古希腊神话传说,雅典娜生于天父宙斯的前额,她将纺织、裁缝、雕刻、制作陶器和油漆工艺传授给人类,是战争、智慧、文明和工艺女神,后来成为城市保护神。希腊英雄时代的城邦战争中,她是希腊军队勇往直前、取得胜利的精神力量。同时也是城邦国家繁荣昌盛、强大富足的象征。因此,作为军事要塞的雅典卫城又成为宗教崇拜的圣地,雅典城市因故得名。希腊波斯战争中,雅典曾被波斯军队攻占,公元前480年,卫城被敌人彻底破坏。希腊波斯战争后,雅典人花费了40年的时间重新修建卫城,用白色的大理石重...
发布时间: 2018 - 06 - 01
浏览次数:66
清明上河图——从过去走向未来 2018—5-24 青野丰隆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几个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此画用笔兼工带写,设色淡雅,不同一般的界画,即所谓“别成家数”。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京东南城角这一典型的区域。作者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画面中,穿插着各种情节,组织得有错落有致,同时又具有情趣。 内容丰富,描绘东西繁多。《清明上河图》在表现手法上,以不断移动视点的办法,即“散点透视法”来摄取所需的景象。大到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细到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谐的...
发布时间: 2018 - 05 - 24
浏览次数:95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18101767197
6

二维码管理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