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艺术 News
习近平为苗绣点赞: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                                                                   2021-02-04   青野丰隆3日下午,正在贵州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扶贫车间里,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苗绣服装、特色小饰品等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习近平向村民详细询问制作工艺流程。他对大家说,传统的也是时尚的,你们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一定要发扬光大苗绣,既能继承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也能为扶贫产业、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苗绣苗绣是指中国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流传在贵州省雷山县、贵阳市、剑河县等地的苗绣有着不同的形式与风格。苗族的刺绣艺术,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苗家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清《开化府志》、《广南府志》、民国《马关县志》、《邱北县志》都记载有苗族妇女“能织苗锦...
发布时间: 2021 - 02 - 04
浏览次数:17
宋代斗茶必备的建盏,如今已列为非遗                                                                          2020-6-15 青野丰隆最近这两年,借助于一系列热播影视剧,宋朝大有超过清朝,成为最热门的历史朝代的趋势。而在各种热播的宋代为时代背景的影视剧中,不管是早一点的《知否》,还是最近刚结束的《清平乐》,无不对宋代发达的文化大加展示。比如插花,比如茶艺,比如各种的点心,各种娱乐活动,所以宋朝也被网友冠以“风雅宋”的美称。曾经在网络上看过一个视频,教你如何制作一个星空碗,称之为“把整片星空都装进你的碗里”,成品很是梦幻美丽,然而回顾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你会发现在宋代已经有比之制作更加精湛的陶瓷工艺品——建盏,且深受日本、美国等国外收藏家喜爱。 在宋代,黑釉瓷器曾盛行一时,全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窑口生产该瓷器,如北方的陕西、河南、山西、河...
发布时间: 2020 - 06 - 15
浏览次数:62
非物质文化遗产•麦西热甫                                                                                 2019-10-21   青野丰隆居住在叶尔羌河中下游麦盖提县的刀朗人是历史上蒙回的后裔,他们对音乐舞蹈的痴迷程度令外人难以理解。有时候一阵音乐声传来,田野里的农民立即放下手中的工具、路上的行人脱掉外衣扔下褡裢,便如醉如痴地跳起舞来。麦西热甫是一种舞蹈和娱乐活动形式的名称,指那种有众多人员参加(所谓参加是指在场者没有观众而全部是活动的参加者),以歌舞为主的大型自娱自乐活动。麦西热甫有歌舞麦西热甫、游戏麦西热甫、说唱麦西热甫之分,也有客厅麦西热甫、迎宾麦西热甫和丰收麦西热甫的区分法。最常见的是丰收麦西热甫。各地都有自己的麦西热甫,风格大 同小异,惟独刀朗人的麦西热甫最具特色。刀朗...
发布时间: 2019 - 10 - 21
浏览次数:121
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左江花山岩画                                                                       2019-10-20   青野丰隆花山岩画地处广西崇左市左江及其支流明江流域,与其依存的山体、河流、台地共同构成壮丽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包含约105公里左江、明江河段。遗产区面积6621公顷,其中宁明县为第一遗产区,龙州县为第二遗产区,江州区和扶绥县为第三遗产区。系战国至东汉时期岭南左江流域当地壮族先民骆越人群体祭祀遗留下来的遗迹。岩画绘制年代可追溯到战国至东汉时期,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地点分布之广、作画难度之大、画面之雄伟壮观,为国内外罕见,具有很强的艺术内涵和重要的考古科研价值。花山岩画因其景观、岩画与中国南方壮族先民骆越人生动而丰富的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所显示的独特性。2016年7月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
发布时间: 2019 - 10 - 20
浏览次数:136
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                                                                       2019-10-18   青野丰隆《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以黎平县、从江县为代表的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参赛团队成员有领导,翼州(贵州民间艺术团团长)、杨林(侗族大歌团长),其中,吴玉莲(侗族大歌领唱•黎平三龙人)、吴培三(黎平)、杨水仙(从江)、吴培换(黎平)、吴水英(黎平)、陆俊莲(黎平)、吴义兰(黎平)、石明仙(从江)、陆德英(从江)九位歌手。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6年6月,由著名音乐人百慕三石担任...
发布时间: 2019 - 10 - 18
浏览次数:103
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花鼓                                                                              2019-10-16 青野丰隆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凤阳花鼓起源于凤阳府临淮县(今凤阳县东部)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传统民间表演艺术,但以曲艺形态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著名,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凤阳花鼓与花鼓灯、花鼓戏并称凤阳三花。凤阳花鼓主要分布于凤阳县燃灯、小溪河等乡镇一带。其曲艺形态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二人自击小鼓和小锣伴奏,边舞边歌。历史上艺人多以此为出门卖艺谋生的手段,凤阳花鼓因此而传遍大江南北。清康熙、乾隆年间,许多文人的诗文记录了凤阳花鼓表演时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清中期以后,舞蹈因素逐渐从民间的凤阳花鼓中淡出,仅剩下唱曲部分,分为“坐唱”和“唱门头”两种形式。凤阳花鼓...
发布时间: 2019 - 10 - 16
浏览次数:176
非物质文化遗产•嘉善田歌                                                                      2019-10-14 青野丰隆嘉善田歌是浙江省的地方民歌,属于吴歌的一个品种,是浙江一种独特的歌谣形式,是过去劳动者寻求慰藉、抒发思想感情的歌声。2008年6月7日,浙江省嘉善县申报的“嘉善田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序号:586 Ⅱ-87。 田歌的起源恐怕不会产生于某年某月,而是随着整个的农耕劳动。从收集到的田歌资料来看,其主要内容是唱劳动、唱农村生活、唱在村野田发生的爱情。劳动与爱情确实是所有民歌永恒的主题,嘉善田歌也不例外。它反映了在平原水乡的农耕文化,是农耕文化的重要凸现。歌中歌唱的是农耕劳动的辛苦,农村生活的艰苦,农村贫富的矛盾,还有农民的思想和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期望等等,它是这一带农村昔日的生活写照。根据现存田歌所反映的内...
发布时间: 2019 - 10 - 14
浏览次数:42
非物质文化遗产•芜湖铁画                                                                       2019-10-12 青野丰隆              芜湖铁画原名“铁花”,安徽省芜湖地区特产,为中国传统独具风格的工艺品之一,是芜湖市特有的工艺美术品。铁画制作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北宋。清代康熙年间,安徽芜湖铁画才自成一体,并逐渐享誉四海,至今已有340多年历史,是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芜湖铁画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鬼斧神工,气韵天成。芜湖铁画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工艺精湛、技艺高超著称于世。 铁画的特点既有国画、水墨画之境,又有强烈的艺术立体感,黑白分明,苍劲凝重,被称为“巧夺万代所未有”。芜湖铁画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鬼斧神...
发布时间: 2019 - 10 - 12
浏览次数:38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18101767197
6

二维码管理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