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六) 第六篇 科技成就的突破与爆发 2018-03-02 青野朝华 通信产业是中国科技战略反攻最初获得重大突破的领域。它之所以成为中国第一个重大的科技突破口是有原因的。这个领域虽然核心技术难度很高,却存在一个重要特点:连续上升的技术坡度从外围的用户交换机,到农村地区的小型局用交换机,再到骨干交换机是一个大致连续的技术坡度。用通信业的术语说就是PABX,C5,C4,C3,C2,C1。再从交换机到接入网,移动网,传输网,电源,IP交换机等,相比于程控交换机只是技术类型的不同,技术难度上已经没有区别,甚至有很多技术是相同或类似的。 中兴当年就是从65门用户交换机开始在通信领域起步,然后90年代初,在国内率先开发出500门数字程控交换机。然后是2000门局用交换机,再然后是万门交换机,随后就向全通信行业设备铺开。当年500门数字程控交换机一上市,市场火爆的程度是可以用“市场人员签合同签到手软”来形容,那时是用户要提着酒求中兴的市场人员赶紧发货。该产品上市第一年,中兴1.1亿的销售额,居然有9千万的净利润。80%以上的毛利就已经很吓人了,但当时中兴的净利率居然达到80%以上。这样高的净利率显然只能是在极特殊情况下才能获...
发布时间:
2018
-
03
-
03
浏览次数:31
科技改变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五) 第五篇 科教兴国 2018-03-02 青野朝华 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1995年5月6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江泽民在会上指出:“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实现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同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五中全会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设中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列为今后15年直至21世纪加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针之一。 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提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为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农业、工业、国防、财贸等行业和部门都提出了依靠科技振兴行业的发展战略。各省、市、自治区及各地(市)、县(市)也制定了科教兴省、科教兴市、科教兴县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针。1988年,江苏省率先提出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决定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从过...
发布时间:
2018
-
03
-
03
浏览次数:55
科技改变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四) 第四篇 技术跨越的变革2018-03-02 青野朝华 中国家电和汽车领域的技术进步贯穿了整个20世纪80、90年代和21世纪00年代,其成败的经验教训值得认真地汲取。 时刻的车轮前进到上个世纪80年代,那是物资不算缺少,但依然紧俏的时期。“其时家里只需一台半导体收音机。”据某消费者介绍,爸爸妈妈其时都是在工厂上班,两自个的薪酬加起来每个月也只需100多元,平常节衣缩食,还要担负她和哥哥上学的费用,“听收音机即是天天全家人吃完晚饭后的一大乐事”。“其时咱们班家里条件好的都买电视了,我有时也会去同学家里‘蹭’个电视看。”某消费者说,其时觉得听收音机太不过瘾了,做梦都期望家里也能买一台电视。“那时分播的动画片,到如今那些情节我都还记得。”1984年新年,对某消费者来说无疑是难忘的,家里买了一台18英寸的彩电。“我其时上小学三年级,天天放学就往家跑,写完作业即是看电视,也不爱出去和小伙伴跳皮筋儿了。”据某消费者回想,买仍是不买,爸爸妈妈为此很犹疑。“花了2200元,听爸爸妈妈说其时恰当于两自个两年的薪酬。” 在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家电部分产品如电视、洗衣机等已经开始大量在老百姓的家中普及。家电产品与我们的日常...
发布时间:
2018
-
03
-
03
浏览次数:34
科技改变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三) 第三篇 泥泞之中勇攀高峰 2018-03-02 青野朝华 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中国人刚刚开始打开国门看世界的时侯,心理落差之大可用从天堂转眼间跌入地狱来形容。从“要将世界上三分之二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资本主义国家人民解救出来”的政治信念,瞬间发现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原来是我们自己。面对西方发达的科技和生活水平,大量中国人陷入几近绝望的境地,那时人们的自卑感之强是今天难以想象和理解的。拼了命想尽办法出国,成为很多人摆脱命运的主要出路之一。电影《中国合伙人》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当时的状况。俞敏洪当年出国签证被拒,怀着对美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创建了新东方,把尽可能多的中国人送到资本主义世界去抢饭碗。真得要感谢那位签证官,让中国又多了一位卓越的企业家,少了一个在美国餐馆端盘子的留学生。 那些不能出国脱离中国籍的,只是出差到国外1个多星期,饿掉10多斤肉,回来省下的伙食费就为能买一台18吋的彩电。北京出国人员服务处用外汇券去提冰箱,一大早到门口排队,门一开就象打仗冲锋一样奔向各处。提了冰箱出门就被等在门外的贩子买走。随着生活水平从最初级阶段一步步向更高水平提升,中国工业和科技在边缘地带慢慢地爬坡。当时流传结婚三大件的变化,可看出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发布时间:
2018
-
03
-
03
浏览次数:41
科技改变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二) 第二篇 反思过去 打破桎梏 2018-03-02 青野朝华 粉碎“四人帮”后,揭批查“四人帮”帮派体系的群众运动取得很大成绩,国内出现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制定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划,表彰知识界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奖励优秀研究成果,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创造性,以便实现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1978年3月18日至31日在北京,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在有6000人参加的开幕会上,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发表重要讲话,邓小平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并着重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观点。 小平同志的讲话稿一共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有两个主要论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引用了马克思的话“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阐述。第二部分讲科技队伍建设。第三部分是科技工作的一些具体的措施,包括党如何领导科学技术工作、科学工作中如何配备干部、怎么选拔人才、学术上坚持“百家争鸣”方针等丰富的内容。小平同志认为第三部分也很重要。他有一次跟外国人讲,“我在科学大会上的发言,讲的第三部分不为很多人注意,大家没有注意,其实很重要...
发布时间:
2018
-
03
-
03
浏览次数:44
科技改变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一) 第一篇 荣光停滞与倒退的艰难背景 2018-03-02 青野朝华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有许多科技成就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在经济实力较弱的情况下,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毅然决然地把发展我国原子能工业提上重要日程。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专门研究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的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代号为“02”的核武器计划,做出了在我国建立核工业、研制核武器的战略决策。开国领袖一锤定音,中国原子能事业就此扬帆起航。195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亲自批准在大西北兰州建设我国首座浓缩铀生产企业。504厂从此开始了它不同寻常的神秘历程。为了实现我国自主生产浓缩铀的梦想,打破核讹诈和核垄断,工厂的创业者以大无畏的拼搏精神和创造智慧,克服了粮食短缺、营养不良、大批人员患上浮肿病以及其他疾病折磨等难以想象的困难,坚忍不拔地奋战在科研攻关的最前沿,决不能让我国的这个“宝贝蛋”工厂胎死腹中。504厂经过不懈努力,恰逢其时地于1964年1月14日生产出了第一批合格产品,为千呼万唤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提供了至为珍贵的“口粮”。 1964年10月16日,位于新疆罗布泊地区的原子...
发布时间:
2018
-
03
-
03
浏览次数: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