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耀:将上海打造成智慧与思想的国际交流中心|国际知名城市软实力调查报告(10) 2021-11-26 青野朝华2021-11-26 新民晚报官方帐号从十里洋场到黄浦江两岸,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化的过去时、现在时和未来时,并从中感悟历史、现实与未来。这是上海特别的吸引力所在,也是上海提升城市软实力的独到源泉。21世纪竞争的核心是人才。能否吸引国际优秀人员来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竞争的胜败。对于上海而言,软实力的提升绝非美轮美奂之上的点缀,而是代表中国参与这场竞争、为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贡献智慧和增量的必要条件。本期专家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兼理事长国务院参事王辉耀海纳百川,吸引全球优秀人才城市软实力的重要表现之一为城市的吸引力,尤其是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在这方面,上海有许多突出的优势。截至去年,上海连续8年蝉联“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第一名...
发布时间:
2021
-
11
-
26
浏览次数:25
立陶宛为啥成了反华急先锋? 2021-11-23 青野朝华2021-11-23 来源:侠客岛周末,中国外交部宣布,将中国与立陶宛的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消息立即引发广泛关注。很多人在关心何为“代办级”的同时,也纳闷:立陶宛这个波罗的海小国,为啥最近成了反华急先锋? 一降为代办级是对11月18日立陶宛恶劣行为的回应:当天,立方不顾中方严正抗议和反复交涉,允许台当局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这当然是碰了中方红线,双方赖以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政治基础遭到立陶宛单方面破坏。其实,3个月前立陶宛放出相关消息时,中方也已作出外交回应:召回驻立陶宛大使,并要求立政府召回驻中国大使。当时立陶宛驻华大使米凯维切涅刚入境,在北京隔离了21天后,又得打道回府了。一般说来,外交代表分为特命全...
发布时间:
2021
-
11
-
23
浏览次数:28
习近平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的讲话 2021-11-22 青野朝华2021-11-22 来源:新华社命运与共 共建家园——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的讲话(2021年11月2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尊敬的文莱苏丹哈桑纳尔陛下,各位同事:很高兴同大家相聚“云端”,共同庆祝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回顾发展成就,总结历史经验,擘画未来蓝图。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来,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这30年,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格局深刻演变的30年,是中国和东盟把握时代机遇、实现双方关系跨越式发展的30年。我们摆脱冷战阴霾,共同维护地区稳定。我们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让20多亿民众过上了更好生活。我们走出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光明大道,迈向日益紧密的命运...
发布时间:
2021
-
11
-
22
浏览次数:24
“一带一路”上的标志性工程 2021-11-21 青野朝华 2021-11-21 来源:央广网自中国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8年来,“一带一路”从理念变为实践,从蓝图变为现实。 “一带一路”已成为世界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已有141个国家和包括19个联合国机构在内的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不少项目已成为当地标志性工程—— 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比雷埃夫斯港是希腊最大港口,位于雅典西南约10公里处。2016年,中远海运集团成功中标比雷埃夫斯港港务局私有化项目,正式成为港务局控股股东并接手运营管理,当前直接和间接为当地1万多人创造了就业。该港现已成为地中海地区最大港口和全球发展最快的集装箱码头之一。 匈牙利•考波什堡100兆瓦光伏电站匈牙利考波什堡100...
发布时间:
2021
-
11
-
21
浏览次数:14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2021-11-18 青野朝华2021-11-16 来源:新华社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序言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发布时间:
2021
-
11
-
18
浏览次数:39
一场举世瞩目的视频会晤,发出哪些强有力信号? 2021-11-17 青野朝华2021-11-17 来源:央视新闻北京时间16日上午8点46分,华盛顿时间15日晚上19点46分,一场遥隔万里的视频会晤开始。一开场,两位领导人互相招手,微笑致意。习近平主席:“总统先生,你好。今天是我们第一次以视频方式会晤,看到老朋友我感到很高兴。”拜登总统:“我很高兴能找到时间同您会晤。希望我们的对话能够坦诚直率,像过去一样。”一声“老朋友”,胸怀坦荡。“像过去一样”,意味悠长。 “老朋友”之间,过去不乏“对话”——10年前,时任美国副总统拜登应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邀请访华,6天行程,习近平一路陪同。次年,拜登邀请习近平回访,访美期间,拜登陪同习近平参加11场活动。8年前,拜登再次访华,在人民大会堂,已经担任国家...
发布时间:
2021
-
11
-
17
浏览次数:32
“中国扶贫”的政治经济学 2021-11-16 青野朝华2021-11-16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的减贫成就举世瞩目。本文旨在系统梳理中国的减贫成就和经验,并探讨中国的政治制度如何助力扶贫事业取得伟大胜利。1990年,中国约有66%的人口生活在日收入1.90美元的贫困线下,这一年,中国的人均GDP水平低于印度,但2020年中国的人均GDP比印度高出近5倍。中国的减贫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增长,国有企业改革、工业制成品的大规模出口以及世界最大规模的城乡人口流动等,也都有助于减贫工作的开展。 除了推动经济发展,中国还努力协调国家层面与省、市以及乡村一级的扶贫战略。在国家层面,除了关注经济增长,还积极兴建基础设施,在欠发达地区大力修建公路、高速铁路、机场。各省份则发挥本地优势,促进电子商务、自主创业和社会援助的发展...
发布时间:
2021
-
11
-
16
浏览次数:20
国际锐评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靠什么取得成功 2021-11-14 青野朝华2021年11月14日 新浪网 作者: 海外网 约一个月前,在第九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塞尔维亚前总统鲍里斯•塔迪奇发言说,西方在21世纪面临的挑战表明,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而中国赋予“现代化”新的内涵,为全世界上了一课。 不输出殖民、不输出战争、不输出矛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靠什么取得成功?给世界带来了什么?这是塔迪奇等国际人士持续关注的话题。近日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中共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由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引起世界范围内更深的讨论与思考。 从历史上看,欧美国家率...
发布时间:
2021
-
11
-
14
浏览次数: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