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智库 2018-1-21 青野华本 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却是由英雄演出的,而任何一个成功演员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导演。历史大剧的这些导演们,有很多种称呼:幕僚、幕宾、幕友、门客、谋士、策士、军师、师爷等,最接近这些历史名词的现代汉语词汇,便是“智库”。 清代大学者袁枚曾谈过:“古名士半从幕府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这个特殊群体应当是历史最活跃的推动者,因为他们的社会属性、精神特质乃至社会地位,均介于人民和英雄之间,却兼有二者的特性。养士之风:“上古逐于道德,中古逐于智力,现今逐于气力”。说这话的是韩非子,他是战国时期人,一般认为,他所指的中古,是春秋时期。 “百家争鸣”的春秋时期,是中国思想界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在群雄争霸的激烈斗争中,王公诸侯们认识到“士”是决胜的重要因素,“天下诸侯方欲力争,竞招英雄,以自辅翼。得士则昌,失士则亡”。因此,他们广收有学问、有技能的人,或精通法家、或通谋略、或精制造、权术、方术、辩术,甚至是会学鸡鸣、像狗盗之类人也为其所用。这种养士之风,在战国时期发展到了顶峰,代表人物是当时的“四君子”——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和齐国的孟尝君。 有核心竞争力的门客往往为多家挣抢。这种情况下,贵族们打破了“贵...
发布时间:
2018
-
01
-
21
浏览次数: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