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旅游 Case
说明: 凤凰,时光凝固的小城 2018-08-08  青野星汉 许多人来凤凰都是为沈从文而来。因为《边城》、《 湘西 》、《从文自传》等自他笔下流出的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这里还要强调的一点是,《边城》中的边城不是凤凰古城,边城实际位于湖南省花垣县西 部,距县城25公里,与贵州省松桃县的迓驾镇和重庆市秀山县的洪安镇隔河相望,自古就有“一脚踏三省”的美誉,是湖南省的西北大门和湘西四大闻名古镇之一。沈老曾经生活学习创作的地方就位于凤凰古城营街,是一座具有浓郁 湘西 特色的四合院,具有明显的明清建筑风格。“一切光景静美而略带忧郁。随意割切一段勾勒纸上,就可成一绝好宋人画本。满眼是诗,一种纯粹的诗。一个人若沉得住气,在这种情境里,会觉得自己即或不能将全人格融化,至少乐于暂时忘了一切浮世的营扰。”沈从文眼里的凤凰就是这么美而伤,一位文人墨客的风花雪月我们可以抛却,但是这座千年古城的诗情画意足以让我们细细领略,那时流水已逝,静美悠远仍在。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土地总面积约10平方千米。2010年底约5万人口,由苗族、汉族、土家族等28个民族组成,为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距铜仁凤凰机场27公里,怀化芷江机场57公里,张家界荷花机场280公里;G209国道与S308省道贯穿全境,枝柳铁路穿境而过。凤凰古城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是湖南十大文化遗产之一,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与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媲美,享有“北平遥、南凤凰”之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AAAA级景区。凤凰古城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历经300多年古貌犹存。东门和北门古城楼尚在。城内青石板街道,江边木结构吊脚楼...
说明: 丽江,灵魂归隐地 2018-08-07  青野星汉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1990年人口31.9万,有纳西、汉、白、傈僳、普米、彝、藏、苗等民族。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已于2002年撤销。原因:2002年原丽江地区改为地级丽江市,一般地级市都设区,故划出原丽江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一部分设为古城区,其余地区改设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一提起丽江,人们总会说这是一个有着温柔时光的地方。这座位于我国 云南 省的古城又名“大研古城”,到今天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了,从宋末元初开始经由历代木氏先祖主持建设的这座小城,到今天已经成为了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整个丽江古城是由:白沙古镇、束河古镇和大研古镇三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共同组成的,现在丽江已经成为了让无数人魂牵梦绕的一个地方,这里有着休闲的生活、古老的房屋、悠久的纳西文化、宁静的街道,甚至一个个鲜为人知的美丽故事。很喜欢丽江的慢节奏,曾经的梦想是在这里开一间客栈,这个梦想渐渐被淡忘,而每次来总是习惯找一个喜欢的院子发呆嗮太阳。丽江古城是由小巷、小溪、小桥、青石板路、时而出现的玄花和穿着各种古典服饰的掌柜组成的,稍不留神就要迷路(建议买一份地图)。如果没有明确的游览目的地,最理想的路线就是从北门大水车开始,沿着小溪顺水进城、逆水出城就行。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除汉族外,共有12个世居少数民族,22种少数民族;旅游资源丰富,有旅游风景点104处,有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虎跳峡、老君山、束河古镇等知名旅游景点。丽江旅游,一定要注意防晒,云南地处高原,海拔高,紫外线特别的强,不知不觉中你的皮肤就会被晒黑,所以白天外出前记得涂好防晒霜,帽子、披披肩,不但可以防晒,拍照也很好看。丽江市属低纬暖温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海拔高差悬殊大,四季变化不大,干湿季节分明。全年平均气温12...
说明: 登黄山,天下无山 2018-08-07  青野星汉  “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黄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华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黄山是安徽旅游的标志,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唯一的山岳风光。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黄山代表景观有“四绝三瀑”,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黄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礼仪文化。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市是安徽的一个地级市,市区在屯溪区,当地人称屯溪;黄山区是黄山市下辖的一个区,是距离黄山市最远的一个区县,该区县的城区在太平,是黄山风景区北大门所在地,在这里可以乘太平缆车上山,到黄山风景区南大门(汤口)大约60公里;而黄山风景区便是我们常说的、本篇攻略所要介绍的大名鼎鼎的“黄山”了,景区有东、南、西、北四个大门,但人们说的黄山大门一般指南大门(汤口镇),在这里可以从黄山的后山(云谷寺票房)或前山(慈光阁票房)步行或乘缆车登山游览。黄山现在有“五绝”,分别是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于巨岩裂隙中的“奇松”、形态千奇百怪,令人叫绝的“怪石”、以峰为体,以云为衣,其瑰丽壮观的“云海”、久旱不涸,水质纯净,可饮可浴的“温泉”、与云海、山峰相映,给人绝美之感的“日出”。黄山风景区奇松形态非常奇特,据说是以石为母,与峰石相连,妙不可言,主要代表有玉屏...
说明: 岳麓书院·弦歌不绝2017-11-10   青野星汉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嗣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廿九年(公元1903年),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沿用书院旧址。中华民国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学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学,仍就书院基址扩建至今。1986年湖南大学宣布完成修复岳麓书院,并正式对外开放。2005年湖南大学正式恢复岳麓书院,下设中国哲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国书院研究中心和中国软实力文化研究中心等多个部门。2009年岳麓书院学科从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格局已经完备。正式成为为湖南大学的实体办学机构和科研基地,千年学脉再次延绵,千年学府再添光辉。今天的岳麓书院不仅是湖南大学的文史哲人才培养和研究基地,湖南省旅游胜地,更是是整个长沙市的文化窗口和文化名片。一,历史沿革岳麓山自古就是文化名山。西晋以前为道士活动地,曾建有万寿宫、崇真观等。西晋武帝泰始四年(268、年)麓山寺创立,至今仍保存完好。东晋陶侃曾建杉庵读书于此。六朝建道林寺。唐代马燧建“道林精舍”。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为“思儒者之道”,在麓山寺下,“割地...
说明: 岳麓山·湖湘文化基地                        2017-10-26  青野星汉岳麓山风景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海拔300.8米,占地面积35.20平方公里,是南岳衡山72峰的最后一峰,位于橘子洲旅游景区内,为城市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是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北京香山,南京栖霞山,苏州天平山,长沙岳麓山)。岳麓山位于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湘江西岸,依江面市,现有麓山、橘子洲、岳麓书院、新民学会四个核心景区,为世界罕见的集“山、水、洲、城”于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湖湘文化传播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示范基地。岳麓山因南朝宋时《南岳记》中“南岳周围八百里,回燕为首,岳麓为足”而得名,融中国古文化精华的儒、佛、道为一体,包容了历史上思想巨子、高僧名道、骚人墨客共同开拓的岳麓山文化内涵。景区内有岳麓书院、爱晚亭、麓山寺、云麓宫、新民学会旧址、黄兴墓、蔡锷墓、第九战区司令部战时指挥部旧址等景点。岳麓山荟萃了湘楚文化的精华,名胜古迹众多,革命圣迹遍布且植物资源丰富。山中现有植物174科559属977种,其中晋朝的罗汉松、唐代银杏、宋时香樟、明清枫栗均系千年古 树,老干虬枝,苍劲挺拔,高耸入云。枫梓、松栗,虬枝曲干,蓊郁青葱;山涧泉流终年不涸,颇有清幽之感。每到秋冬之交,红枫丛林尽染,红桔满挂枝头,麓山 更加艳丽。2012年1月岳麓山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公布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建议游玩时长:4-6小时,适宜游玩季节:秋末冬初适宜游览一,地理环境岳麓山的地理位置独特,岳麓山其山脉属南岳衡山,古人把岳麓山列为南岳七十二峰的最后一峰,称为灵麓峰,南距衡山山脉主峰祝融峰直线距离102公里。在很久之前...
说明: 杜甫江阁·缅怀伟大诗圣        2017-11-04   青野星汉杜甫江阁,属于园林仿古建筑,为纪念唐朝诗人杜甫所建。杜甫江阁位于湖南长沙河东城区西湖桥,地处湘江路中段和西湖路交界处,临湘江为湘江风光带的一部分,与橘子洲、岳麓山隔江相望,距天心阁不足一千米。江阁园林区占地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多平方米,主阁共分四层,高18米。2002年长沙市政府决定正式修建,2005年9月19日整个建筑全面建成并通过专家验收,随后向市民进行试开放。概况管中窥豹——考察杜甫江阁,浅谈诗圣杜甫与湖湘文化的相互作用力关键词:杜甫江阁概况、杜甫在长沙、杜甫文化与湖湘文化的相互作用力、文化反思——风雨问当年,流寓星沙,客恨曾题临水阁江山留胜迹,何分湘蜀,诗魂尚系浣花溪据史记载,唐大历三年秋,杜甫友韦之晋调潭州剌史,投之待至而韦卒,甫以贫病之身客居长沙。初,甫寄舟中,泊南湖港。近港之驿楼,迎别友人之所也。甫两别刘判官,诗云“杜陵老翁秋系船,扶病相识长沙驿”、“他日临江待,长沙旧驿楼”。后移居湘边佃楼,或在长沙小西门一带,自称“江阁”。有《江阁对雨有怀》诗云“层阁凭雷殷,长空面水文”、《江阁卧病走笔》诗云“客人庖厨薄,江楼枕席清”。杜于江阁中,曾晤苏涣,有《呈苏涣待御》诗云“茅斋定王城郭门,药物楚老渔商市”;又晤李龟年,有诗云:“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阁遗迹早不存矣,而今得于原址重建之。诗圣杜甫,晚年两度驻足长沙,曾寄居江阁,在长沙留下诗作五十余首。为纪念这位被历代人民爱戴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和世界文化名人,长沙市人民政府,在湘江风光带兴建杜甫江阁。鉴于杜甫江阁是杜甫在湖南的很长一段时间的住所,作为湖湘文化和杜甫相全方位接触的一个契合点,和杜甫的不解之缘,我们决定选取杜甫江...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18101767197
6

二维码管理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