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有“央视气质”的文物2017-12-17 青野龙吟近期,《国家宝藏》火了,由央视主办,联合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馆等多家省级博物馆联合主办,主角是一批批穿越千年来到荧幕的文物宝藏,有乾隆用过的“俗气的瓷瓶”,有战国时期的“玉螭凤云纹璧”。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每每到博物馆里瞻览琳琅满目的瓷瓶花卷,一种浩大的盛世气象和苍厚的时间感扑面而来。每一件文物都带着它自己的语言,历经了千年风霜的洗练,来到我们面前低低絮语,请静静凝听。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越王勾践剑(Sword of Goujian),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国家一级文物,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中。因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剑通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极其锋利。刻有“钺王鸠浅,自乍用鐱”八字。古剑为何千年不锈?之所以越王勾践剑出土时锈蚀的程度十分轻微,湖北省博物馆研究员后德俊认为主要是由墓地的保管条件决定的。作为青铜剑的主要成分铜,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在日常条件下一般不容易发生锈蚀,这是越王勾践剑不锈的原因之一。由于望山一号楚墓密封性非常好,因此青铜器更不容易生锈。阳陵虎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阳陵虎符是秦始皇调动军队的凭证。虎的左、右颈背各有相同的错金篆书铭文12字...
发布时间:
2017
-
12
-
17
浏览次数:35
管仲·乱世明珠·光照千古2017-12-05 青野龙吟 “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审於时而察於用,而能备官者,可奉以为君也。缓者,後於事;吝於财者,失所亲;信小人者,失士” “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冶。正形饰德,万物毕得,翼然自来,神莫知其极,昭知天下,通于四极。是故曰:无以物乱官,毋以官乱心,此之谓内德。是故意气定,然后反正。气者身之充也,行者正之义也。充不美则心不得,行不正则民不服。是故圣人若天然,无私覆也;若地然,无私载也。私者,乱天下者也。”管仲是春秋时期伟大的存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他还是周穆王的后代,世人对于管仲的评价非常高,被誉为华夏第一相。 强齐图霸,编纂管子,辅佐桓公九合诸侯,礼让天下开法家之先驱,孔子小之,孔明敬之,圣人之师,千古一相,他是管仲,一个失败的商人、一名逃跑的士兵、一位渎职的官员,却最终匡助齐国称霸,成为彪炳千秋的伟大人物。管仲一生中的早期屡勇屡挫,“三市三败”、“三战三走”和“三仕三见逐于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拨云见日,在乱世中成就了自己。坎坷人生路使他成为激励后世之人的楷模。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孔子如是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
发布时间:
2017
-
12
-
06
浏览次数:26
无衣·千古韩非2017-11-18 青野龙吟 周朝上下800年,是中国古代二十五个朝代中历史最长的一个,期间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故事,思想文化达到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鼎盛时期,周文王周武王姜太公周公召公;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管子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鬼谷子;孙子孙膑李牧廉颇白起王翦;战国末期随着战国七雄的不断兼并争霸,最为强大的秦国成了周朝的终结者,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家时代。伟大转折时期必然有伟大人物的出现,千古一帝秦始皇如何奋六世之余烈扫灭六合,实现大统一的?伟大的成就必然有伟大的思想理论作指导,因此不得不说秦始皇的导师:一位生长在韩国的旷世奇才,诸子百家的终结者,法家集大成者:韩非!苏代,战国时期谋略家(纵横家,苏秦的弟弟)。 战国时期,韩襄王十二年,韩国太子婴去世,公子咎和公子虮虱争作太子。 当时,公子虮虱在楚国作人质。谋略家苏代帮助公子咎作了太子,公子虮虱无奈滞留楚国抑郁而终,寄希望他的儿子韩非将来回到了自己的祖国韩国效力。韩非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成长在一个怎样的时代背景下?从小口吃却成了时代英雄秦始皇的导师,故事要从周朝强盛转衰和秦国崛起谈起。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薄言震之,莫不震叠...
发布时间:
2017
-
11
-
22
浏览次数:44
尘缘如梦 ,宛若回首袖底风 2017 -11-13 青野龙吟 昔人已乘凤凰去,凤去台空江自流;凤凰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吴宫花草埋幽径,芳草萋萋鹦鹉洲;总为浮云能蔽日,烟波江上使人愁。每段路都是一种领悟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一段路上,朗朗的笑声;一段路上,委屈的泪水;一段路上,懵懂的坚持;一段路上,茫然的取舍;一段路上,成功的自信;一段路上,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它必将令你忆起智慧,生命的丰盈在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一颗平常心。不必雕琢,踏踏实实做事,简简单单做人。有的人本来幸福着,却看起来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却看起来很幸福。有一种遇见,像一片云,没有惊艳的开场,没有华丽的告白。冬季的寒冷,漫天的风霜,冰封了我在空间散发对你的想念,它飘不出去,便化作风雪,落在你的眼前,飘落起的皆是思念你的惆怅,散落这座城市的每个地点,静静述说着对你的无尽思念。人生就像一场旅行 人生不过是一场旅行,你路过我,我路过你,然后各自向前,各自修行。在岁月中跋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看淡心境才会秀丽,看开心情才会明媚。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该做的事。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于千万...
发布时间:
2017
-
11
-
14
浏览次数:33
学界呼吁创建中国经典诠释学2017-11-11 青野龙吟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清俐)“诠释学是沟通中外古今思想的桥梁。我国两千多年丰富的经典诠释学经验和历史已构成世界经典诠释的重要宝库,创建中国经典诠释学不仅是中国传统哲学实现现代转化的根本途径,也是开拓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经之路。” 4月23日,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的“接受、转化与创造:诠释学与中国”学术研讨会上,山东大学特聘教授洪汉鼎如是说。事实上,从20世纪末至21世纪以来,不乏学者基于对现代中国学术的深刻反思,提出“回归中国”、“回归古典”、“汉语哲学”等命题,种种诠释学的诉求正在推动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进入新阶段。 以诠释学推动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化古今之争、中西之争——在不同的历史语境、文化传统下,如何处理经典文本,人们常常面对这样的张力。而如何解释和理解经典文本,正是诠释学要回答的问题。“通过诠释学,经典文本在不同的历史时代被解读出新的意义,焕发新的生机。”深圳大学文学院院长景海峰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20世纪以来,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利科等将诠释学从方法论转向本体论层面,继现象学、存在主义等思潮之后哲学诠释学成为显学。在洪汉鼎看来,诠释学不只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新的哲学形态,理解作为诠释学任务,是一种过去与现在、陌生性与熟悉性、传统与现代的综合,包含着反思的向度。20世纪...
发布时间:
2017
-
11
-
11
浏览次数:32
厚黑之实干家与儒家及道家2017-05-12 青野龙吟吾自读书识字以来,见古之享大名膺厚实者,心窃异之。欲究其致此之由,渺不可得:求之六经群史,茫然也;求之诸子百家,茫然也;以为古人必有不传之秘,特吾人赋性愚鲁,莫之能识耳。穷索冥搜,忘寝与食,如是者有年。偶阅《三国志》,而始恍然大悟曰:得之矣,得之矣,古之成大事者,不外面厚心黑而已!作为“面厚心黑”的教主李宗吾,国学大师南怀瑾的评价是:“厚黑教主为人道德,一点儿也不厚黑,甚至很诚恳,很厚道的。”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厚黑学,面对这样一位“近代之新圣人”(林语堂语),许多学者感到奇怪:李宗吾怎会如此萧条,竟没有一张照片,一页手迹,一件遗物,一篇遗稿留存于世?尽却未能成一桩大功业,大作为,也未辅佐任何伟人成事,我们不禁要问:“李宗吾大师在书上写的那么好,为什么不去实际行动干一番事业呢?岂不遗憾至极啊!”仲尼曰:“灵公污,晏子事之以整齐;庄公壮,晏子事之以宣武;景公奢,晏子事之以恭俭:君子也!相三君而善不通下,晏子细人也。”晏子闻之,见仲尼曰:“婴闻君子有讥于婴,是以来见。如婴者,岂能以道食人者哉!婴之宗族待婴而祀其先人者数百家,与齐国之闲士待婴而举火者数百家,臣为此仕者也。如臣者,岂能以道食人者哉!”晏子出,仲尼送之以宾客之礼,再拜其辱。反,命门弟子曰:“救民之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
发布时间:
2017
-
11
-
09
浏览次数:25
出 关 2017-08-1 青野龙吟 公元2008年,是中国的闰年子鼠年,寅月某日,夜观天象,似乎有不祥之兆降临。二月末一天发生了日全食,全球同黑。四月初某晚,突见一颗巨大彗星从东向西划破茫茫夜空急驰而去。五月中国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汶川大地震,十万人瞬间丧生。8月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引发全球经济危机,西方发达国家成了重灾区,各国政府惊恐无措,中产阶级成了穷人。同月俄格发生战争,生灵涂炭。尤为惊奇的,8月8日夜晚,各国间谍卫星探测到,天空突现29个巨大脚印,一个巨人走过浩瀚的太平洋,去了北京。这一切似乎预示人类历史的车轮陷入了巨大泥潭之中,无法突围,人类的命运将为之改变,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大家都不知道路在何方?正在大家失去方向不知所终之时,中国义无反顾的站了出来,为了拯救世界,把辛辛苦苦积攒三十年的钱拿出来了,昔日老大美国坐不住了,为了自救加紧印刷美元,同时提出亚洲再平衡战略和排除中国的TPP协定,西方各国也随即宣布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但这一切都没有改变世界混乱不堪的局面,全球经济依然不停下...
发布时间:
2017
-
11
-
09
浏览次数:39
崆峒山·修道至境2017-05-20 青野龙吟人生到了一定年龄,都想悟道得道,道法自然又玄妙无穷至于太极,何以得道成仙,去崆峒山。崆峒山位于甘肃平凉城郊,东距长安三百余公里,望断八百里秦川,西接兰州,南依关山,北抵银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要塞。 “高岭崆峒,山川险阻,雄视三关,控扼五原”;崆峒山最高处二千一百多米,覆盖八十三平方公里,山上峰林耸峙,危崖突兀,幽壑纵横,涵洞遍布,怪石嶙峋,蓊岭葱郁,林海浩瀚,烟笼雾锁,高峡平湖,水天一色,远望有如缥缈仙境,近观又有漓江神韵,北方山势之雄伟南方景色之秀丽集于一身;自秦汉以来历代兴建,亭台楼阁,宝刹梵宫,古塔鸣钟,遍布诸峰,除了著名的崆峒十二景,还有凝重典雅的九宫八台十二院,诗词华章,碑碣铭文,组成一幅幅人文景观;崆峒山地质属于中国最为古老的丹霞地貌,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5A级风景区,成为了国家名片,外国游人最想去的名山之一。崆峒山,空者通也,据传位于北斗星下方,系六盘山支脉,元始天尊徒弟,广成子修身炼丹之地,黄帝统一中原部落后,带领群臣来崆峒山,向广成子询问治国养生之道,第一次被数落一顿而回。三月后又来,广成子见其诚惶诚恐,告之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天性人也,人性机也,盗机而发,天下定矣;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食其时,百骸理;苦莫于多愿,病莫于无常,幽莫于贪鄙...
发布时间:
2017
-
10
-
19
浏览次数: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