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大教培巨头退场 最难对付的“名校利益集团”浮出水面 2021-11-14 青野龙吟2021-11-14 来源:教育思想网7月以来,“双减”政策引致教育界的轰然地震。曾经体量巨大、风光无限的课外培训机构几遭“团灭”,民办教育被强制“瘦身”,是非功过,也许要待尘埃落定才能评价。但是,如果超越利益是非的具体纠缠,退后几步,整体性地看待近二三十年的教育发展,其中的脉络其实清晰可见。此番整治的动机,就是对实行多年的“教育产业化”或称“教育市场化”路线的矫治,使公办学校恢复其应有的公共性、公平性和公益性,使教育重新回归树人育人的基本宗旨。本文试对我国“教育产业化”的发展过程做一粗浅的梳理,并提出可能的治理思路。 “教育市场化”释义尽管“教育产业化”是家喻户晓的热词,却难以准确地译为英文。从字面直译,可译为Educati...
发布时间:
2021
-
11
-
14
浏览次数:20
经典文学40年•古华《芙蓉镇》 2021-11-14 青野龙吟《芙蓉镇》是古华1981年创作的小说,作者把自己二十几年来所熟悉的南方乡村里的人和事,囊括、浓缩进该书里,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力求写出南国乡村的生活色彩和生活情调。小说曾获1982年第一届茅盾文学奖。1986年,《芙蓉镇》被谢晋改编成电影。 古华古华,原名罗鸿玉,1942年6月20日出生,男,湖南嘉禾人,电影编剧、作家,原湖南省作协副主席。内容简介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中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音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1964年春她用积攒的钱盖了一座楼屋,落成时正...
发布时间:
2021
-
11
-
14
浏览次数:23
经典文学40年•钱钟书《围城》 2021-11-12 青野龙吟《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像。 钱钟书钱锺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锺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与饶宗颐并称“南饶北钱”。民国十八年(1929年),钱锺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大学毕业。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与杨绛结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副博士(B•Litt)学位。民国三十年(1941年),完成《谈艺录》和《写在人生边...
发布时间:
2021
-
11
-
12
浏览次数:22
经典文学40年•巴金《随想录》 2021-11-11 青野龙吟巴金直面“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随想录》是巴金一生的心血。他在晚年终于写下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高峰。《随想录》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如果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巴金就不会动笔。他在《随想录》中痛苦回忆、深刻反思,完成了最真实人格的塑造。《随想录》收录巴金先生文革结束后创作的一百五十篇文章,分为《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共五集,统称随想录。从《随想录》里,人们又见到了那个熟悉的巴金,他开始独立思考而不再盲目听命,挣脱思想枷锁而不再畏首畏尾,直言中国过去“太不重视个...
发布时间:
2021
-
11
-
11
浏览次数:40
经典文学40年•格非《褐色鸟群》 2021-11-10 青野龙吟《褐色鸟群》是1989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格非。它是一篇闪耀着博尔赫斯式的诡谲与自我指涉色彩的典型小说。其新颖的创作手法,对心理梦境般的描写中,对人类自身竭力隐藏的本性也有着十分透彻的分析。 格非格非原名刘勇,生于1964年,江苏丹徒人。1981年考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200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格非文集》、《欲望的旗帜》、《塞壬的歌声》、《小说叙事面面观》、《小说讲稿》等。他的中篇小说《褐色鸟群》曾被视为当代中国最玄奥的一篇小说,是人们谈论“先锋文学”时必提的作品。 一说到《褐色鸟群》,很多读者心中应该会浮现诸...
发布时间:
2021
-
11
-
10
浏览次数:97
经典文学40年•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2021-11-09 青野龙吟《透明的红萝卜》中国当代作家莫言创作的中篇小说,1985年在《中国作家》第二期发表。《透明的红萝卜》讲述的是一个顶着大脑袋的黑孩,从小受继母虐待,因为沉默寡言,经常对着事物发呆,并对大自然有着超强的触觉、听觉等奇异功能的故事。 莫言莫言,本名管谟业,男,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省高密县河涯乡平安庄(现为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大栏平安村),中国当代作家,中共党员。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写作中心主任。2012年10月,成为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2021年,成为河北大学特聘教授。1966年,辍学回乡放牧牛羊。1973年8月,作为农民合同工到高密县第五棉油厂工作。1976年2月,参军,曾任战士、班长、教员、干事...
发布时间:
2021
-
11
-
09
浏览次数:89
经典文学40年•贾平凹《高兴》 2021-11-08 青野龙吟《高兴》是贾平凹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他对农民的一贯关注,写进了城的农民——城市中的拾荒人的命运。作品采用口述体的第一人称,语言幽默,流畅,易于阅读, 小说中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在城市中艰难地生存。而且,作品在描述他们生活困境的同时,着重关注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写了他们的理想、追求和爱情。 贾平凹(wā),陕西作协主席,中国书协会员,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被誉为“鬼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商州》、《浮躁》、《废都》、《白夜》、《秦腔》、《古炉》等,曾多次获文学大奖。作品《我不是个好儿子》选入鲁教版...
发布时间:
2021
-
11
-
08
浏览次数:34
立冬|倏忽冬将至,又逢岁凉时 2021-11-07 青野龙吟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元)陆文圭《立冬》 今日我们迎来24节气中的立冬立冬是冬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冬天已悄然到来立,建始也冬,季节终也这是一年的末尾,又是新的开始朔风起,万物藏天地将换上崭新的银装素裹豪气迎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立冬•三候一候水始冰初入冬时水面凝结冰薄而霜凝一缕缕阳光映照祖国大好山河在水中缓缓铺展开来 二候地始冻天气渐冷土地开始凝寒薄薄的一层冰土下却蕴藏着勃勃生机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古人认为雉鸡在立冬后即化身为大蛤这源于稚之毛色与蛤之壳色相仿天马行空般的想象饱含的是对生命生生不息的认知 立冬•习俗北方吃饺子在我国北方立冬这天要吃饺子好吃不如饺子人们劳碌一年到秋收后才得闲也是时候用美食犒赏一...
发布时间:
2021
-
11
-
07
浏览次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