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防疫不力的问责不能成遮羞布、庇护令和腾挪术
2022-01-07 青野天润
2022-01-07 来源:央视网
自疫情出现以来,很多地方都迎来了防疫水平与抗疫能力的大考。防疫抗疫是责任的签到簿,是能力的试金石,也是官僚主义或教条主义的显微镜。
对于那些防疫不力、守土失责,或是以防疫之名行扰民害民之实的违纪违法行为,该落下的问责之棒自然不能含糊。
现实中,不少地方都将问责作为检视防疫漏洞、倒逼管理工作改进的重要手段。
“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作为约束权力规范运作、匡正干部履职行为准绳的问责,理应成为对党员干部权责对应关系的重申。对防疫中很多缺位、失位、越位、错位的责任主体进行问责,体现的是法纪严肃性,也是亡羊补牢的意志决心。

但值得注意的是,问责也要问“对”问“实”,不能轻易变成遮羞布、庇护令和腾挪术。被动性问责、间接庇护式问责、选择性问责,都不是依纪依法依规问责的正确打开方式。
首先,问责应是“该问则问,应问尽问”的主动作为,而不应是应付上级或舆论压力的被动反应。
目前看,有些地方出现问题、陷入负面舆情后,似乎也启动了问责,但问责的时间点很“微妙”——不是在问题端倪初现时就敏捷地做出反应,而是等到问题一出再出或闹大了才姗姗来迟;不是在厘清事实、查清责任后及时地依法依 规按下“问责按钮”,而是等到上级发话、舆论发酵了才启动问责流程。这与其说是问责,倒是更像应付性的危机公关动作。
问责当然要讲究时机与程序,它不是在纪检或行政系统里输入“违纪违法”指令后就立马能得出某个结果,而是要依照党章、监察法及相关问责条例的规范要求合理拿捏。什么情况该问责、“责”到了何种地步要“问”到什么程度,得依据事实、依照法纪厘清。
但在明责确责之后,问责就该主动作为,别总是“等靠拖”。
其次,问责应是“当严则严”,要问到痛处,而不应沦为隔靴挠痒、罚酒三杯式的变相庇护。

“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是民众对有些地方问责的常见诟病。有的地方在问题被曝光后,“严肃追责”的调门喊得很高,可看起来是问责了一大片,其实都是“睁只眼闭只眼”式的问责,是“鸡毛掸子打人”式的问责,是“不看僧面看佛面”式的问责。
问责当然不是要不分青红皂白地随性化处罚,不是要该批评教育的却扩大化处理,更不是不合领导意思就要惩戒,但也不能动辄“降格以求”,做出象征性处理——该警告记过的,只是要求书面检查;该撤除行政职务的,只是警告记过。
这样一来,问责也就容易走过场,严肃性也被消解。这就要求,问责要以该有的力度确保“责”字入心、入耳、入脑,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再者,问责要有“谁的责,就问谁”的针对性,而不应是搞“拉下属垫背”的弃卒保帅动作。
一些地方在问责时习惯拿“临时工”当挡箭牌,或者把锅甩给基层干部。更隐蔽的甩锅方式则是,把上面布置的任务层层甩下去,还搞“一刀切”“上下一样粗”的机械落实,一旦出了事,就让基层担责。这本质上就是权责失衡。
问责要问对人,还要分清责任主次轻重,不能“锅都是下面的,功都是上面的”,不能“假追责”变“真甩锅”。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层面不断强调“党政同管、同抓、同责”“两个责任”,已为科学问责提供了基本遵循。在问责对象上,玩找人背锅式问责,注定是徒劳。
说到底,问责是为了实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达到“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效果,如果把问责变成遮羞布、庇护令和腾挪术,必定为法纪所不容,也为上下所不许。

陕西省委书记:深刻汲取教训、反思不足
2022-01-07 来源:新京报政事儿
据《陕西日报》消息,1月6日,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在西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省委书记刘国中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从讲政治的高度,紧紧围绕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抓好疫情防控,在推进“动态清零”的同时,从严从实加强隔离场所、医院管理,用心用情用力保障群众生活和就医,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重要批示精神和孙春兰副总理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陕西省省长赵一德讲话,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方红卫,副省长方光华,西安市市长李明远出席。
刘国中强调,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各级干部要在政治上格外清醒,把人民摆在心中最高位置,顾大我、不顾小我,算大账、不计小账,在疫情防控、医疗服务、生活保障等方面深刻汲取教训、反思不足,切实履好职、尽好责,以实际行动体现忠诚干净担当,出现履职不力、不负责任的问题要严肃追究、绝不姑息。
刘国中要求,工作上不能有丝毫放松,核酸检测、转运管控、隔离救治、生活保障等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坚决做到位。隔离上要严格规范,封控区、管控区、隔离酒店等都要不折不扣按规范落实管理要求,做好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清运、环境消杀等工作,全面加强工作人员管理。生活上要关心群众,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用好市场化手段,统筹下沉干部、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做细物资配送、餐饮外卖等服务,真正解决“最后一米”问题。

刘国中要求,医疗上要确保畅通,完善疫情条件下医疗服务管理运行机制,扩容120热线,加强急救力量,医院要能开尽开,每个区都要安排定点医院负责接诊,根据患者需求进行分类救治,对急危重患者要第一时间救治,对透析患者、放化疗等肿瘤患者以及孕产妇、新生儿等急需就医的要设置定点医院,对慢性病人要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送药上门。整改上要坚决彻底,对国家工作组、省里专家组反馈的意见,要一条一条严格对照,全部整改到位,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凝心聚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
赵一德强调,要强化问题导向,举一反三、迅速全面整改群众就医用药、生活保障、隔离场所管理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要摸清底数、建立台账,落实专人专班工作责任,畅通民情反映渠道,快速高效服务群众,真正把群众遇到的每一个困难解决好。要强化督查检查,推动下沉干部、社区工作人员把每一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
西安市卫健委主任,鞠躬道歉!
1月6日下午,西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西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刘顺智针对“孕妇在高新医院门口等待2小时后流产”事件作一通报。
刘顺智在现场表示,该事件发生后,经省、市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调查,高新医院存在分诊识别不精准、专科介入不及时、流程处置不高效、应急预案不充分等问题,该起事件属责任事故。我们已经要求高新医院向患者表达诚挚的道歉,补偿损失,并向社会公开道歉。目前,高新医院已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总经理范郁会被停职,门诊部、医务部相关责任人被免职。
他说,在这里,我代表市卫生健康委对这位患者深深地道歉,对疫情期间特殊人群就医通道不顺畅、工作要求落不到位表示深深地道歉。
“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通过此次事件,深刻反思,举一反三,吸取教训,立即整改,进一步做好市民的医疗服务保障工作,对定点医院加强监督和业务指导,督促指导医院优化就诊流程,开通绿色通道,扩充诊疗范围等,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疫情期间的就医需要。”

任何医院不得以疫情防控为由影响患者就诊
1月5日下午,西安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最新情况。西安市副市长徐明非表示,为防止就医过程中交叉感染,西安市对隔离点、封控区、管控区需要紧急就医的人员,安排专车“点对点”送至定点医院就医,并闭环接回。其他人员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自行前往全市正常开诊的医院就诊,任何医院不得以疫情防控为由影响患者就诊。对于急危重症、血液透析、肿瘤放化疗等患者和孕产妇,开通服务电话、绿色通道,提供诊疗服务。
同时,西安积极畅通各类求助信息渠道,在一些小区隔离点建立了微信工作群,安排专人在网上接收信息,现场协调解决问题。如果市民朋友在基本生活服务方面遇到任何困难,请随时在群内反映诉求。

西安:服务保障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正在加紧改进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1月3日下午,西安市政府召开西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针对有市民群众反映个别集中隔离点服务保障不完善的问题,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1月3日16时,投入使用集中隔离点387个,集中隔离人员39473人,启用房间41838间,为加快阻断疫情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落实集中隔离任务的具体工作中,确实存在个别专班组建紧急、准备工作不够等问题,对由此产生服务保障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相关部门正在加紧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