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龙卷风频发,连空气也开始“内卷”了?
2021-05-18 青野天润
2021-05-17 来源:央视网
近期我国多地出现强对流天气,苏州、武汉两地遭遇龙卷风袭击,截至目前共导致12人遇难、数百人受伤,大量民房倒塌。在很多人印象里,龙卷风应该是非常罕见的自然现象,为何最近会频繁出现伤人的严重后果呢?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解释说,龙卷风是一种局地性、小尺度、突发性的强对流天气,是在极不稳定的天气状况下,由空气对流运动造成的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涡旋。龙卷风的时空尺度很小,直径一般在100米以下,发生至消散的时间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

从这个角度来说,强对流天气是龙卷风产生的基本条件。目前我国进入强对流高发期,且类型复杂、混合,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张涛表示,今年初期我国强对流天气偏少、偏晚,现在发展到偏多、偏强阶段,这正是异于往年的地方。除了强对流具备的条件外,低空急流比较强,也会使发生龙卷风的概率大大增加。此外,平原地区是龙卷风相对高发的地区。对于我国来讲,长江中下游平原、珠三角、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等地都是龙卷风发生较多的地区。而平原地区往往又是人口稠密的地区,要特别注意防范应对。
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龙卷风的监测都是很困难的,现有气象观测设备难以直接监测到龙卷风。因为龙卷风的尺度非常小,这就意味着龙卷风被气象观测站捕捉的概率小,几乎没有直接观测数据。因此龙卷风的直接认定依赖目击,如果没有目击,则只能通过灾情调查和雷达等遥测资料来间接判定龙卷风的出现。
防范龙卷风时,首先应该注意天气预报中对龙卷风背景,即强对流天气发生可能性的预警信息;当气象部门数分钟至数小时前发布临近预报预警时,要减少外出,在安全场所回避强对流天气和可能发生的龙卷风;当已经面临龙卷风威胁时,在户外要观察龙卷风动态及时避开其行进路径,如果在室内,则远离门、窗和房屋的外围墙壁,最安全的地方就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乘汽车外出遇到龙卷风时,千万不能开车躲避,也不要在汽车中躲避,应立即离开汽车,到低洼地躲避。

长江流域龙卷风频发,连空气也开始“内卷”了?
2021-05-18 来源:北京科协
就在前两天,苏州、武汉等地突发龙卷风灾害,目前已导致10余人遇难、数百人受伤、大量房屋倒塌,现场仿佛在上演灾难片。
与龙卷风相伴而行的,是冰雹、雷暴等强对流天气,所到之处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很多地方屋顶被掀,大树连根拔起。
其实,龙卷风不仅袭击了江苏、武汉地区,据统计,在5月14日-15日长江流域发生的龙卷风大爆发事件中,至少有13个可确认的龙卷风和15个疑似龙卷风。
这是我国对龙卷风有正式监测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广、造成损失最重的一次,竟达到了龙卷风大国美国的平均水平。
对于龙卷风,很多人虽然有所耳闻,但总觉得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自然现象,那为什么最近龙卷风却频频出现并造成严重后果呢?

什么是龙卷风?
什么是龙卷风呢?从定义上来看,龙卷风是一种猛烈旋转的气柱,它既与地球表面接触,也与积雨云接触,通常呈现出漏斗云的形状。
就像中央气象台预报员张涛解释的那样,龙卷风本质上是一种局地性、小尺度、突发性的强对流天气。
它的发生条件相对特殊,是在极不稳定的天气状况下,由空气对流运动造成的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涡旋。

而且,龙卷风发生的时空尺度很小,直径一般在100米以下,持续时间从发生至消散通常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
我们对龙卷风相对陌生,也跟我国并不是龙卷风的高发地区有关。龙卷风最常发生在北美(特别是在美国中部和东南部地区,俗称龙卷风走廊)、南非、欧洲西北部和东南部、澳大利亚西部和东南部、新西兰、孟加拉国和邻近的东印度,以及南美洲东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