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大健康

News

冷冻海鲜外包装分离到新冠活病毒,这意味着什么?

日期: 2020-10-19
浏览次数: 20

                                       冷冻海鲜外包装分离到新冠活病毒,这意味着什么?

                                                                    2020-10-19   青野天润


2020-10-18 来源:健康时报


10月1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官网发布消息,在对青岛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调查过程中,从工人搬运的进口冷冻鳕鱼的外包装阳性样本中检测分离到活病毒。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冷链食品外包装上分离到新冠活病毒,并证实接触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装可导致感染。


分离出活病毒,意味着什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林炳亮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以往在外包装检测出来是病毒核酸,相当于病毒的‘残骸’,活病毒相比于病毒‘残骸’的传播性更高,不是活病毒的话,很难结合到细胞的受体,从而难以侵入到人体内。”


 

冷冻海鲜外包装分离到新冠活病毒,这意味着什么?



为何之前没有分离到活病毒却有感染者?


“通过接触冷链的食品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在早期接触的时候病毒还是活的,只是之前没有检测出来,但到后面的检测出来之后,已经不是活病毒了,它只剩下病毒‘残骸’了,核酸就是一个病毒的成分。”林炳亮说。


冷冻海鲜还能够买吗?


对于普通人来说完全并不需要紧张,中疾控表示,普通公众接触或食用冷链食品的感染风险很低。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物品表面存活的病毒可能导致无有效防护的易感接触者发生感染,感染风险人群主要为冷链物品从业人员。


7月22日,辽宁大连市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这是最早被发现核酸检测阳性的案例之一,石某男性为某海产品加工企业员工,该企业从事进口及国产水产品加工、冷藏等业务。青岛此次疫情溯源为青岛港9月24日确定的两名无症状感染者董某某与陈某某。两人均为青岛港大港公司装卸工人。


 

冷冻海鲜外包装分离到新冠活病毒,这意味着什么?



疫情防控重点已转向“人、物并防”


中疾控表示,此次发现也提示在防范境外感染者输入的同时,需注意在境外被病毒污染的冷链物品将病毒输入的风险。


10月16日,国家邮政局办公室印发《疫情防控期间邮政快递业生产操作规范建议(第六版)》,提出边境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边境快件处理场所等国际邮件快件处理场所要加强消毒、通风等工作,严防境外疫情特别是高风险国家和地区疫情通过寄递渠道输入。


关于秋冬季节的疫情防控是否需要重点关注进口冷链食品和跨国快递?林炳亮表示,不单是在秋冬季,每个季节都要注意严防国际物流,因为国际物流快递物品处于密封状态,不会暴露在日光、紫外线等外界环境下,可以更长时间存活,尤其是冷链食品,因为冷链本身就是在冰冻环境下,处于低温的状况,所以每个季节都要重视。


林炳亮指出,病毒存活是跟气温、湿度是有影响的,但并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但病毒在冷链这种低温的环境下,存活的时间确实要更长。但是在冷链环境下具体存活时间要长多少,暂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


目前,我国新冠疫情防控重点已从“防人”转向“人物并防”。9月7日,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出,对2020年5月1日以后进口的增量冷链食品,必须在其产品外包装上加贴“冷链食品溯源码”。9月28日,北京市商务局通知相关进出口企业,要加强境外源头防控,主动规避从疫情严重地区进口冷链食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进口食品各项替代方案。


林炳亮提醒,应尽量避免海淘、代购国外疫情形势严峻地区的商品。通过电商、微商等渠道购买的生鲜产品,快递外包装如未消毒不要带入室内,接触外包装及生鲜食品后应及时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处。此外,食物煮熟煮透,确保食品安全。


 

冷冻海鲜外包装分离到新冠活病毒,这意味着什么?



进口海鲜外包装分离出活病毒 生鲜冷链防控措施安全吗


2020-10-18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赵述评、赵驰


随着疫情波动,进口海鲜安全问题一直牵动着多方神经。10月18日,进口冷冻鳕鱼的外包装阳性样本中检测分离到活病毒一事登上热搜榜。近期已有多地接连检出进口海鲜产品新冠病毒阳性,并因此感染操作工人。北京商报记者对此采访了北京多家生鲜企业,了解目前冷链环节的安全防控方案。


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中疾控)于10月17日公开表示,根据相关研究和防控实践显示,新冠肺炎不是食源性疾病,未发现通过摄入食物导致感染的情况。迄今为止,也尚未发现消费者因接触污染的冷链海产品而感染的病例,中国消费者感染风险极低。同时,中国相关部门已经加大了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监测、消毒等措施,普通公众注意保持清洁、生熟分开,可以正常购买和食用进口生鲜。


 

冷冻海鲜外包装分离到新冠活病毒,这意味着什么?



  在采访中,一位不愿具名的生鲜冷链从业人员表示:“中国快速复苏的消费市场成为越来越的众多国外出口商的选择,但现在所有进口货源肯定是都经过相关部门检测的。经营企业拿到货源后还会对这些产品进行批次核酸检测。检测合格后才能销售。”


  除了上游企业提高防控措施后,销售终端也对进口食品加强了防控。


  沃尔玛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公司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与商品质量,对于进口冷冻食品及水产海鲜均严格按照国家法规,查验供应商的相关资质证明。与此同时,公司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食品安全操作标准来为顾客提供安全、优质的商品和服务。


“例如沃尔玛持续联合华大基因对系列水产品的相关新冠肺炎核酸抽样检测。截至目前,系列水产品的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上述负责人表示,积极关注相关政策,并根据政府指引采取行动。持续严格执行门店的消毒、防疫和监测工作,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为顾客和会员提供健康安全的购物环境。


记者了解到,从此前8月开始,盒马鲜生在售每批次进口海鲜肉禽都具有核酸检测合格报告阴性才能上架销售,并加速推进在全国门店和APP端的展示。其中包括进口活鲜、冰鲜以及冷冻水产和肉禽,共涉及约1300多种商品。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盒马APP上,消费者可以在商品详情页面点击“溯源计划”进行查看。同时,在门店通过盒马APP扫码电子价签上的“溯源码”,也可查看对应商品批次的核酸检测报告。


  据了解,在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八十四次会议暨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第四十一次会议中要求,继续开展进口冷链食品常态化监管,建立进库溯源体系,实行集中闭环管理。相关生产经营企业和物流企业主动检测、定期检测,并纳入应检范围。 浙江对2020年5月1日后进口的冷链食品要求必须在产品外包装上加贴“冷链食品溯源码”。食品生产经营者需严格进行进货查验,并在产品入库出库时通过“浙冷链”系统进行信息录入、赋码和扫码工作。


  此外,海关总署公告2020年第103号(对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进口冷链食品境外生产企业实施紧急预防性措施的公告)公告中要求,同一境外生产企业输华冷链食品或其包装第1次和第2次被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海关分别暂停接受该企业产品进口申报1周,期满后自动恢复;同一境外生产企业先后被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3次及以上的,海关暂停接受该企业产品进口申报4周,期满后自动恢复。


  数据显示,我国有关部门对冷链食品开展了新冠病毒核酸抽检。截至9月15日,全国24个省份报送了298万份检测结果,其中冷链食品及包装样品67万份,从业人员样品124万份,环境样品107万份,仅在22件食品及包装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病毒核酸载量较低,此前未曾分离到活病毒。


  在此次进口海鲜外包装分离出新冠病毒后,中疾控建议,工作中经常与具有较高新冠病毒污染可能的冷链产品密切接触的行业从业人员,如从事冷链产品装卸、加工、销售等的人员,需增强防护意识,做好日常防护,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可能被污染的冷链产品,接触冷链产品后未脱掉可能被污染的工作服并洗手消毒前不摸口鼻眼,工作完成后需立即洗手消毒,定期进行核酸筛查。


  此外,国家邮政局办公室于10月16日印发了《疫情防控期间邮政快递业生产操作规范建议(第六版)》中提到,加强进口冷链食品邮件快件处理环节疫情防控,实行提级管控,配合海关、防疫等部门做好进口冷链食品检验检疫和消杀等工作;在进口冷链食品邮件快件寄递运输过程中不得擅自打开外包装,每批次进口冷链食品邮件快件处理完毕后,应当对运输车辆、食品冷藏箱等装备、用具实施全面消杀;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邮件快件的工作人员应相对固定,在邮件快件处理过程中应加强个人卫生防护,全程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做好上下岗前体温检测。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18101767197
6

二维码管理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