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大健康

News

新冠病毒“二次感染”会成为常态吗?与复阳有何不同?

日期: 2020-08-28
浏览次数: 17

                                  新冠病毒“二次感染”会成为常态吗?与复阳有何不同?

                                                                        2020-8-28   青野天润


2020-08-27 来源:中国科学报


8月2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团队的一项研究被《临床传染病》接收,在线发表。


该研究披露了香港一名33岁男子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该患者曾于3月底确诊新冠肺炎,4月中旬康复出院,并于8月前往英国、西班牙,返港后接受检测时再度确诊。这是全球范围内首次被证实二次感染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如何判断出该男子为再次感染?再次感染意味着什么?正在研究中的疫苗能否发挥作用?《中国科学报》就上述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新冠病毒“二次感染”会成为常态吗?与复阳有何不同?



二次感染与复阳有何不同


香港大学霍广文伉俪基金精准医学教授金冬雁解释,学术界普遍认为,如果患者检测结果呈阴性、出院之后,又在病毒核酸检测中呈阳性,但没有明显症状,体内也有抗体存在,就是“复阳”。“其体内并没有活病毒,而是在机体免疫系统清除被感染细胞时,残留了一些核酸片段被检测出来了,其病毒载量较低。”他说。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对比该男子两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后发现,有24个核苷酸不同。


“身体的免疫反应也不一样。”金冬雁告诉《中国科学报》,“该男子第一次感染后,入院10天左右体内都没检测出抗体。而第二次感染时,入院5天后就检测出了抗体,而且滴度很高。同时,其病毒浓度在第一天检测时很高,后来很快下降。”


因此,这是康复后再次感染,而非“复阳”。


“很多血清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两三个月内,患者的抗体水平会有明显下降。据此我们推测,会有二次感染的病例出现,这次香港出现的病例是确切的证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刘又宁说。


 

新冠病毒“二次感染”会成为常态吗?与复阳有何不同?



是坏消息,也是好消息


8月26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个人微博表示,“再感染”案例的确定是很重要的一个现象,但目前仍然是孤立性个案。香港再感染病例首次感染时为轻症,当时出院时的抗体水平未明(需要后续学术论文发表后的更多细节),其既往感染史仍存在较大的不典型性。


若该病例是一个确定的临床现象,并在科学上成为指示病例的话,那么后续在大流行区域(欧美和印度以及俄罗斯等区域)一定可以追溯到更多的病例。


刘又宁表示,将来再感染病例可能会有更多的发现。“在众多传染病中,再次感染是普遍现象,能形成终身免疫的才是个别现象。”


“在冠状病毒的家族中,SARS、MERS等没有发现再次感染,一方面是因为病例数有限,另一方面,病毒在环境中也不存在了。但是还有4类引起感冒的冠状病毒,人基本上没什么免疫能力,会反复感染。”刘又宁告诉《中国科学报》。


他估计,人体对新冠病毒的免疫持续时间远长于冠状病毒引起的感冒,但短于SARS、MERS。


金冬雁认为,就目前报道的结果看来,此次发现既是一个坏消息,也是个好消息。“坏消息是康复后的感染者体内抗体很快检测不到,出现再次感染,而且再次感染的个体传染性也很强;好消息是再次感染者具有高传染性的时间很短,两天后已经大为降低,而且无症,更没有出现重症。”


 

新冠病毒“二次感染”会成为常态吗?与复阳有何不同?



疫苗还有作用吗


金冬雁表示,两次感染检测到的病毒出现部位也不一样。第二次自然感染后,该男子鼻黏膜中病毒浓度较高,但肺部未检测出。“这说明,二次感染时机体有了一定的免疫保护,所以没有出现症状。”


“目前最有希望的是灭活疫苗,但其刺激黏膜实现免疫保护作用的效果很差,也许保护不了鼻黏膜,再次感染的可能性仍然比较大。”金冬雁说。


“我们对疫苗的期待可以降低一些,第一拨做出的疫苗,能完全防止再感染当然很好。如果无法防止再次感染,那么防止患者不得重症、防止一部分人不被感染,这也是可以接受的。”他表示。


8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紧急项目技术负责人玛丽亚•范克尔克霍夫表示,记录像香港这样的案例很重要,但不要匆忙下结论。她表示,需要进行长期跟踪大量病例的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康复患者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反应的强度和持久性。


“这位再次感染的男子第一次感染时抗体水平为何快速下降,第二次感染时表现为无症状的具体原因是什么?”金冬雁表示,目前还有很多问题有待研究。


 

新冠病毒“二次感染”会成为常态吗?与复阳有何不同?



新冠疫苗紧急使用启动 优先保障四类人群


2020-08-27 来源:北京商报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在央视《对话》节目中表示,我国已于7月22日正式启动新冠疫苗的紧急使用。随着国内部分新冠疫苗相继步入研发的尾声阶段,疫苗何时上市以及接种价格受到消费者关注。在国药集团给出的时间表中,旗下新冠疫苗预计今年12月底能够上市。


疫苗是疫情防控的有效武器。目前,我国步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接近上市的新冠疫苗有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灭活疫苗等。一般来说,疫苗的研发过程分为临床前研究(疫苗原理设计与小剂量制备、动物实验等)、临床试验申报及临床试验(Ⅰ、Ⅱ、Ⅲ期)。在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得到验证后,经管理部门审批,相关企业方可拿到生产批件,进行疫苗规模化生产,投入使用。


国内一家新冠疫苗研发企业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紧急使用”即Ⅲ期临床试验尚未完成,未走到获批上市的程序,基于现有的数据进行的一个使用。据《疫苗管理法》规定,当出现特别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由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紧急使用疫苗的申请,由国家药监局组织专家论证并同意,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限内紧急使用疫苗。


疫苗专家陶黎纳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紧急使用”是《疫苗管理法》里的创举,在疫苗未上市和上市之间设置了一个缓冲区,即未上市的疫苗按照相关规定,经过有关部门允许后,进行使用。在医务人员、防疫人员、边检人员以及保障城市基本运行人员等特殊人群中,先建立起免疫屏障。


临床试验阶段后,便是疫苗的规模化生产。为早日研发出新冠疫苗,我国整合全链条资源优势,同步推进研发、审批、生产各环节。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董事长、国家“863”计划疫苗项目首席科学家杨晓明表示,要彻底战胜疫情,必须开展大规模免疫,拥有能够量产疫苗的车间是必要保障。


 

新冠病毒“二次感染”会成为常态吗?与复阳有何不同?



今年3月,科兴控股新冠疫苗生产车间建设在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启动。据悉,科兴旗下的生产车间年产能达3亿剂以上。4月,国药集团旗下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建成了全国首个高等级生物安全生产设施。加上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产能,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将能够保证新冠疫苗年产能合计达到2.2亿剂次。康希诺方面透露称,康希诺在建的新工厂预计每年可生产1亿-2亿剂新冠病毒疫苗。


在国内众多新冠疫苗研发企业中,国药集团最先给出了疫苗上市预期表。国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敬桢日前公开称,国际临床Ⅲ期试验结束后,灭活疫苗就可以进入审批环节,预计今年12月底能够上市。疫苗上市后,价格预计几百元一针。如果打两针的话,价格应在1000元以内。


郑忠伟在央视《对话》节目中介绍到,新冠疫苗为公共卫生产品,公共卫生产品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其定价不能以市场的供需矛盾作为定价依据。“新冠疫苗只能以成本作为定价依据,即企业以成本来核定适度的利润或者合理利润,这是第一个原则,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价格肯定比刘总(刘敬桢)说的低。”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18101767197
6

二维码管理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