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大健康

News

后疫情时期 “保险组合拳”构筑健康保障新防线

日期: 2020-05-09
浏览次数: 15

                                         后疫情时期 “保险组合拳”构筑健康保障新防线

                                                                        2020-5-9   青野天润


后疫情时期,健康保障成为消费者的迫切需求。


目前,大多数消费者的健康险配置仍存在缺口,结合后疫情时期需求,太平人寿创新推出了“太平福禄全能保2.0保险产品计划”(以下简称“全能保2.0”),将重疾保障、特疾保障、住院医疗保障及特药用药保障完美组合,为消费者构建了全面健康保障。


 

 后疫情时期 “保险组合拳”构筑健康保障新防线



重疾年轻化趋势明显,大众健康保障缺口亟待填补


根据56家险企2019年理赔年报显示,医疗险、重疾险的赔付仍是大头。在太平人寿公布的2019年前十大高发重大疾病中,癌症占了8种,恶性肿瘤已经成为重疾险出险的最大原因。


太平人寿2019年度理赔服务报告显示,18岁至60岁是人生疾病的高发期,占到重疾理赔年龄的94%。在2019年度十大理赔案中,有9例年龄低于60岁,7例因为疾病和恶性肿瘤身故,其中年龄最小者仅19岁。


重疾发病率高、出险日益年轻化已是公认的事实。我国人均重大疾病医疗支出已超过10万元,恶性肿瘤平均治疗费用则更高。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此前发布的一组调研数据显示,居民商业健康险的覆盖率不足10%,相比之下,大众的健康保险保障缺口相当明显。


“如果只是简单地购买一种健康险产品,健康保障缺口未必能得到填补。”业内专家建议,应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内,制定涵盖更多病种、更全保障、尽量高保额的全面健康保障计划,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健康保障缺口的问题。


 

 后疫情时期 “保险组合拳”构筑健康保障新防线



“重疾+特疾+医疗+特药”组合拳,构筑健康保障新防线


好的保险产品,必然是想客户之所想,可以充分满足保障方面的需求。


“全能保2.0”由太平福禄终身重大疾病保险、太平附加福禄特定疾病保险、太平超e保2019医疗保险、太平药无忧药品费用医疗保险(升级版)四款产品组成。与市场上单一健康险产品不同,该保障计划的特色在于“疾病+特疾+报销+津贴+住院+特药+服务”七合一,保障升级,覆盖全面。


从疾病保障范围来看,该计划中“太平福禄重疾”覆盖180种疾病,包括重疾保障种类120种、中症10种、轻症50种。其中,中症责任提供一次50%“太平福禄重疾”基本保额的额外给付;出现轻症,可额外给付25%“太平福禄重疾”基本保额,最多三次,每次轻症赔付期无间隔。罹患轻症或中症,均可豁免“太平福禄重疾”后续未交保费。


更吸引人的地方在于,该计划对不同人群特定重疾的超强防护。保障覆盖的30种特定疾病包含少儿特疾、女性特疾、男性特疾各10种,以上重疾,在赔付“太平福禄重疾”基本保额之外,再额外赔付100%“太平附加福禄”基本保额的特疾保障,精准提升高发特疾的保障。在主险赔付终止后,太平附加福禄特定疾病保险可单独存在。


医疗保障方面,“全能保2.0”突破病种划分的保障范围,既能报销一般疾病医疗费用,又强化100种重疾的医疗费用保障,重疾医疗保险金合计年限额最高达400万元,同时提供100种重疾住院每年最高5.4万元的住院津贴,且重疾赔付无等待期、无免赔额。


针对恶性肿瘤特效药价格昂贵、购买不易等难题,“全能保2.0”不仅提供医保目录内外56种特药每年最高200万元的费用保障,还通过专业渠道打通了院外特药的购买服务流程,客户可享受指定药店领药直付、协助申请慈善用药、用药基因检测等高能福利。


 

 后疫情时期 “保险组合拳”构筑健康保障新防线



小投入撬动大保障,每天22元最高获670万元保障


疫情过后,健康险需求激增,但价格高、产品复杂不知道怎么搭配,依然是消费者购买健康险的主要决策障碍。“全能保2.0”轻松解决了这些问题,该计划为客户提供“医”“康”“药”全维度的最佳产品组合,价格上也非常友好。


30岁的林先生(有社保)为自己购买了“全能保2.0”,其中“太平福禄重疾”及“太平附加福禄”选择20年交,基本保额各20万元,该计划的首年保费为7793.3元。平均每天不到22元,即可拥有总保额670.4万元的超高保障:包含20万元重疾+20万元特疾+10万元中症+最高15万元轻症给付,以及200万元一般医疗费报销(1万元免赔)+200万元100种重大疾病医疗费报销+200万元特药报销+5.4万元100种重大疾病住院津贴。


此外,太平人寿还将为林先生提供100种重疾住院享住院费用垫付服务、线上健康管理服务+就医助手服务、圆和重疾一体化医疗解决方案等贴心且专业的服务。


近年来,太平人寿在提供健康保障方面精耕细作,开发了不少极具市场竞争力的健康险产品。后疫情时期,太平人寿顺行业之势、应国民之需推出的“全能保2.0”,无疑是其深耕健康领域的又一力作。(曹雅薇)


 

 后疫情时期 “保险组合拳”构筑健康保障新防线



周延礼:保险科技助力健康险发展


Via:新浪财经


健康险业务可以通过保险科技来提升保险产品的定价和风控水平,拓宽保障的范围。可以预见,在疫情过后会有更多相关、潜在的投保人士涌入到这一赛道中来,这对于健康保险在现场发生的趋势将会加快与科技的结合将会更加紧密。


保险业助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为助力抗击疫情,保险业捐赠了近4亿元的物资和款项,同时也为一线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武警官兵、媒体记者等提供超过万亿的专项保险保障,更是在第一时间推出了延长保险期限,取消理赔医院限制等特别举措。


目前我国的抗疫压力逐步缓解,但随着疫情在世界其他国家的不断地扩散蔓延,仍然给经济、金融市场带来很大的影响。金融市场的动荡加剧全球经济下行的风险在不断加大的情况下,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难以预测。


而从保险监管角度观察,监管部门将会进一步加强对保险业的引进风控工作的统筹。一是继续加强疫情期间保险服务工作,及时做好疫情的防控。二是鼓励保险机构开发应对疫情的挑战符合保险原理的保险产品。三是可以运用信息科技手段,创新保险服务方式,推进了复工复产所需要的科技赋能适应非接触经济模式发展的需要。四是简化程序,提升服务效率,督促保险公司开设理赔的绿色通道高效地满足复工复产的企业的保险的需求。采取这些措施,主要是加大保险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继续为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后疫情时期 “保险组合拳”构筑健康保障新防线



保险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


如何参与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对保险业来讲是一个新课题。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把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提出了健全了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中央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文件,为健康保险助力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政策支持。中央政治局更是召开会议,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的形势,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并首次提出了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保基层运出来的“六保”。保险业要深入学习,要按照“六保”的要求开展工作。


此次疫情倒逼我们研究相关政策落实的问题。总的来看此次疫情更加凸显出保险业,特别是健康险在公共卫生管理当中作用。健康险和互联网+这种模式的融合发展在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世界可持续发展中的价值得到了体现。而下一步,全行业在已出台政策落地、落实的基础之上,继续引导保险机构加大支持的力度,积极对接和保障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的保险服务,更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后疫情时期 “保险组合拳”构筑健康保障新防线



保险科技应用助力健康保险参与突发公卫事件风险管理


针对此次疫情,保险业迅速开发相应的一些保险产品在提高服务效率的同时加强了风险管理等水平,显现出重要的作用。


根据调研,1-2月份的健康险用户层面出现了三大优势,一是从用户年龄上来看,90后的群体购买健康保险的人数快速增长,老年群体对健康险的关注度有所上升。二是从职业上划分来看,物流、快递、网约车从业人员群体投保意识快速上升。三是从用户的地域分析,三线及以下的这些城市,用户投保的意识被唤醒。订单量的增长、增速已经超过了一二线城市,保险市场的下沉发展值得关注。


健康险的业务既有创新的产品形态,又注重保障功能,同时还改革支付方式。提升了健康保险产品的可能性。健康险业务可以通过保险科技来提升保险产品的定价和风控水平,拓宽保障的范围。可以预见,在疫情过后会有更多相关、潜在的投保人士涌入到这一赛道中来,这对于健康保险在现场发生的趋势将会加快与科技的结合将会更加紧密。


同时,技术发展正在为保险业的发展带来全新的契机。未来科技将进一步赋能健康保险,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将在渠道拓展、精准营销、差异化服务、产品设计、精算定价,运营优化、风险控制,还有医疗健康管理等方面都能够显著地提升保险服务。


 

 后疫情时期 “保险组合拳”构筑健康保障新防线



抗击疫情金融科技价值凸显


随着疫情的持续蔓延,社会各界也将目光聚焦到了保险领域,保险的意识迅速提高,参保人数也陡然增加。这倒逼保险行业进行思考,保险科技如何发挥更大作用?未来怎么样实现转型发展?


从经济管理的角度观察,保险业利用了互联网医疗技术,通过保险+医疗的模式,积极地参与了全社会的健康管理、疾病问诊、治疗。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保险产品也完善了人身保险的责任范围,尤其是健康保险产品的保障体系,将各类传染病以及相关的各类疾病的规范化,纳入了保险责任的范畴。从经营管理角度分析,此次疫情还促进了保险机构运行朝线上化转变。


今年上半年,中国保险业整体业务下降超过13%,但仍有接近3%的正增长,这得益于保险科技的发展。此次疫情对保险业来讲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个人认为保险业的反弹会是v型反弹,预计全年的保险业务增长仍然可以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金融、保险科技在疫情防控期间,特别是后疫情时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地刺激潜在用户对线上服务的需求。


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健康保险业务的形态。此次疫情促进了保险机构向线上化的转型和健康保险长期可持续发展,打造了健康险的生态链,消除了消费者的一些担忧,更好地提供了健康保障服务。


此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科技赋能保险的作用日益凸显,而对于线上线下的业务如何联动,金融产品如何快速创新,如何利用电子渠道线上服务,如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抗击疫情延展服务,如何提供金融基础设施服务是下一步需要研究的一些内容。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18101767197
6

二维码管理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