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空山新雨 万物生长
2020-4-19 青野天润
杨花柳絮随风而舞 雨生百谷 夏将至
空山新雨
万物生长

这个周日
我们迎来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
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此时降水明显增加,
春雨绵绵
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时雨乃降,五谷百果乃登”
有利于谷物生长
“谷雨一临,暮春已至”
谷雨的由来
关于谷雨节的来历,据《淮南子》记载,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并号召天下臣民共习之。
这一天,下了一场不平常的雨,落下无数的谷米,后人因此把这天定名谷雨,成为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
但是,在民间,陕西省关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在四千多年前,轩辕黄帝急需一位掌管史料的官员史官。一天,黄帝发现了德才出众的仓颉,任命仓颉做了史官。他以结绳记事,国家大事记得清清楚楚,很受黄帝赏识,后来结绳记事日显落后。一次,仓颉随一个猎人外出狩猎,猎人指着地上留下的各种野兽的踪迹讲述野兽的去向。仓颉深受启发:“一个足印代表一种事物呢!”回家后,仓颉便打点行装外出考访。他爬山涉水,不耻下问,把看到的各种事物都按其特征表示出来。依类象形,始创文字。
因他制字有功,感动了天帝,当时天下正遭灾荒,便命天兵天将打开天宫的粮仓,下了一场谷子雨,天下万民得救了。仓颉死后,人们把他安葬在他的家乡白水县史官镇北,人们把祭祀仓颉的日子定为下谷子雨的那天,也就是现在的“谷雨节”。如今,每逢谷雨节这天,白水县史官镇一带都举行拜仓颉的庙会。

谷雨三候的传说
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初候,萍始生;谷雨时节气温回升,雨量增多,浮萍快速地生长,碧绿而明净。如果是刚下过雨,河流湖泊里的浮萍便会绿意葱茏,一派繁荣景象。
二候,鸣鸠拂其羽;民间一般认为,鸣鸠即布谷鸟。谷雨时节,布谷鸟也蠢蠢欲动起来,不住地抖动浑身的羽毛,苍翠的山峦间总是随处可以听到“布谷”“布谷”的阵阵鸣啼声。而“布谷”又与“播谷”谐音、近义,提示人们不要耽误农时播种的意思。
三候,戴胜降于桑。谷雨时节,戴胜在树上繁殖,喂雏,经常来往于树上,所以古人将“戴胜降于桑‘’作为谷雨的特别景致之一。

古诗里的谷雨
谷雨
【宋•朱槔】
天点纷林际,虚檐写梦中。
明朝知谷雨,无策禁花风。
石渚收机巧,烟蓑建事功。
越禽牢闭口,吾道寄天公。
木兰花慢
【元•王恽】
问东城春色,正谷雨,牡丹期。
想前日芳苞,近来绛艳,红烂灯枝。
刘郎为花情重,约柳边、娃馆醉吴姬。
罗袜凌波微步,玉盘承露低垂。
春风百匝绣罗围。看到彩云飞。
甚着意追欢,留连光景,回首差池。
半春短长亭畔,漫一杯、藉草对斜晖。
归纵酴醿雪在,不堪姚魏离枝。
雨生百谷,遇见最美暮春色。

谷雨传统习俗
喝谷雨茶
有谚语说:“清明见芽,谷雨见茶”。
谷雨时节,气候温暖湿润,小芽可迅速长成鲜叶,是采茶制茶的大好时机。此时采制的茶称“谷雨茶”,又名“二春茶”。
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鲜活,香气怡人。

祭海节
对于渔民而言,谷雨节流行祭海习俗。
谷雨正是春海水暖之时,百鱼行至浅海地带,是下海捕鱼的好日子。
俗话说:“过了谷雨,百鱼近岸。”为了能够出海平安、满载而归,谷雨这天渔民举行海祭,祈祷海神保佑。
赏牡丹
谷雨前后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
“谷雨三朝看牡丹”,凡有花之处,皆有士女游观,也有在夜间垂幕悬灯、宴饮赏花的,号曰“花会”。
至今,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四川彭州多于谷雨时节举行花会,供人们游乐聚会。

节气有意思|谷雨知时节,春季最后18天,补脾祛湿是关键
Via:钱江晚报
在春季接近尾声时,即谷雨前三天至立夏这18天,为脾所主,一定要利用这稍纵即逝的18天,好好地补一补脾气,以饱满的姿态迎接即将到来的初夏。浙江医院推拿科左金红中医师认为,谷雨节气养生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适寒温、应四时
谷雨时节天气忽冷忽热,此种阴晴不定的天气,容易感冒。谷雨过后,气温逐渐升高,很多人像夏天一样穿衣服,但是谷雨之后雨量开始增多,其实夏季还没有到,湿气很容易从裸露的部位进入体内。所以要适当增减衣物,尤其是早晚与中午温差大,早晚应注意保暖。老人和孩子尤要注意这点,可适当调整穿衣层次,早晚多穿一件衣服就够了。
健脾、祛湿
谷雨时节,脾处于旺盛时期。按顺应四时的养生原则。此节气中,脾的旺盛会使胃强健起来,使消化功能正处于旺盛的状态,有利于营养的吸收,所以此时正是补身的大好时机。但是补要适当,不宜过,过犹不及;同时应做到:戒烟、戒酒、不暴饮暴食、饥饿无度,少吃多餐和避免食用对胃有刺激的食物和药物等。

穴位养生
谷雨后空气湿度加大,容易让湿邪侵入人体,造成关节肌肉酸重、胃口不佳、头重如裹等症状。浙江医院推拿科副主任(主持工作)陈鹏副主任中医师认为:祛湿要从健脾补脾入手。
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也是祛湿要穴。该穴位于人体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取该穴道时,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每次左右腿穴位各按摩60下,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即可,以穴位感到酸胀为适度。
为加强健脾功效,可配合按揉足三里穴,也是每次左右腿穴位各按摩60下,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即可,以穴位感到酸胀为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