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大健康

News

浙江10万鸭子将出征巴基斯坦灭蝗

日期: 2020-02-27
浏览次数: 21

                                                          浙江10万鸭子将出征巴基斯坦灭蝗

                                                                          2020-2-27   青野天润


蝗虫过处,寸草不生。继东非蝗灾之后,红海两岸蝗灾规模继续扩大,已影响也门、沙特阿拉伯、阿曼。此外,受强季风影响,大量蝗群一周前抵达海湾两侧,“造访”了科威特、巴林、卡塔尔和伊朗西南海岸区域。


我们的邻国巴基斯坦因蝗灾于本月早些时候宣布国家紧急状态。


 

 浙江10万鸭子将出征巴基斯坦灭蝗



根据巴方需求,中国政府已派出蝗灾防治工作组抵达巴基斯坦。随后,10万“鸭子军队”也将代表国家出征灭蝗。


是的,你没有看错,这支由浙江绍兴“国绍1号”鸭苗组成的“鸭子军队”简直是灭蝗界中的“奇才”。20年前,鸭子“军队”就曾出兵新疆,一举平定蝗灾,立下赫赫战功。


为什么是鸭子?灭蝗界“天才”名副其实吗?宁波“鸭兵”能申请入战吗?2月26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卢立志对此进行了解答。


 

 浙江10万鸭子将出征巴基斯坦灭蝗



奉化水鸭请求代表祖国“出战‘!


为什么是鸭子?


勤劳的中国人,在历朝历代的灭蝗战争中积累了很多种方法对抗蝗虫灾害。


卢立志介绍,科学防治蝗虫可以采用药物杀灭,也可以采用生物防治。从环保角度考虑,自然是生物防治的好处更多,“前者灭杀成本高,还会有农药残留,后者不仅没有环境污染,还能修复生物链,一举多得。”


生物灭蝗办法曾经也考虑投放青蛙、鸟类。“它们同属蝗虫天敌,但纪律上‘散兵游勇’。蛙和鸟类只能在指定区域完成灭蝗任务,一旦蝗虫转移,它们不会跟随作战。这样一来,我们需要重新到受灾地区投放天敌。一来成本增加,二来有些物种可能受环境限制,并不适合投放受灾区域。”


相对比,“鸡鸭军团”作战能力更胜一筹,“鸭子喜欢群居,管理起来比鸡更方便,生命力、觅食能力、抗寒能力也更强,适合野外生存。”


同时,放一只鸭子相当于灭了蝗虫全家。卢立志给出数据对比:“一只鸡一天能吃掉70只蝗虫,一只鸭子则能吃掉200多只,拥有三倍作战能力。而且鸭子吃蝗虫完全是地毯式‘搜捕”,连蝗虫的蛹都不会放过。”


加上鸭苗长成后肉质鲜嫩,灭蝗“退役”后还能成为当地居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带来经济收入。


不用再比了,“鸭子军”完胜!


绍兴鸭是灭蝗界的“奇才”


绍兴鸭味美,肉质鲜嫩多汁,一直是煲老鸭汤的好原材。而它们也是目前主推的灭蝗主力军,“简直是灭蝗界中的‘奇才’”,卢立志说。


绍兴鸭中又以麻鸭体形大,捕食能力强,成为灭蝗首选。


麻鸭最辉煌的战绩是2000年。“当时新疆出现大批蝗虫,新疆很少养鸭,所以当时 ‘鸭兵’全部来自于浙江空运。分批运送10多次,总计10万多只。”


浩浩荡荡来到新疆的“麻鸭军”并没有显露新兵蛋子的稚嫩,不负众望在大草原上朝蝗虫们劈头盖脸飞扑,将它们一一变成肚中美餐。当年8月底,蝗虫就被彻底歼灭了。


更有意思的在后面。当时新疆灭蝗最高司令部——新疆治蝗灭鼠指挥办公室,专门下达“表彰书”:鸭子捕蝗能力强、捕食量大、“军”纪严明,出动鸭子是草原清剿蝗虫、保护生态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


 

 浙江10万鸭子将出征巴基斯坦灭蝗



宁波“鸭兵”申请入战


江浙历来都有养殖鸭子的传统,比如余姚有番鸭、奉化有水鸭、镇海有“青壳2号”。那宁波“鸭兵”能申请入战出国灭蝗吗?


卢立志说,镇海“青壳2号”与绍兴麻鸭同属蛋鸭品种,“目前来看,鸭子中属‘蛋鸭’灭蝗效果最好,战斗能力最强。我们也想做对比研究,看看是否还有比麻鸭作战能力更强的品种。如果宁波鸭胜出,那么也会在考虑范围内。”


卢立志透露,巴基斯坦治蝗计划,首批预计出动10万“鸭兵”, “国绍1号”鸭苗将代表国家出征灭蝗,“鸭苗可通过空运,一天之内就抵达巴基斯坦。”


但“鸭兵”出征前,卢立志认为还有更重要的任务需解决。他要和国内外的专家一起研究制定《牧鸭治蝗技术规范》,以便按照标准规范操作,“鸭子灭蝗看起来简单,但其实并不。”


以此次帮助巴基斯坦灭蝗为例,卢立志与其他专家一起要先通过科学估算出蝗灾席卷而来的时间,“因为鸭子经过一个半月的成长期灭蝗能力达到最强,经过科学估算,我们就能预留足够时间,知道何时向巴基斯坦派‘鸭兵’最合适,以达到最好的灭蝗效果。”


第二波蝗灾要来?


可能对粮食安全造成毁灭性后果


多国遭遇的沙漠蝗虫灾害已持续数月,其规模在继续扩大。近几个月来,沙漠蝗虫席卷了从西非到东非、从西亚至南亚共20多个国家,蝗灾面积总计160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非洲之角最为严重。非洲之角国家已有超过2000万人陷入粮食危机。


专家预测,沙漠蝗虫在东非国家的迁飞路径上广泛繁殖,虫卵可能会在3月至4月间孵化。若不采取措施,到6月沙漠蝗虫的数量可能会增长500倍,并可能蔓延到非洲和亚洲的30个国家。而东非最重要的种植和收获季节将在3月至5月之间开始,若出现新蝗群,第二波蝗灾可能对粮食安全造成毁灭性后果。


气候变化和飓风导致蝗灾加剧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本月闭幕的非盟峰会上指出,气候变化是蝗灾加剧的重要因素。


东非地区常年干旱,但2019年异常潮湿,大量降雨为蝗虫繁殖创造了“特殊”条件。这部分是由一种被称为“印度洋偶极子”的现象导致,同时也归因于与全球变暖有关的海洋温度上升。


此外,飓风也是导致此次蝗灾的因素之一。分析人士指出,过去10年间印度洋上的飓风活动愈加频繁。


为了人类生存环境的安全与和谐,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刻不容缓。


 

 浙江10万鸭子将出征巴基斯坦灭蝗



相关阅读:大唐宰相姚崇是怎样应对山东蝗灾的?


    据悉,严重的蝗灾正肆虐东非,说是二十多年不遇,现已向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国蔓延。2020年2月1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全球发出了预警,希高度戒备,防止被入侵国家出现粮荒。


这蝗灾,与水灾、旱灾并称为世界上发生频次较多的三大自然灾害,的确不容小视,其破坏力之大,自古以来就令人震惊。其始作俑者乃蝗虫,也就是蚂蚱,俗称'蚱蜢',药食两用昆虫,是有名的农业害虫之一,善于飞行和跳跃,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以植物叶片为食,多则成灾。


我国历史上,因蝗虫产生的蝗灾亦不甚枚举,大唐时期有名的蝗灾就有发生于太宗时期贞观二年,玄宗时期开元三年、四年及僖宗时期乾符二年(875年)等年间,达四次之多。


这开元三年、四年的蝗灾,即公元715年、716年发生于玄宗开元时期的蝗灾,主要爆发于山东地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河北及山东等地。这连续两年的蝗灾,可谓蝗虫成云,铺天盖地,所过之处,庄稼尽扫而空。无可奈何的老百姓,有的在受灾的农田旁烧香、祷告,有的献上各式祭品,但就是不敢捕杀蝗虫。


    以致史书如是云:'开元三年,山东大蝗;开元四年,山东蝗复大起,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


此境令大唐朝野震悚,玄宗皇帝更是忧心忡忡:长期下去,如何是好?遂召集朝臣商议。


危急之下,时任宰相的政治家姚崇冲破重重阻力,力主捕杀蝗虫,果断治理蝗灾,使老百姓得以'躬耕于其田'。


这就是史上有名的'姚崇治煌'。


 

 浙江10万鸭子将出征巴基斯坦灭蝗



一、姚崇其人


姚崇,字元之,公元651年出生于陕州,自幼洒脱,注重气节,勤习武艺,二十岁后开始饱读诗书,其灼灼才华得以夯实,从而'以文华著名',现有诗作6首存于世录入《全唐诗》中,代表作如《秋夜望月》、《夜渡江》等;文章有24篇录入《全唐文》,著有文集十卷。


姚崇年少时,以孝敬皇帝(李弘)挽郎的身份步入仕途,后凭自身实力考中下笔成章举,不久,授予濮州司仓参军,因管理有方迁任夏官郎中,后累迁至兵部郎中。


公元696年,正值武则天主政时期,因契丹李尽忠、孙万荣起兵作乱,入侵河北。时年45岁的兵部郎中姚崇据此提出了自己有条有理的军务处置方案,得到武则天赏识。


此乱平定后,武则天便擢升48岁的姚崇为兵部侍郎,后迁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名列宰相,俭朴持家的姚崇至此入列大唐重臣之列。


'神龙政变'后,武则天还位于儿子唐中宗,姚崇贬任为中州刺史。景云元年,唐睿宗继位后,59岁的姚崇被征召还朝,复任宰相,与名相宋璟通力协作,整饬朝纲,一时颇有初唐'贞观'之风,与当年的宰相房玄龄、杜如晦时称大唐'四大贤相'。


唐玄宗李隆基亲政后,姚崇再度得到尊崇重用,复拜为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后封梁国公,迁中书令。


由此,资历深厚的三朝元老姚崇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辅政才能,提出《十事要说》,倾力社会改革,实行新政,取得了卓著成效。


'姚崇除蝗'就是此间的业绩典范之一,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雄厚的政治经济基础。


由此,姚崇也被后世誉为'救时宰相'。开元九年(721年),七十一岁的姚崇去世,被追赠为太保、扬州大都督,谥号'文贞'。


二、'姚崇治蝗'的困境


那时对自然灾害的治理,尤其是煌灾,难度相当大,根本没有如今有效的防治蝗虫的高科技手段和先进武器,就是在思想上也远没有今天正确的意识。


由于古人对蝗虫的敬畏,认为蝗虫是神虫(蝗神),使得人们普遍质疑'除蝗'的正确性。


 

 浙江10万鸭子将出征巴基斯坦灭蝗



即便在繁华的大唐,科技知识依旧匮乏,唐人亦深受'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认为'蝗灾'与日食等天文现象都是自然规律,不容反抗,若强力除去人们敬畏的蝗虫,必将受到天谴,不积功德,将受到更重的惩罚。


为此,老百姓对'除蝗'并没有多大积极性。


就是重量级的朝廷官员也多有反对的声音。大唐'山东蝗灾'发生后,最典型的就是汴州刺史倪若水的拒绝'除蝗'和宰相卢怀慎对'除蝗'不愿担当。


时任汴州刺史、从三品大员倪若水最初在接到朝廷命令'除蝗'时,公开拒绝,以前赵皇帝刘聪治理蝗灾失败为由,质疑朝廷下达'除蝗'的命令是不正确的。


这在《新唐书》曾明确记载:倪若水上言,'除天灾者当以德,若刘聪除蝗不克而害愈甚。'


同为宰相的卢怀慎更不愿担当,遥相呼应,直言面对蝗灾这样的'天灾',应当敬畏,这不是人力可以战胜的,若执意除蝗,会导致更大的灾难。


朝野一时议论纷纷,令玄宗皇帝李隆基也担心起来:'时议者喧哗,帝疑,复以问崇'。


在这样空前的压力之下,'姚崇治煌'面临的困境可以说是史无前例,既有皇帝的忧心,又有重臣的反对甚至阻碍,更有老百姓的不认同……


姚崇要成功治理山东蝗灾有多难?不言而喻,简直难于上青天。


 

 浙江10万鸭子将出征巴基斯坦灭蝗



三、姚崇是怎样成功应对蝗灾的


困境并没有让姚崇止步,这位千古贤相以他卓越的才能和非凡的胆识迎难而上,逐一破除了治理蝗灾所遭遇的每一道难题。


面对老百姓对蝗虫的敬畏,质疑'除蝗'是否正确这一最大的问题时,姚崇果断采取了'夜间坑埋法',派出御史担任捕蝗使,带领老百姓在夜间焚火,在田土旁边挖一个坑,因蝗虫怕人,容易捕捉,捕捉到蝗虫后一边用火焚烧,一边就近掩埋于坑内。


此举不仅可以科学'除蝗',又体现为对蝗虫的人性化处理,得到当时的老百姓理解和拥护,认为这样处理蝗虫是恰当的。


更主要的是,蝗虫对庄稼的危害,老百姓也是明白的,若听之任之,势必会造成自身必然的饥荒。


'夜间坑埋法'让老百姓在心理上得到抚慰,一当在'除蝗'的思想认识上'解放'后,老百姓的积极性便调动起来,从而卖力地参与到应对煌灾的行动中来。


于是'夜间坑埋法'除蝗得到普遍推行,效果也日益明显起来。


面对汴州刺史倪若水和宰相卢怀慎跳出来'泼冷水',姚崇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应对。对汴州刺史倪若水予以正面应对,引导他必须带头除蝗。


姚崇根据倪若水的反对意见,采取'以己之道、还治其身'的方法,正面指出他不能以前赵皇帝刘聪除蝗失败的例子作比:刘聪弑兄上位是'伪主','除蝗'的失败是显而易见,而当今玄宗皇帝李隆基是以太子之位名正言顺上位,'除蝗'怎会失败呢?如果你倪若水不尽心办好'除蝗'工作,那'除蝗'失败岂不坐实你'借古讽今'的罪名?


 

 浙江10万鸭子将出征巴基斯坦灭蝗



非等闲之辈的倪若水听出了姚崇的玄外之音,当即吓出一声冷汗,不敢再反对,于是带头积极配合'除蝗':'若水惧,乃纵捕,得蝗十四万石。'


这在《全唐文》'报倪若水捕蝗牒'中就曾详实地记述了姚崇对倪若水的质问:


刘聪伪主也,德不胜妖;今之圣朝也,妖不胜德。古之良守,蝗虫避境。若言修德可勉,彼岂无德致然?今坐看食苗,忍而不救,因此饥馑,将何自安?对宰相卢怀慎的不支持,姚崇则以大无畏的担当精神直面怒怼。


在卢怀慎上言'凡天灾,安可以人力制也,且杀虫多,必戾和气…'时,姚崇当面'引经据典'地予以反驳:过去楚王 豪不犹豫 地吞蛭,终于治好了顽疾;孙叔敖果断地斩蛇,从而降下福报。如今蝗虫还可以驱除,若任它成灾,谷将被食尽,那时老百姓怎么办?灭蝗救人,如有祸殃归我姚崇独自承担,不会推诿给你!


一番大气凛然的话语,显示了姚崇斩钉截铁的有力声音和担责精神,驳得卢怀慎哑口无语。


面对玄宗皇帝犹豫不决及担心时,姚崇的举措则体现了政治家的魄力、水平和作为。


在山东蝗灾发生时,姚崇便向玄宗皇帝上奏:


《诗》云:秉彼蟊贼,付畀炎心。汉光武诏曰:勉顺时政,劝督农桑。'去彼暝域,以及蟊贼。'此除蝗谊也。且蝗畏人易驱,又由皆有主,使自救其地,必不惮劝。请夜设火,坎其旁,且焚且瘗,蝗乃可尽,古有讨除不胜者,特人不用命耳。


由此'引经据典',托出'除蝗'之法,有力地说服了玄宗皇帝,得到玄宗皇帝的首肯,同意姚崇牵总'除蝗'。


后来姚崇面对玄宗皇帝的担心,又及时、耐心地奏报,予以解释:过去曹魏时期山东发生蝗灾,忍而不灭蝗,以致后来饥荒而人相食;后秦王朝时的蝗灾,草木被啮尽,以致牛马无食相互啃毛。


接着分析当下面临危急的蝗灾形势:飞蝗已遍地皆是,还会反复繁殖,而且河南河北家无隔日储粮,一无收获百姓就要流离失所,国家安危也在于此。况且灭蝗即或不能灭尽,也比留下来成灾患为好。


一番忠言比对,陈述厉害关系,让贤明的玄宗皇帝在权衡利弊得失后,去除了忧心,令姚崇全力'除蝗'。由此,在关键时刻,玄宗皇帝给了姚崇'除蝗'的定心丸,从而姚崇得以成功地完成治理蝗灾的使命。


'姚崇治蝗'可谓功不可没,是为记。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18101767197
6

二维码管理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