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特色门诊一览(二)
2018-2-27 青野天润
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医三院)始建于1958年,是卫生部部管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定点医院。现有在职职工2295人,开放床位1264张。设有34个临床科室、10个医技科室,有26个硕士点、27个博士点、1个临床博士后流动站。在岗博士生导师近57人,中科院院士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1人。
北医三院的优良传统、浓厚的学术氛围、美好的发展远景吸引了大批有志献身于医疗卫生事业的优秀医学技术人才和专业管理人才。北医三院将秉承“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医院精神,创建“公正、公平、公开”的人才成长环境,为有识之士提供广阔的施展空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专家在线治疗挂号。

(一)特色科室
1、 骨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创建于1958年。55年来历经几代专家的艰苦创业和辛勤耕耘,骨科已经发展成为学术地位居国内领先的国家级重点学科。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杨克勤教授带领北医三院骨科率先开展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病的手术治疗,这在当时尚处于初始阶段的国内脊柱外科,无疑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从那时候起,北医三院骨科就因在颈椎病手术治疗领域的突出成就而享誉全国,并对国内脊柱外科的技术进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六十至七十年代,骨科对颈椎病的临床诊治及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出版了国内第一部颈椎病专著。同期在腰椎疾患、关节疾患等骨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也取得长足进步。杨克勤、董芳春、张潭澄教授等老一代知名专家,对骨科学科的早期建设与发展乃至国内骨科学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

2、眼科:北京大学眼科中心始建于2001年10月,座落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大楼内,建筑面积10,000m2;集眼科临床、教学和科研于一体,为国家重点学科。眼科中心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曹安民教授担任首任主任,自2010年4月起,由我国著名眼底病专家马志中教授继任主任,王薇教授、郝燕生教授任副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重视人才战略和梯队建设,下设9个亚学科,分别与国际眼科亚科相对应,即:玻璃体视网膜科、白内障与 老年眼病科、眼外伤与人工晶体科、角膜科、青光眼科、准分子激光科、斜视与小儿眼科、眼底病内科和眼整形美容科。从全国招聘眼科著名教授、一流专家担任亚 学科主任,在自主创新的平台上组成眼科中心飞速发展的骨干力量。眼科中心亚学科学术带头人包括:马志中教授、王薇教授、郝燕生教授、洪晶教授、吴玲玲主任 医师、陈跃国教授、王乐今主任医师、刘瑜玲主任医师、田彦杰副主任医师等。

3、普外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通外科的前身是北京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外科教研室,成立于1958年,普外负责人为张挽华。20世纪80年代初,普通外科成为独立科室,第一任主任为张挽华教授。20世纪90年代初,普通外科划分为几个相对固定的专业组:胆道组、肝胰组、胃肠组、血管组和门脉高压组,1991年普通外科成立了腹腔镜专业组,1994年成立了腹腔镜培训中心,1999年设立肛肠病专业组,2003年成立乳腺病专业组,2007年联合消化科、肿瘤治疗中心成立消化疾病中心,2008年成立首个疝外科微创治疗全国培训基地。普通外科现有正高职称医师15名,副高级职称医师10名,中级职称医师14名,床位由建院初期的40张扩大为现在的135张。普通外科建院以来即作为重点科室得到良好的发展。60年代开始,在曾任全国胆道外科学组组长周孝思教授的领导下,胆道外科在胆结石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胆道内镜、胆道肿瘤的综合治疗等方面在国内有较高地位,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多次获得卫生部和北京市的科技进步奖。

(二)医院专家介绍
1、吴奉梁(骨科):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骨科行政医师,主任助理。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脊柱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骨与关节分会脊柱分会委员,中国医学教育协会脊柱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学教育协会脊柱分会微创教育工作组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会员,AOSpine讲师团成员。
2、陈晓勇(眼科):白内障专科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门诊部副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干部保健专家。本科、硕士、博士均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2001年获医学学士学位,2003年获硕士学位,2008年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历任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等职。研究生期间和毕业后一直从事白内障的临床和基础研究,2009年2月至5月作为访问学者于美国Hershey Medical Center工作。
3、赵红梅(普外科): 擅长乳腺癌的保乳手术,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乳腺肿物微创切除,乳腺癌Ⅰ期成形。普通外科乳腺专业组,副主任医师,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从医经历:1992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外科担任院医师,获优秀住院医师称号,完成了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 1997年晋升为主治医师,2005年晋升为普外科副主任医师。

(三)预约挂号:医院APP提供医院介绍、专家介绍、门诊预约、候诊提醒、报告查询等贴心功能。您可手机下载APP,按提示完成预约挂号。其中,预约挂号电话为010-114。
(四)联系方式:010-82266699

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原名日坛医院,1963年增设肿瘤研究所,此后又相继建立了河南林州、江苏启东等肿瘤高发防治现场。1983年迁至北京市东南龙潭湖畔。正式更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院所是建国以来第一个肿瘤专科医院也是亚洲地区最大的肿瘤防治研究中心,是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合作中心之一,也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院所集肿瘤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全方面进行肿瘤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的研究。1996年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

(一)医院特色科室
1、胸外科: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第一个胸部肿瘤外科,现为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上连续4年位列全国普胸外科第一名,年手术量达5000例,其中胸部肿瘤数量居全国之首。科室下设4 个病区,开放床位200张。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由100 余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强大的医疗、护理和科研团队,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主任医师13人,副主任医师8人,主治医师10人。科室以肺癌、食管癌诊治为重点,在肺良性肿瘤、气管肿瘤、贲门癌、胸腺瘤等纵膈肿瘤、胸壁肿瘤的外科和综合治疗方面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肺癌和食管癌的筛查、早期诊断、微创外科治疗、术后全程管理已形成系统化和规范化模式;对于局部晚期胸部肿瘤,联合麻醉科、内科、放疗科、影像、病理、介入、综合科等组建了多学科综合诊疗团队,疗效达国际先进水平;牵头制定我国《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肺癌诊疗规范》、《食管癌诊断标准》等行业指导用书。拥有胸腔镜、腹腔镜、运动心肺功能仪、肺功能仪、移动式X线机、监护仪器、荧光光导支气管镜、医用超声内窥镜、电子内窥镜等先进设备。

2、腹部外科:胰胃外科是在原腹部肿瘤外科(1958年建立)、胰腺肿瘤中心(2000年建立)的基础上,为了学科的更好发展、创建的科室,现开放床位45张。人员构成:医生14人,其中正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6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3人。护士21人,其中主管护师4人;在读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4人。诊疗范围:胰腺良恶性肿瘤:胰腺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囊腺癌、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胰腺囊肿等。胃癌;十二指肠,壶腹,胆总管肿瘤;胃间质瘤胃肠道间质瘤和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目前可以开展胃和胰腺相关的各类手术,年手术量1000余台,其中胰腺肿瘤300台左右、胃肿瘤700台左右。

3、肿瘤内科:内科创立于1959年,是我国第一个肿瘤内科专业科室,标志着我国实体肿瘤专业化内科治疗的开始,其医疗、教学、科研的整体实力始终代表着我国肿瘤内科的最高水平和发展方向。肿瘤内科是国家肿瘤学重点学科点,目前下设消化肿瘤、呼吸肿瘤、淋巴肿瘤、乳腺肿瘤等专业组,负责乳腺癌、肺癌、胃癌、肠癌、食管癌、淋巴瘤、生殖肿瘤等各类实体肿瘤的内科治疗与研究。现设6个病区、病床204张,合作医院有床位294张,此外还有一个日接待量220人以上的门诊治疗中心。内科现有医护人员151人,其中医生56人、护士93人、实验室研究人员3人。医生队伍中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主任医师16人、副主任医师16人。

(二)专家介绍
1、黄进丰(胸外科):副主任医师,199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外科学博士。长期从事胸部肿瘤外科专业。工作认真负责,治学严谨。基本功扎实,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丰富临床经验。擅长肺癌、食管癌和纵隔肿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以及个体化治疗和胸腔镜微创外科治疗,尤其是肺小结节和早期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手术稳重,解剖层次清晰,根治性好而创伤较小。注意节省患者住院费用。参与医院和国家临床研究课题。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2、许东奎(胰腺胃科):许东奎,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肿瘤学博士,博士后,2006年获协和医科大学博士学位。从事腹部肿瘤外科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手术技能细致娴熟,擅长于胃肠、肝胆、胰腺、乳腺及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已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参编专著3部,作为课题负责人及主要成员完成 “十五”国家科技公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院所课题多项,现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
3、李峻岭(肿瘤内科):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桓兴肿瘤医院副院长。李峻岭医生于1983年毕业于宁夏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主要从事内科临床工作。自1990年起从事肿瘤内科工作,于1994年至1997年间跟随储大同教授主要从事肿瘤的生物治疗及化学免疫治疗。1998年起在张湘茹教授指导下参加内科肺组活动。2004年获主任医师资格。2006年获协和医科大学临床硕士学位,导师为张湘茹教授。

(三)预约挂号:可在医院官网及APP上进行预约挂号。预约挂号电话是010-114
(四)联系方式:010-67781331

三、北京天坛医院
北京天坛医院始建于1956年8月23日,坐落在世界著名的天坛公园西南侧,是一所以神经外科为重点的大型综合医院。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北京市医学影像中心和全国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办公室同设在院内。北京天坛医院和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是世界三大神经外科研究中心之一、亚洲最大的神经外科临床、科研、教学基地和WHO在中国的神经科学培训合作中心。1997年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与北京市卫生局共建,院、所成为"中国医院科学院北京天坛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该院是三级甲等医院,1998年荣获全国职业道德先进单位、首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1999年荣获中央文明委评出的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和卫生部评出的全国百佳医院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北京市无偿献血先进单位、北京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该院团委被评为北京市红旗团委,工会被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神经内科二病房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号,神经外科三病房被评为北京市青年文明号。

(一)特色科室
1、神经外科: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拥有悠久的历史,半个多世纪的历程,神经外科培养了王忠诚院士、赵雅度教授、罗世祺教授、赵继宗教授、张俊廷主任医师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科室也由最初的3个临床专业组,逐步扩展为13个,400张床位。神经外科中心现有医师123名,59%的人员具有高级职称,64%的人员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19名,博士后流动站1个,培养博士后14名,博士研究生37名,硕士研究生118名。护士146名,其中60%具有专科以上学历。8名北京市科技新星正在进行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充足的人力资源、精湛的技术水平、厚重的科室文化为神经外科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每年平均开展各项高、精、尖手术7000余例,为大量的患者解除了病痛,挽救及延长了患者的生命。脑干占位病变、脊髓内肿瘤、脑血管疾病、颅底肿瘤、丘脑胶质瘤等手术治疗居国际领先地位。

2、神经病学中心:坛医院的重点学科。全科有医生9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3人。从“十五”和“十二五”期间,在院所领导的支持下,在学科带头人王拥军教授的带领下,借助该院强大的神经外科、神经放射和神经介入等科室优势,重新整合医疗资源,加强医疗、科研、教学、防控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神经病学中心之一。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为多专业学科组成的综合性诊治神经系统疾病的中心,在国内率先根据疾病进行了分科,目前包括了9个科室,即血管神经病学、神经感染和免疫、神经变性病、癫痫、介入神经病学、神经肌肉病和神经遗传、神经危重症医学、神经辅助检查中心、神经临床试验与临床研究中心。日门急诊量达800余人次。常年担负大量的北京市神经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工作及全国范围内神经科疑难重症的会诊及诊治任务。2010年设立国内首个脑血管病筛查评估门诊。

3、耳鼻咽喉科:北京天坛医院耳鼻喉科设有专科门诊、病房:门诊量3万余人/年,目前开放床位25张;现有医师11人,包括正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2人;其中博士后2人,博士2人,硕士3人,学士4人;此外还包括专业的护理团队以及专业技师2人。目前除开展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规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外,还开展了神经耳科疾病诊疗,包括面瘫、眩晕、耳鸣、侧颅底疾病诊疗以及耳鼻喉科所涉及范围的良恶性肿瘤切除、颈廓清等手术。同时结合该院特点,开展了与神经外科有关的诊疗技术,其中,鞍膈下穿刺诊断蝶鞍区占位性病变、介入性放射学引导下经鼻活检诊断治疗蝶窦垂体区占位性病变曾获得北京市卫生局技术改进二等奖。

(二)专家介绍
1、周大彪(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自1992年在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工作至今。现为天坛医院神外十二病区(普仁病区)副主任。世界神经外科联盟(WFNS)会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2003年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学习神经解剖学。迄今发表论文27篇,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三项。2007年论文成果曾为健康报报道。本人的神经外科治疗理念:以最小的创伤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获得最佳的神经功能。
2、邵晓秋(神经病学中心):主任医师 副教授 医学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抗癫痫协会常务理事、脑电图与神经电生理分会副主任委员、立体定向脑电图及脑定位学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癫痫协会青年委员 国家脑电图考试委员会委员 北京抗癫痫协会理事 北京脑电与电生理学组常委。1999年就读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师从于我国著名癫痫病学家吴立文教授,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3、张凯(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功能神经外科病区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功能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功能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癫痫协会立体脑电图与脑定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癫痫协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立体定向与功能神经外科杂志》编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英文版》通讯编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特约审稿人。1995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获硕士学位;

(三)预约挂号:可在医院官网及APP上进行预约挂号,预约挂号电话为010-114
(四)联系方式:010-67096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