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大健康

News

冬至——冬至阳生春又来,岁月悠长与君语

日期: 2017-12-20
浏览次数: 20


冬至——冬至阳生春又来,岁月悠长与君语

 

2017-12-20 青野天润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一年一度的冬至又来了,美食来了,寒冬也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冬至——冬至阳生春又来,岁月悠长与君语


一、冬至起源

冬至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在北极圈以北,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之下,成为北半球一年中极夜范围最广的一天。冬至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


冬至——冬至阳生春又来,岁月悠长与君语


  冬至节即一阳生,新岁实始。《载敬堂集》载“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冬至节,春之先声也。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则完全换成冬季星空。







二、冬至的制定

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冬至的起源是来自于一次国家层面的都城规划。周公到洛阳,用土圭法测得洛阳所处的地方即为“天下之中”。然后开始占卜兴建宗庙社稷的吉地,对洛阳周边的几个地方做了考察,最后确定涧水东、瀍水西、瀍水东都是兴建宗庙社稷的好地方。周公通过“土圭测景”选定洛邑基址的史实,被载入了古代典籍,也被后人奉为封邦建国的成法。

“土圭测景”的目的是找出国家的中心。这种方法的要义是“树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长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长一丈三尺五寸”(即竖起高为8尺的标杆,在夏至日观测,中午的日影是1.5尺,冬至日中午的日影是13.5尺), “测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验四时”。 用这种方法测到的就是国家的中心的理论位置。




冬至——冬至阳生春又来,岁月悠长与君语


国家社稷(都城、宗庙)完成之后,周公在成周明堂制礼作乐,详细制订了国家礼仪制度, 据记载,周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也就是说,周公选取的是经土圭法测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为新的一年开始的日子。

 

三、冬至的发展历史

由周到秦,以冬至日当作岁首一直不变。至汉代依然如此,《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周历正月为农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正月即是现在公历的十一月,以是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朝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把正月和冬至离开。也可以说单纯的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冬至阳生春又来,岁月悠长与君语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苏息,部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休业,亲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造访。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大众要向怙恃尊长拜节。宋朝以后,冬至渐渐成为祭奠先人和神灵的节庆运动。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天子在这天要到郊野举行祭天大典,黎民在这一天要向怙恃尊长祭拜。明、清两代,天子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天子呈递贺表的仪式,并且还要相互庆贺,就像元旦一样。


冬至——冬至阳生春又来,岁月悠长与君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冬至贺冬的许多民俗今已不存。从冬至那天起就算进“九”了,民间有“数九”“九九消寒”的习俗。明清时流行的一种图画,俗称“九九消寒图”。画梅花八十一瓣,或为八十一圈。自冬至次日起,日染一瓣或涂一圈,作记号以志阴晴雨雪,每九日为一九,至第九个九日为八十一日,冬尽春来。是一种有趣的冬天日历。梅可自己画,也有圈有刻印售卖者。过去的老百姓冬至日

前在墙上贴各种“九九消寒图”,上面画着白梅花一枝,共有梅花八十一朵,从冬至起由孩子们用红笔每天涂一朵,待都涂遍,九九寒天已尽,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或是用笔描写九个空心字“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八十一天写完八十一笔,称为“九九消寒句”。人们用“数九消寒”的方法,为度过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不少乐趣。

《岁时杂记》中曰:“至日以赤小豆煮粥,合门食之,可免疫气。”《四时纂要》记载了民间冬至日食赤小豆的民间传说,共工氏子,不才,以冬至日死,为疫鬼,畏赤小豆。是日以赤小豆煮粥,厌之。人们在冬至日这天煮红豆吃,不仅用以驱避鬼,防灾祛病,也道出了古人冬至吃粥的养生之道。在江南水乡,至今流传着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武林旧事•冬至》中语:“享先则以馄饨,有‘冬馄饨年拨’之谚。贵家求奇,一器凡十余色,谓之百味馄饨。”在这一天,盛装打扮的人们为庆贺冬至节参加朝会,祭祀祖先,用精美的器皿享用冬节食品“馄饨”。

冬至日时,热乎乎的美味馄饨,成为旧京时百姓家里很不错的佳肴小吃。《燕京岁时记》中说:“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

“汤圆”也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

 

四、冬至美食

l  北方饺子

“冬至饺子夏至面”每年农历冬至,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饺子原名“娇耳”,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于是发明了“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冬至——冬至阳生春又来,岁月悠长与君语



l  江南地区汤圆和红豆糯米饭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吃汤圆在明、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在冬至这天,要“作粉圆”或“粉糯米为丸”。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记载,称“冬至,粉糯米为丸,名‘汤圆’”。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围吃汤圆,叫做“添岁”。


冬至——冬至阳生春又来,岁月悠长与君语


  在江南水乡,还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疫鬼最怕赤豆,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冬至——冬至阳生春又来,岁月悠长与君语


l  滕州羊肉汤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冬至阳生春又来,岁月悠长与君语


l  台湾九层糕

台湾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日,集到祖祠中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台湾冬至节纪念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的“根”。



冬至——冬至阳生春又来,岁月悠长与君语


l  苏州酿酒


冬至——冬至阳生春又来,岁月悠长与君语


苏州酿酒姑苏地区对冬至这一节气非常重视,姑苏地区有俗语云:“冬至如大年”。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姑苏百姓在冬至夜畅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一年只酿造一次的冬酿酒,桂花香郁、甘甜爽口。苏州自古有句俗话,冬至不喝冬酿酒是要冻一夜的。


l  江西麻糍


冬至——冬至阳生春又来,岁月悠长与君语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产,也是福建人的传统小吃、福建人祭祀时的供品。麻滋阴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南安英都出产最为出名,其原料为上好糯米、猪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饿,有着甜、滑的口感,且软韧、微冰。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

 

l  宁夏:吃“头脑”


冬至——冬至阳生春又来,岁月悠长与君语


在冬至这一天,银川有个习俗,这一天要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银川人还给羊肉粉汤叫了个特别的名字——“头脑”。

羊肉粉汤由蘑菇和羊肉烹饪而成,佐以盐、姜、葱、蒜、辣椒、酱油等调料,汤滚开后放进切好的粉块、泡好的粉条,再加入韭黄、蒜苗、香菜,这样一锅五颜六色的羊肉粉汤就做好了,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粉汤饺子做好后先盛一碗供起来,还要给近邻端上一碗。羊肉粉汤饺子做法独特,味道香辣可口,现在已成为银川的一道特色小吃。


l 厦门姜母鸭



冬至——冬至阳生春又来,岁月悠长与君语


闽台一带的人们会在这一天用正番鸭佐以姜汁,炖一锅滋补鸭汤,一来驱寒强身,二来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以讨吉祥。姜母鸭以红面番鸭为原料,用芝麻油将鸭肉炒香后,再加入老姜(姜母)及米酒等炖煮而成,且具有疏肝润肺、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别滋补。

五、冬至养生

冬季养生注意事项

1.别拒户外运动

冬天不少人会终止户外活动。研究表明,适当的冷空气和皮肤温度间的差异刺激,能加强体温中枢调节活动,使皮肤血管收缩,提高肌肉兴奋性与收缩能力;同时有效改善内脏功能。经常从事户外体育锻炼,可增强人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

 



2.适当吃冷食

冬天外界气候虽冷,但人们穿的衣服往往较厚,且大部分时间都在有暖气或空调的室内,再加上空气干燥,活动量相对不足,容易造成体内积热不能适时散发。如再过多食用羊肉等温热性食物,易造成体内蕴热,出现“上火”现象,如口腔黏膜溃疡、咽喉炎、便秘、痔疮等。

因此,冬季,对于肠胃健康的朋友来说,若能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吃点“凉”的食物如凉菜、性“凉”的食物或喝点凉开水,不但无害,反而有益,也不失为


冬至——冬至阳生春又来,岁月悠长与君语


2.适当吃冷食

冬天外界气候虽冷,但人们穿的衣服往往较厚,且大部分时间都在有暖气或空调的室内,再加上空气干燥,活动量相对不足,容易造成体内积热不能适时散发。如再过多食用羊肉等温热性食物,易造成体内蕴热,出现“上火”现象,如口腔黏膜溃疡、咽喉炎、便秘、痔疮等。

因此,冬季,对于肠胃健康的朋友来说,若能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吃点“凉”的食物如凉菜、性“凉”的食物或喝点凉开水,不但无害,反而有益,也不失为一种冬季保健方法。


冬至——冬至阳生春又来,岁月悠长与君语


3.穿着柔和

冬季穿衣较多,如不注意穿着,更易感觉皮肤瘙痒。这是由于身体与衣服、衣服与衣服间不断发生摩擦产生静电,静电刺激皮肤所致。因而,冬季应尽可能地选用纯棉、真丝之类不易产生静电的衣物做内衣、内裤、衬衫等。同时还要注意衣服搭配,穿了涤纶衬衫就不要再穿腈纶毛衣,里面穿了合成纤维的衣服,外面就不宜再穿绝缘性的涤纶外衣为宜。


冬至——冬至阳生春又来,岁月悠长与君语


4.保温防寒

冬季气温低下,皮肤裸露部位极易冻伤,如手部、头部、颈部等。其它如脚部也易受冻,因而应注意这些部位的防寒保温,可围围巾,戴手套、耳套,穿棉鞋等保暖,还可随时摩擦双手和耳朵,适时垫脚、锻炼。忌穿潮湿的衣服、鞋袜,同时,手脸洗后要揩干后才可外出。



冬至——冬至阳生春又来,岁月悠长与君语


5.保湿防燥

  冬季洗浴有四忌:忌洗太勤、忌水过烫、忌揉搓过重、忌肥皂碱性太强。否则,极易破坏皮肤表层原本不多的皮脂,让皮肤更为干燥,因而也更易发痒、皲裂。


冬至——冬至阳生春又来,岁月悠长与君语

6.皮肤锻炼

加强皮肤的锻炼,增强皮肤的适应能力,以适应寒冷的环境。可进行冷水浴、空气浴、日光浴、按摩等,或者坚持洗冷水脸,冷水擦身。


冬至——冬至阳生春又来,岁月悠长与君语


7.早睡晚起

中医的养生理念特别强调“天人合一”,冬季天寒地冻,草木凋零,动植物多处于冬眠状态以养精蓄锐,为来年生长做准备。

人体也应该顺应自然界特点而适当减少活动,以免扰动阳气,损耗阴精。所以传统养生学提出人们在冬季早睡晚起,有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对健康有益。


冬至——冬至阳生春又来,岁月悠长与君语


七、冬至养生饮食

1.少食咸、多食苦


在中医中,冬季是肾经旺盛之时,肾主咸,心主苦。所以,咸味吃多的话,就会使本来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导致心阳的力量减弱。因此,可以多吃一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


冬至——冬至阳生春又来,岁月悠长与君语



2.少食黏硬、生冷食物

冬季吃黏硬和生冷食物,容易导致脾胃之阳气受损。


冬至——冬至阳生春又来,岁月悠长与君语


3.冬季进补讲究原则

养生的角度讲,冬季在冬至过后,人的阳气回升,阴气消退,这个时候是滋补的好时间。但是大家在进补的时
特别是对于身体比较虚弱的人或者疾病患者,在滋补身体的时候听从医生建议比较好。


冬至——冬至阳生春又来,岁月悠长与君语


4.做好疾病预防

冬季是很多疾病复发的一个季节,比如流感、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麻疹等疾病,所以这个时候就要做好对这些疾病的预防,可以选用一些食谱进行调理。

 

5.冬季多吃热能高、滋阴潜阳的食物

冬季的养生饮食原则以“藏热量”为主。所以冬季可以适宜多吃些高热能、滋阴潜阳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比如新鲜的蔬菜、水果、豆类、黑木耳、香菇、核桃、大枣等食物,或者喝一些营养丰富的汤类。


冬至——冬至阳生春又来,岁月悠长与君语


八、冬至诗词

冬至感怀

【宋】梅尧臣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冬至——冬至阳生春又来,岁月悠长与君语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宋)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冬至——冬至阳生春又来,岁月悠长与君语


 

小 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 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冬 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冬至——冬至阳生春又来,岁月悠长与君语



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冬 至

(宋)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冬至——冬至阳生春又来,岁月悠长与君语


水调歌头·冬至

(宋)汪宗臣

候应黄钟动,吹出白葭灰。

五云重压头上,潜蛰地中雷。

莫道希声妙寂,嶰竹雄鸣合凤,九寸律初裁。

欲识天心处,请问学颜回。

冷中温,穷时达,信然哉。

彩云山外如画,送上笔尖来。

一气先通关窍,万物旋生头角,谁合又谁开。

官路春光早,箫落数枝梅。

 

 

 

 

满江红·冬至

(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

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

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

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昼永,使眠熟。

门外事,何时足。

且团奕同社,笑歌相属。

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冬至——冬至阳生春又来,岁月悠长与君语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18101767197
6

二维码管理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