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大健康

News

致癌还是治癌? 饮食是把双刃剑!

日期: 2019-02-20
浏览次数: 22

致癌还是治癌? 饮食是把双刃剑!

 

2019-2-20 青野天润

 

研究显示,约40%的恶性肿瘤的起因与饮食不当有关。在剩余的60%的恶性肿瘤中,可能仍有相当部分与饮食不合理有关,只是人们目前仍在寻找相关的证据。科学家曾经预言,人们如果能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那么,60%7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然而,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饮食在癌症的防治中扮演着“双刃剑”的角色。


我们要做的是:


一方面,充分发挥合理饮食防治癌症的功效;


另一方面,尽量减少或避免不合理饮食可能的致癌风险。让饮食这把“双刃剑”真正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一、高脂肪:结肠癌“催化剂”


科学家发现,很多致癌物质都为脂溶性,可以溶解在脂肪中。因此,从饮食中摄入的动物脂肪越多,溶解和吸收致癌物质的危险性就越大。


此外,高脂肪饮食可增加肠道内胆汁酸的分泌,后者对肠道黏膜有潜在的刺激和损害。如果长期处在这种刺激和损害中,可能诱发肿瘤细胞的产生,导致大肠癌。


我国大城市居民膳食中的脂肪产热比例已由十几年前的25%猛增到今天的40%左右,这种变化的结果,带来了结肠癌发病率的提高。





二、高盐:胃癌“杀手”


日本的研究结果表明,每日钠盐摄入超过推荐量标准两倍以上的人群,其胃癌发病危险是每日进食6克钠盐的人群的两倍或更高。


钠盐可对胃黏膜产生直接的损害。大量进食高盐食物后,胃内容物渗透压增高,这对胃黏膜可造成直接损害。高盐食物还能抑制前列腺素E的合成,而前列腺素E能提高胃黏膜抵抗力。


这样就使胃黏膜易受损害而产生胃炎或溃疡。此外,高盐及盐渍食物中会产生大量的硝酸盐,在体内转变成为亚硝酸盐,并和体内的氨结合成为致癌物亚硝胺。




三、平衡膳食:“防癌”的前提


膳食因素对癌症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正负之间的转向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饮食习惯,营养素摄入的多少,营养素之间是否平衡。


不少朋友认为“高档、精美的食品就一定营养丰富”,“只要多吃鱼、肉、豆类、水果、蔬菜就一定是科学的饮食”,其实这是认识误区。


某一种或某一类的食物都有各自的营养成分和生物学特性,不可能完全符合人体对营养的全部需求。任何单调的饮食模式或不良的偏食习惯都会造成某些营养在体内过剩而另一些营养素则过少,导致机体营养失衡。

这种失衡的恶果之一,就是促使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平衡膳食可归纳为六个字:“全面、均衡、适度”,简单来说,就是使食物中所含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比例适当,并使数量充足的各类食物间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避免营养过剩或营养缺乏的不良后果。






四、维生素C:预防胃癌的有效武器


目前的研究发现,维生素C能够阻断致癌性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从而起到“防癌”的功效。因而,国外有人提倡通过增加维生素C摄入量来降低癌症的发病率。


虽然仍需要寻找更有力的证据来验证这一观点,但摄入大量的新鲜水果和蔬菜,以补充丰富的维生素C,已被多个国家作为“黄金法则”写入癌症预防的膳食指南或国家标准中。



五、膳食纤维:适量摄入是关键


膳食纤维是指植物中那些不能被人体小肠中的消化酶水解而直接进入大肠的成分。众多证据表明,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能显著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其原因是膳食纤维有较强的吸水性,可增加粪便的体积,使粪便成形,利于排便。


这样既可缩短粪便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减少致癌物质与肠壁的接触,降低肠道中致癌物质的浓度,从而减少发生结肠癌的危险。


此外,有研究表明,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摄入还可能减少动物性脂肪和胆固醇的吸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结肠癌发病的机会


不过,膳食纤维也并非多多益善。有研究发现,胃癌发病率的增高与大剂量摄入膳食纤维有关。因此,目前的推荐标准为:每日补充膳食纤维30克。





【权威】注意啦!每增加一项健康生活方式,癌症风险降低6%

Via:健康报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顾东风教授团队研究发现,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可显著降低国人癌症发生风险,每增加一项健康生活方式将降低癌症风险6%,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越多癌症风险越低。该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癌症》(Cancer)杂志上。


据介绍,这是一项在我国南北方15省市城乡居民中开展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共纳入10万余人,最长随访跨度17年,研究基线和随访调查采取了统一的研究方案和严格的质量控制。研究参考国际《饮食、营养、身体活动与癌症预防全球报告(2018)》和我国《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提出的6项健康生活方式:包括不吸烟、保持健康体重(体重指数介于18.525之间)、体力活动充足(中等体力活动每周不少于150分钟,或重度体力活动每周不少于75分钟,或中至重度体力活动合计每周不少于150分钟)、限制饮酒(不饮酒或酒精摄入男性每天不超过25克,女性每天不超过15克)、充足的蔬菜水果摄入(每天不少于500克)、限制红肉摄入(每天少于50克)。





研究显示,我国大多数成人具备35项的健康生活方式,占到83.4%,而不足3项或同时保持6项健康生活方式的比例较低,分别占到7.5%9.1%。研究特别指出,健康生活方式对于男性尤为重要,在男性中6项生活方式指标全部达标的人数仅占4.79% ,而18.4%男性癌症患者归因于不健康生活方式。


研究指出,每增加一项健康生活方式将降低癌症风险6%。与不超过3项健康生活方式个体相比,同时保持6项生活方式将会降低17%的癌症风险。研究还发现,健康生活方式对肺癌和结直肠癌的风险降低更为明显,而吸烟、饮酒和体力活动3项生活方式对癌症风险影响更大。该研究进一步证实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远离癌症,为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普及和推动癌症等慢性病防治提供了中国人群科学证据。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18101767197
6

二维码管理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