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大健康

News

常态化核酸检测三大焦点:为何开展?谁来出钱?怎样确保准确

日期: 2022-06-03
浏览次数: 19

                     常态化核酸检测三大焦点:为何开展?谁来出钱?怎样确保准确

                                                         2022-06-03   青野朝华


2022-06-03 来源:新华社


目前,国内多个城市和地区陆续探索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城市正在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


为何要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谁来承担检测费用?如何确保检测结果准确?针对公众关心的焦点问题,记者进行采访梳理。


 

常态化核酸检测三大焦点:为何开展?谁来出钱?怎样确保准确



为何开展常态化检测?核酸检测是判断新冠病毒感染的“金标准”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表示,在疫情输入风险较高的地区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有利于提高疫情监测预警的灵敏性,更早发现潜在风险。


同时,各大城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布局核酸采样点,可以让市民就近进行核酸检测,并且不挤占医疗机构的核酸检测服务。


核酸检测是判断新冠病毒感染的“金标准”,在历次成功处置聚集性疫情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的信息显示,今年以来应对吉林、上海、北京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疫情过程中,核酸检测的作用更加突显。


经过2年多建设,我国的核酸检测能力不断提升,可有效完成大规模核酸检测任务。截至5月底,我国核酸检测总能力已达到近9000万管/天。


常态化与科学精准并不矛盾。郭燕红表示,常态化核酸检测要根据当地的疫情防控需求来决定,不能“一刀切”。具体检测频次,也应由当地根据疫情情况和防控需要,因时因势确定。


 

常态化核酸检测三大焦点:为何开展?谁来出钱?怎样确保准确



检测费用怎么支付?目前由各地财政承担


谁来给常态化核酸检测买单,社会各界都很关注。


根据现行政策,参保患者看病就医时发生的核酸检测费用,可按规定由医保基金支付。但将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纳入医保支付,不符合现行相关政策规定。


“常态化核酸检测费用由各地政府承担。”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各地均由财政部门对常态化核酸检测提供资金支持。


着眼于常态化检测的可持续性,多地正通过集中采购、竞价挂网、区域价格联动、优化各环节工作效率等措施,进一步降低核酸检测的成本和价格。


根据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近日印发的通知,对于政府组织大规模筛查和常态化检测的情况,要求检测机构按照多人混检不高于每人份3.5元提供服务。


“在疫情防控中立足于‘防’,减少病例发生、减少波及范围,是成本最低的。”郭燕红说。


 

常态化核酸检测三大焦点:为何开展?谁来出钱?怎样确保准确



如何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加大监管力度


由于操作不当、样本污染等原因,此前个别地方核酸检测曾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的问题。如何保障核酸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把好“准入关”是保障核酸检测结果准确的基础。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加强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对每一家开展核酸检测的实验室进行准入监管,强化技术人员资格考核,不断健全准入登记,确保进入的机构、人员符合资质要求。


严格检测质量控制同样必不可少。“在常态化开展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工作的同时,我们组织国家临检中心每月对实验室进行室间质量评价。”郭燕红表示,对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甚至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实验室,加大监管力度,依法依规处理,决不姑息。


据通报,自5月21日以来,北京市有三家核酸检测机构因违法违规行为被警方立案侦查。


大规模核酸检测过程中,还要避免人群聚集导致疫情进一步传播。目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已更新至第三版,不断完善对组织管理的规范。


郭燕红介绍,开展区域人群筛查时,要做好工作预案和组织管理,优化采样点设置布局,参考2000人至3000人设置一个采样点、600人至800人设置一个采样台的标准确定采样点的设置。


 

常态化核酸检测三大焦点:为何开展?谁来出钱?怎样确保准确



疫情防控必要支出列入“三保”支出


2022-06-03 来源:中国青年网


今天,在财政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表示,将疫苗接种、核酸检测、患者救治、防疫物资及必要生活物资保供等疫情防控必要支出,作为“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出的重要内容。这表明,疫情防控必要支出将作为财政的必要支出而得以保障。


此前,“常态化核酸检测费用谁来出”的问题引起关注。国家医保局曾回应,常态化核酸检测所需费用由各地财政承担。


可是,地方财政也并不宽裕。王建凡说,当前,受疫情和退税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县区财政运行压力较大。基层“三保”是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压舱石”,财政部会议强调,在当前关键时刻,坚持将“三保”支出作为预算支出重点。


那么,如何筑牢兜实“三保”底线?财政部给出的方案是“分级负责制”,也就是“县级为主、市级帮扶、省级兜底、中央激励”。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说:“这16个字实际上确定了‘三保’的原则。基本责任在县级,同时强化了省级政府的辖区责任,也就是‘省级兜底’。”按照分级负责制,各地要统筹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和自有资金,加大对市县“三保”的转移支付支持力度,最大程度下沉财力,坚决兜牢兜实“三保”底线,支撑经济大盘企稳回升。


 

常态化核酸检测三大焦点:为何开展?谁来出钱?怎样确保准确



从今年1-4月财政支出数据来看,一个重要特点是基本民生保障继续加力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1-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过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接近6%,其中重要民生支出都维持了较高增速。


王建凡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层“三保”,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财政部始终将基层“三保”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今年2月专门召开视频会,研究布置做好县区财政平稳运行工作,对各地落实“三保”硬任务提出明确要求。


他还说,在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近9.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和增幅都是历年最大的。同时,加快下达各项转移支付,具备条件的5月底前已全部下达,尽早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总体看,目前地方财政运行平稳有序,基层“三保”支出是能得到有效保障的。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18101767197
6

二维码管理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