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邬惊雷:上海疫情如何“精准防控”?
2022-03-19 青野朝华
2022-03-19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3月13日以来,上海已连续5天每天新增感染人数过百。一向注重科学防控、精准防控的上海市,目前正面临着复杂严峻的新发疫情考验。对此,上海在坚持“精准防控”的大方针下,适时动态调整防疫措施和力度。上海本轮疫情是如何发生的?面临疫情考验,上海如何应对?《新闻1+1》对话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聚焦本轮疫情应对。

为何17日上海新增数据现新高?
上海市卫健委主任 邬惊雷:从昨天的数据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个是因为上海市前期发现的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他的密接和次密接排查范围比较广,通过对这些人员的集中管控和筛查会发现一部分病人。第二,跟上海这一周,特别是15日、16日、17日开展的大规模重点区域的筛查有关系。通过这次筛查,加上前期对重点行业的筛查,发现的病例数明显增加。从这次来看,除了采取集中管控以外,通过大规模筛查发现隐匿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主要是和大规模筛查、前期排摸的量大有关。
为何无症状感染者数量8倍于确诊病例?
上海市卫健委主任 邬惊雷:我们也注意到这种情况。从我们对上海本地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分析来看,从3月1日到3月17日,无症状感染者大概占了确诊及无症状感染者所有人数的89%左右。这个数字跟兄弟省市比,确实是高的,但是跟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公布的数字来比,趋同性又是强的。
什么原因呢?我们分析,第一,是由于奥密克戎毒株本身的特点,它对呼吸道的侵袭性不像此前其他毒株那么强,毒力没有那么强。第二,我们分析,是前一阶段大规模人群免疫接种产生了好的效果。这个免疫接种虽然没有阻断这些人的感染,但是这些人几乎都表现为无症状或轻症,极大程度阻断了感染者变成重症甚至危重症的情况。第三,我们认为,是上海这次根据对疫情的研判,立即开展了大规模的筛查、排查,通过快速筛查和排除,发现了大部分没有主观症状或者客观症状的人。

上海是否采用新版诊疗方案集中隔离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
上海市卫健委主任 邬惊雷:国家卫健委第九版新冠诊疗方案中,一个很突出的改变就是对轻症、无症状感染者,主要采取集中隔离管理,对这个集中管理,并没有限定说一定是限于定点医疗机构或其他医疗机构,那就是可以采取其他方式进行集中隔离。
从上海来看,按照防控方案第八版内容来看,对无症状感染者的要求还是要送去定点医院,所以我们前期都还是送去定点医院集中隔离。随着国家要求的变化,上海也会根据情况考虑进行相应的调整,但目前仍然在医疗机构里收治。
根据国家的第九版新冠诊疗方案,除了集中隔离以外,解除隔离、出院标准也跟过去不一样,这对于对整个轻症患者的管理也会产生变化,对释放医疗资源是有利的。
从上海实际出发来看,关键是对轻症患者要集中隔离,这部分人还是要进行医学观察,有些无症状可能没有特别的对症处理,但需要观察,第二是我们不能轻视,这部分人需要风险评估,譬如存在肥胖、基础性疾病的人都可能存在疾病的演变,所以对我们来讲,还是需要医学的集中隔离管理。
多点、分散、多链条传播 给疫情防控带来什么挑战?
上海市卫健委主任 邬惊雷:确实,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上海从3月1日以来,多个行政区都出现了疫情。这些疫情到底是孤立的还是有联系的?粗略来看,它是多点、多行政区域的暴发。但它背后的传播链、传播的病毒株,到底是一回事还是两回事?
从做的大量工作来看,为什么得出一个多点、多链条的结论?我们分析,3月1日在普陀最早发现的“老年人舞蹈队”,其流行病学调查、病毒基因测序,都是独立的,跟后期松江、闵行、徐汇的疫情是完全不一样的。
第二,从松江、嘉定区域来看,它是一条链形成的。我们通过流行病学调查,通过病毒的基因测序证实它是另一条传播链。
对我们防控来讲,难度肯定是高的,因为城市里出现多链传播,对防控难度、防控资源的投入以及病人的收治都会有很高的要求。

本轮疫情无症状转确诊比例极低 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有什么新了解?
上海市卫健委主任 邬惊雷:总体上我们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临床表现轻,危害性不大,但我们不能忽视,因为有个别基础性疾病或有其他一些高危因素的可能会存在疾病的演变。
当前,我们仍然需要警惕这个变异株,我们也在考虑一些问题,如集中隔离的期限能不能基于数据的总结给予调整,在治疗方面能不能采取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等来治疗,对后期诊疗方案,我们也需要在新的诊疗标准基础上看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适应性如何,从而作出相应的调整。
面对多点、多链条情况 如何做好精准防控?
上海市卫健委主任 邬惊雷:从我们目前来看,就像刚刚介绍的,我们发现普陀区的是一条链条,华亭宾馆是一条链条。当然,还不排除有其他的链条。面对这种情况,上海整个防控策略肯定要做一些调整。一个是我们原来的精准防控,针对德尔塔等毒株的密接、次密接的排查,以及高风险人群的筛查做了一些调整。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奥密克戎具有传播力强、传播速度快、隐匿性等特点。所以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在策略上,整体的筛查范围明显扩大,资源的投入肯定要加大。第二,流调溯源的工作难度在随之加大,所以整体上工作量也加大。
基于此,我们在整体的策略上也做了一些调整,就是我们不限于以前的密接、次密接和风险人群的筛查,我们及时开展了一个大规模的,比如重点行业人群的筛查,又对划定重点区域的人群开展筛查,就是“条”和“块”结合起来开展筛查。比如“条”里面包括对重点公共服务行业人群,同时这两天对重点区域的“块”上也开展了筛查。这个策略都是上海从前没有做过的,但是又有别于其他一些地方的做法。我们是结合城市特点开考虑的。

对非重点区域分时、分批次筛查 多久完成?希望达到什么效果?
上海市卫健委主任 邬惊雷:目前上海已经完成了重点区域的人员筛查,3月18日—20日对非重点区域开展普遍筛查,尽可能做到全面筛查。我们还会对前期重点区域的筛查数据进行分析,这个筛查结果初步显示,疫情具有区域性聚集特征,也发现了部分隐匿感染和传播。就这一情况,我们对原有重点区域进行分类筛查,有的就解除管控,有的还要继续筛查,加上非重点地区的筛查,我们目的是通过扩大社会面,去寻找隐匿的传播风险,加快社会面清零,为控制疫情传播起到一定的作用。
从现在的形势看 怎么预判接下来疫情的走势?
上海市卫健委主任 邬惊雷:随着进一步的筛查,我觉得现在的趋势还很难预判。目前来看,还会在一个相对比较高位的状态持续一段时间,这几天都是大规模的筛查出来,因为前面都是混采混检,即便发现问题,还要分开。所以我觉得会有一个高峰和相对持续的这样一个短时间段,这是对目前形势一个初步的判断。

邬惊雷:上海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关键阶段
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表示,本轮疫情中,上海发现了较多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该委已经通过调集市级医院救治队伍、增配医疗设施设备,进一步提升了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收治能力。同时,上海已启动了应急预案,对选定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按照定点医院设置要求,进行规范化改造,规范流程,符合传染病救治相关要求,启动收治患者。
前几天,上海开始对全市重点地区进行排摸,采取“核酸筛查+减少流动”的措施。相关人员根据既往一段时间流行病学发病特点界定了一部分重点区域。上海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坦言,确实在筛查中发现了比较多的阳性感染者,经过后续审核可能是确诊病例;在筛查中,上海也发现了有很多属于无症状感染者。从防控意义上来讲,无症状感染者具有传染性,仍然要对他们进行排摸和管控,要对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和次密接以及风险群体进行管控。
邬惊雷介绍,上海新冠病毒感染者救治工作严格按照“四早”“四集中”的原则,把病人集中收治到定点医院,统筹各方力量,集中专家和医疗设备,对病人进行分类救治,中西医并重、综合施治,努力做到“一人一策”,全力以赴做好医疗救治工作。他说,在整个医疗救治过程中,上海本着“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的总体思路,特别强调后备医疗资源的储备,提前做好了针对性预案。

据悉,在硬件资源上,上海在疫情初期就做好了定点医院床位的扩增工作,可根据病例收治的速度动态调整院内的床位资源。同时,上海设置了一批后备定点医院(院区),一批储备救治床位,全市统一调度。在救治队伍上,上海备选了专业医护人员作为预备队伍,可随时支援定点医院。组建了市级医院重症团队,一旦出现重症、危重病例,立即入驻定点医院,采取“组团包干”形式,集中力量救治重症患者。
目前,上海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关键阶段。我们要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以快制快、抓细抓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要因时因势因情施策,调整和优化防控策略,扎实推进网格化筛查,及时发现潜在的隐匿传播风险,加强疫情应急处置,尽快阻断疫情传播,积极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