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份老年人口大数据:11省份超千万 山东老年人口超2000万人
2021-12-18 青野天润
2021-12-18 来源:第一财经
2020年,我国共有11个省份的老年人口总量超过了1000万大关,其中山东最多,是唯一一个超过2000万的省份,江苏和四川紧随其后。
中国老龄化在加速,但不同地区情况不同。另外,由于各地人口密度和人口总量不同,老年人口的数量也不同。那么,我国哪些地方的老年人口更多?未来哪些地方银发经济的发展空间更大?
第一财经记者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2020年31个省份的老年人口总量和占比等数据梳理发现,2020年,我国共有11个省份的老年人口总量超过了1000万大关,其中,山东最多,是唯一一个超过2000万的省份,江苏和四川紧随其后。从老年人口占所在省域常住人口比重来看,有10个省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了20%。

山东老年人口超2000万人
数据显示,11个老年人口超过千万大关的省份,分别是山东、江苏、四川、河南、广东、河北、湖南、浙江、湖北、安徽和辽宁。这11个省份中,除了辽宁,其余省份均为常住人口超过了5000万的人口大省。
这其中,山东老年人口已经达到了2212.1万人,比第二名江苏至少多出360万人,是唯一一个超过2000万大关的省份。
从常住总人口来看,七普数据显示,山东常住人口为10152.7万人,位居全国第二,比位居第一的广东少了2449万人左右。不过,山东的老年人口比广东多了566万人。从人口结构来看,在出生人口相对较多的情况下,山东的老龄人口和少儿人口占比较高,而中间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较低,这与山东近年来人口外流有关。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山东的传统产业占比较高,包括煤、钢等重化工业突出,新兴产业与广东江浙差距很大,因此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如江浙等地。
不过,老年人总量大,这也意味着未来银发经济发展前景大。此前11月29日,天眼查联合百度财经发布《大健康时代新机遇:未来生活的前置思考》报告显示,山东养老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11省超千万
山东之后,江苏和四川这两个省份的老年人口均超过1800万人,位居第二和第三。两省的常住人口均超过了8000万,分列四、五位,而老年人口却高居二、三位,这与两地老龄化程度较高有关。数据显示,江苏和四川的老年人口占比均已超过了21%,位居第六和第七位。
其中,江苏老年人口占比为21.84%,在GDP前四经济大省份中最高。整体上,江苏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较早,另外,过去苏中等地计划生育执行较为严格,长期以来人口出生率较低,目前,苏中的南通、泰州地区,老龄化程度在全国位居前列。
数据显示,2020年南通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30.01%,位居全国第二。也就是说,南通每100人里,就有30个老年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高达22.67%,位居全国第一。泰州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22.01%,位居全国第三。此外,扬州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也达到了19.99%。
户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老年人口也接近了1800万人,位居第四。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常住人口已经达到了1.26亿,稳居第一,比江苏和四川均多了4000多万。不过,广东的老年人口却只有1556.51万人,比江苏和四川均少了200多万人,仅位居全国第五。
这里面的一大原因在于,广东也是省外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省外流入人口达到了2962万人,比第二名浙江多了1300多万。广东省统计局分析指出,由于外省流入人口的年龄结构相对年轻,使得广东常住人口老龄化进程较全国缓慢,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全国低 4.92个百分点。

在11个老年人口超过千万的省份中,只有辽宁的常住总人口低于5000万人。七普数据显示,辽宁全省人口为42591407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10954467人,占25.72%,65岁及以上人口为7417481人,占17.42%,两个占比均位居全国第一。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 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0.2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7.11个百分点。
这其中,抚顺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高达30.85%,位居全国第一。丹东这一占比也达到了29.04%,锦州这一占比为28.59%。
实际上,包括辽宁在内的东北地区老龄化程度都比较高。由于近年来东北经济下行,就业机会不多,因此年轻人口持续外流,而外流的人口是以青年人、劳动人口为主,加上生育率较低,因此老龄人口占比较高。
老年人口多的地方,未来银发经济的发展空间也比较大。
此前12月9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郝福庆表示,银发经济市场前景一片光明,社会效益日益彰显。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制定老年用品和服务目录、质量标准,引导老龄产业集群发展。
另一方面,一些区域老年人口多,老龄化占比高,与农村的青年人口大量流入到城市尤其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强省会城市,在这种情况下,人口流出地区的老龄化较为严重。根据民政部2016年的摸底排查,全国共有农村留守老年人16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总数的约12%。这些老人中,虽然有不少老人想到大城市投靠子女,但受限于住房等问题,只能继续留守家乡。在三孩时代叠加老龄化高峰即将到来的情况下,我国的住房、医疗等公共服务政策也应相应调整,积极支持留守老人进城。

聚焦民生:应对人口老龄化
2021-12-18 来源:腾讯网
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经济工作的重点。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住房、养老、生育等民生问题,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一系列重要信息。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做好老龄工作是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老年人和家庭福祉的“国之大者”。据预测,在“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就要求我们加快这方面的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要求,要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加速期,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离不开强大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应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步伐。
优化生育政策。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完善生育、养育、教育等政策配套。今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发布,作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重大决策。优化生育政策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持续保持社会活力的治本之策。受多方影响,我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优化生育政策可以租金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出生人口和新增劳动力的素质,降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总量下降的不利影响。

提高经济增长。大力发展经济,通过经济的增长抵消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要提高经济增长,必须要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会议提出“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今年年初,各类扩大就业的政策加快落地。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我们看到其提到了民生的六个方面,我仅梳理关于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怎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国家战略。应对人口老龄化,应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增加养老金并及时发放;全面“三孩”尊重个人意愿;增强就业活力从而增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