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危险性如何?
2021-12-04 青野天润
2021-12-04 来源:百度健康医典
近日,突然出现的新冠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
目前,在非洲多个国家发现该新冠病毒变异株。
据悉,南非近一周新增确诊病例已达27829例。
世界卫生组织26日紧急召开专门评估会议,将其列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毒株。
关于「奥密克戎」,这些关键信息你要知道。

什么是「奥密克戎」?
奥密克戎是新冠病毒变异毒株B.1.1529,近期由南非在11月24日首次报告。11月26日,世卫组织将其命名为「奥密克戎」(Omicron)。
相比德尔塔毒株,奥密克戎毒株具有更多的突变。
英国专家托马斯•皮科克表示,奥密克戎毒株仅在其表面刺突蛋白上的变异就有32处。
而新冠病毒正是通过刺突蛋白与人类细胞受体结合感染人体的,这或许意味着这种新的变异毒株更易使人体感染。
相关病例在全球多地出现,香港已有3例
从11月9日首个「奥密克戎毒株」样本被采集起,20天内,非洲、亚洲、欧洲、大洋洲、北美洲五大洲均已报告相关病例。

国内,香港有3例阳性病例感染了Omicron(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增病例均为输入病例。两人在机场入境时检测结果呈阳性,另一例或为在酒店隔离期间交叉感染。
我国其他省份尚未发现该变异毒株的输入。
截至28日,在欧洲,已有比利时、英国、德国、意大利、荷兰、丹麦六个国家报告出现确诊感染“奥密克戎毒株”的病例,法国、捷克等国家也报告有疑似病例。
面对这一形势,以色列、日本等多国采取了封锁国境的措施。
感染奥密克戎会更严重吗?
奥密克戎是否会具有传染性?感染后症状是否会更严重?当前的疫苗是否对它无效?
世界卫生组织28日发布了有关新型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的最新声明,表示截至目前尚不清楚奥密克戎是否比其他变异株更具传染性,以及是否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此外,世卫组织专家组表示:“目前没有信息表明与奥密克戎相关的症状和其他新冠症状不同。”

但是,有一点值得警惕的是,据初步证据显示,对于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群,奥密克戎导致再感染的风险可能更高。
报道称,世卫组织正在与技术专家进行合作,以了解奥密克戎对现有的新冠疫情应对措施包括疫苗的潜在影响。
预防奥密克戎,我们需要做什么?
奥密克戎的这些突变意味着什么?这个还需要接下来的进一步观察。
同样属于“需要关注”的变异毒株——贝塔毒株在刚出现时也曾让研究人员担心其危险性,但最终被证明没有那么凶险,并逐渐被德尔塔毒株所取代。
当前我们国家的疫情防控机制迄今为止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大家需要做好个人的预防措施。
1. 做好个人的疫情预防措施,做到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少聚会。
2. 要做好个人健康监测,检测体温,留心是否存在疑似新冠肺炎的症状,例如发热、咳嗽、呼吸短促等症状,主动就诊。
3. 要减少非必要的出入境活动,减少前往高风险地区。如果不得已要出行,一定要在旅行途中做好个人防护。

世卫组织:至少38个国家和地区出现奥密克戎病例
2021-12-04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12月3日,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在日内瓦表示,从她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新冠变异病毒奥密克戎毒株已在全球至少38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世卫组织下辖6个区域都报告了相关病例。
世卫组织日前指出,奥密克戎毒株在全球范围造成感染病例激增的风险“非常高”,并可能给部分地区带来“严重后果”。

中疾控:中国已做好奥密克戎变异株疫苗的研发和技术储备
2021-11-30 来源:央视新闻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所长许文波30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奥密克戎变异株同时存在三个重要氨基酸突变位点,提示该毒株有潜在增加免疫逃逸的能力,但这些突变位点叠加一起是否进一步导致免疫逃逸,现在还不清楚。
许文波强调,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中国已经做好了技术储备,灭活疫苗、蛋白疫苗、载体疫苗都已经做了前期的技术研究,包括一些序列的设计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