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大健康

News

从南京到张家界,这条疫情传播链为何层层失守?

日期: 2021-07-29
浏览次数: 24

                                            从南京到张家界,这条疫情传播链为何层层失守?

                                                                         2021-07-29   青野天润 


2021-07-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连日来,南京疫情数字持续攀升,已经涉及至少7省份10余城,多地出现无南京旅居史的感染者。


最早报告确诊病例的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还在围堵病毒,湖南张家界的一场大型演出又成了另一个“暴风眼”。这条传播链上究竟暴露出了多少漏洞?


 

从南京到张家界,这条疫情传播链为何层层失守?



大连、成都、常德、北京、淮安……


一场演出让传播链不断延伸


目前,南京此波疫情的传播链已经延长至包括江苏、安徽、四川、辽宁、广东、湖南、北京在内的至少7省份10余城市。


最近两天,北京、四川成都、辽宁大连、湖南常德等多地已出现未到过南京却感染的案例。将这些感染者串联起来的关键要素是不久前在湖南张家界上演的一场大型演出。


26日,大连排查出3名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人曾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转机前往张家界。


27日,大连新增1例无南京旅居史的本地确诊病例,但该病例曾前往张家界,并在22日晚与前述3人共同观看魅力湘西剧场演出,座位前后邻排。


27日,成都也报告有一家三口确诊,3人无南京旅居史,但在7月20至22日在张家界等地游玩,7月23日、24日在常德市旅游,3人在常德的一位密接者也在27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28日,感染者再增加:成都再添3名感染者,2人有张家界旅游史,另外1人系天府机场航站区工作人员;北京新增1例京外关联本地确诊病例,患者7月20日前往湖南张家界等地旅游;江苏淮安发现4名去湖南张家界旅游人员新冠病毒核酸初筛结果呈阳性……


28日当天,张家界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发布通告称,7月22日晚第一场魅力湘西所有观众属于高风险人群。


 

从南京到张家界,这条疫情传播链为何层层失守?



从机场到景区,暴露了多少漏洞?


——机场工作人员的防护问题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保洁人员是最先报告确诊的病例,随后又有机场其他工作人员和家属确诊。


那么,防护措施欠缺是否是导致病毒输入的第一个漏洞?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此前已分析称,此次疫情说明机场可能在垃圾处理、机场清扫、货仓清扫等方面存在不严谨的地方,需要更细致的排查以堵住漏洞。


“新华视点”28日的报道披露,目前高度怀疑系国际航班抵达后进行消毒及保洁过程中,机场保洁人员自我防护不到位造成的感染,进而在保洁人员中形成聚集性传播,再通过保洁人员传播到其他机场工作人员和乘客,其最初感染时间应该为7月10日左右。


 

从南京到张家界,这条疫情传播链为何层层失守?



——机场存在监管缺位


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的《防疫漏洞尽快补》一文指出,在境外疫情形势依旧不容乐观的情况下,禄口机场存在监管缺位、管理不专业等问题,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没有落细落实。


在工作程序、流程上,机场没有将负责境外和境内的保洁人员区分开,日常监管严重缺位。


更严重的是,机场还存在管理不专业的问题,把国际航班与国内航班由原来的分开运营变为统一混合运营,造成境外疫情流入,导致疫情扩散。


此外,在发现阳性样本之后,禄口机场对相关人员的防控管理也不到位,造成疫情蔓延。


 

从南京到张家界,这条疫情传播链为何层层失守?



——大型聚集活动防疫不力


由于是旅游旺季,南京关联病例的足迹在短时间内已涉及多地,湖南张家界就是其中之一。


有张家界旅居史感染者的出现,无疑又暴露出国内一些景区可能存在的疫情防控漏洞。


据红网此前报道,张家界魅力湘西大剧院能容纳3100人,伴随着暑期来临,魅力湘西每天常态化连演4场,日接待人数超过1万人。


尽管景区有规定进入景区都需要佩戴口罩,但如此大规模的人员聚集活动,是否能保障所有防疫措施到位,要留下一个问号。


有魅力湘西官方客服热线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22日当晚大概有2000多名观众,观众之间没有间隔而坐。


目前,各地仍在加紧大规模核酸检测,并对防疫漏洞进行围堵。


疫情也再次告诫所有人:防控工作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失守”,都会让千万人的努力“归零”。


 

从南京到张家界,这条疫情传播链为何层层失守?



7月29日01:11,张文宏医生微博发文解读南京疫情


南京疫情促使全国经受压力测试,为未来疫情防控提供更多思考


近期南京疫情跨省传播,成为输入性疫情引发国内传播的新模式。在严格管控疫情和加速疫苗接种的今天发生多省疫情扩散引发公众对于未来的巨大不安,这份不安其实来自对于未来巨大不确定性的不安。


1. 南京疫情会不会失控或者继续恶化?


南京疫情遵循“点状-线状-弥散”规律,目前如果把禄口机场作为一个暴发点来看,是循着航空线路向各个省市扩散,目前外省市的病例基本上均是在对相关重点人群的筛查中发现的,还处于禄口机场相关的传播线上,在外省市尚未发现脱离机场这条追踪线路的无源头较多社区扩散病例,这提示疫情尚在可控之中。后续1-2周各省市如果没有更多的二代与三代病例发生,本轮疫情的规模仍然会限制在南京市。


在南京本地,与禄口机场相关感染人员的家庭聚集发病是主要的特征。禄口地区出现较多与机场相关的成簇病例,但南京其他区域并未出现较多的没有源头的社区病例,说明还处于大范围社区弥散前阶段。南京目前已经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如果管控有效,可在数周内得到控制,对此应该有信心。关键还是后续1-2周的监测,如果进一步出现了较多与禄口机场无直接相关的病例,则标志着疫情规模会扩大,可能需要采取更为果断的措施。


目前这个阶段最需要冷静,严格遵循防控策略,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尽量少出门,让城市慢下来。逐步逐区完成核酸检测,最差的时候就会过去。


2. 南京疫情中,疫苗保护作用再次被关注?


注射疫苗后可以有人感染,像这次南京,上次广州,都有人在注射疫苗后感染。但如果不打疫苗,感染的人数可能会更多。到底疫苗作用如何,最终需要真实世界的防控数据。国际如此,国内也不例外。目前英国和以色列的疫苗接种率都接近了70%,近期放开后,出现了感染人数的明显上升,但是这种发病率的上升不再造成医疗资源的挤兑,该病的病死率也从去年最高的18%,降至最近一周的0.1%。这个水平是接近流感的病死率水平。未来通过疫苗接种,仍然不能完全控制疫情的持续和反复,但如果在全面放开后病死率降至流感的水平,那么就可以消除该病毒流行带来的严重后果,或者说将“新冠”的危害通过疫苗接种,在短期内通过人群免疫力的建立,降低至季节性流感的水平。人类如果没有疫苗,也会通过逐渐建立群体免疫,学会与这样的病毒相处,但是需要数十年的时间,同时要付出大量的代价。


中国疫苗有没有效果?最近在智利完成的灭活疫苗上市后的持续观察,在医学上称之为真实世界研究,数据在国际最著名的医学杂志,新英格兰杂志上发表。这是一次比较硬碰硬的测试。智利评估了今年2月2日到5月1日在全国大规模疫苗接种中国灭活疫苗人群疫苗的保护力,该队列包含列1020万智利人口,在2剂接种的人群中,中国灭活疫苗对预防新冠感染的有效性为65.9% ,预防患者的住院率保护力87.5% (95% CI,86.7-88.2),预防ICU入住率的保护力为 90.3%,对死亡的保护力为 86.3%。智利疫苗接种的结果表明中国灭活疫苗对新冠的重症化、住院和死亡的预防具有较高的有效率。如果以减缓传播和降低病死率作为目标,可以承担一定的保护,但是作为清零和根除疾病流行,可能是目前疫苗不能达到的目标。


这些数据可以告诉我们,未来哪怕我们每个人都打了疫苗,新冠仍然会流行,不过流行的程度会降低,病死率可以降低。开放后还会有人感染,未来各国均要面对的是疫苗降低了病死率与疾病的传播,但是非常重要的还有市民的防控意识,国家的公共卫生体系(包括医院和疾控)的力量,才能最终达到与病毒的和谐共处。


 

从南京到张家界,这条疫情传播链为何层层失守?



3. 我们曾经经过的还不是最艰难的,更艰难的事需要长期与病毒共存的智慧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疫情不会短期结束,可能长期也结束不了。现在世界上大多数病毒学家都认可这是一个常驻病毒,世界要学会与这个病毒共存。南京疫情让我们再次看到病毒的无时不在。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未来的风险一直会有。世界如何与病毒共存,各个国家都在作出自己的回答。中国曾经给出一张漂亮的答卷,南京疫情之后,我们一定会学习到更多。未来中国选择的方式一定是既保证与世界的命运共同体,实现与世界的互通,回归正常的生活,同时又能保障国民免于对病毒的恐惧。中国应该有这样的智慧。


我们已经赢过新冠病毒一次,未来我们一定会找到长久的制胜之道。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18101767197
6

二维码管理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