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大健康

News

迎冬小雪至,负暄和气生

日期: 2019-11-22
浏览次数: 25

                                                        迎冬小雪至,负暄和气生

    

                                                              2019-11-22   青野天润


“花雪随风不厌看,一片飞来一片寒”。11月22日22时59分,我们将迎来今年的小雪节气。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顾名思义,它是一个反映气候特征的节气。


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其意思是,“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改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量还不足,因此称做小雪。进入该节气,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今年,冷空气已经在小雪之前抵达我国大部分地区,北方已经有不少地方开始下雪。


 

迎冬小雪至,负暄和气生



小雪三候


我国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虹为彩虹,也可以理解为下雨的意思。也就是说进入小雪节气,降水的形式逐渐从雨变为雪了,天上不再下雨,自然也就没有了彩虹。


二候天腾地降,这体现了古人的阴阳观念。天为阳地为阴,阳气上升阴气下沉,阴阳不再相交,天地间自然一片死寂。这实际上是古人对气候和生命的一种认识。


三候闭塞成冬,阴阳相隔,万物沉寂。古代的冬季比如今要难熬得多,天地间不见鸟兽,人们在播种晚最后一茬冬小麦之后,也纷纷躲在屋里开始过冬了。所谓“闭塞成冬”,正是此意。


 

迎冬小雪至,负暄和气生



小雪民俗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对于古代人来说,小雪意味着冬天真正来临,需要储存食物了。所以小雪前后的民俗,都跟吃有关。


腌寒菜


比如,在东南沿海的浙江一带,就有在小雪节气中腌菜的习俗,当地人称之为“腌寒菜”。清代文人厉惕斋在《真州竹枝词引》中记述过当时情景:“小雪后,人家腌菜,曰‘寒菜’”。


腌制腊肉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品尝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迎冬小雪至,负暄和气生



吃刨汤


二十四节气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不仅仅是汉族,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在小雪这天也有一些特色的民俗活动。比如土家族在小雪前后,把刚刚宰杀的新鲜猪肉,按照土家族传统的烹饪方式做成“刨汤”,用来款待亲朋好友,非常的热闹。


小雪养生


《黄帝内经》中说,秋收、冬藏。人到了冬天,应该养精蓄锐、休养生息,以利来年应对春生、夏长、秋收的付出和收获。


小雪时候适当进补可平衡阴阳,但进食过多高热量的补品,会导致胃、肺火盛,表现为上呼吸道、扁桃腺、口腔黏膜炎症或便秘、痔疮等。因此,进补的时候尤其要注意是否符合进补的条件,虚则补,同时应当分清补品的性能和适用范围,还应再吃些性冷的食物,如萝卜、松花蛋等。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养生小妙招~


 

迎冬小雪至,负暄和气生



慎起居,“藏身体”


从小雪节气开始,寒风刮得多了,天气将会变得越来越冷。然而,此时气候虽冷却还没到严冬,因而,很多人不太注意戴帽子、围巾防寒保暖,这样往往易感染风寒,引起感冒。因此,一定要注意防寒。


除此之外,及时添衣,注意保暖,不要等到感觉冷了再添,做到酌情增减,随增随减。但是衣着不要过于太紧太厚,这样既限制身体活动,又会影响血液循环。因而,冬季穿衣感觉温暖就可以了。一般来说,老年人衣着应以质轻暖和为宜,年轻人穿衣不可过厚,婴幼儿体温调节能力低,应以保暖为主,但切忌捂得过厚、出汗。其次,要早睡晚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后为益),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干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并且切忌夜间蒙头睡觉,此易造成缺氧而致胸闷气短。再者,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免造成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出现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以及减小室内外温差,免遭突然的寒风侵袭。最后,要注意双脚保暖及背部的保暖。因为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低,因此脚的皮温最低,足部受寒,势必影响内脏,可引致腹泻、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而背部是阳中之阳,风寒等邪气极易透过人体的背部侵入,引发疾病。


 

迎冬小雪至,负暄和气生



调饮食——“藏热量”


冬季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应以“藏热量”为主。因此,冬季宜多食温补的、热量充足的食物,比如羊肉、狗肉、鹅肉、鸭肉、鸡肉、鱼肉、萝卜、核桃、栗子、大蒜等,但是切忌盲目进补,并少吃过于麻辣的食物,以免伤津耗液,助长体内的“内火”。


与此同时,还要遵循“少食咸,多食苦”的原则: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当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其次,冬季饮食切忌吃粘硬、生冷食物,因为此类食物属“饮”,“饮”属阴,进食后,易伤脾胃之阳气,因而易引起恶心呕吐、痞满、腹泻、腹痛等脾胃疾病。再者,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冬季天气寒冷,气候干燥,人们易出现口唇干燥、便秘、皮肤干燥等不适,因而,应多食滋润类食物,比如蜂蜜、梨、苹果、黑芝麻等,并且也应多食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


畅情志——“藏神于内”


小雪节气前后,由于夜间时间越来越长,白天时间越来越短,阳气潜藏,阴气渐盛,气温降低,天气时常阴冷晦暗,再加上树叶凋零,寒风瑟瑟,人们的心情很容易受到影响,引起心理上的一些感伤,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甚至会导致抑郁症状的发生及加重。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季节变化对抑郁症患者有直接影响,因为与抑郁症相关的神经递质中,脑内5-羟色胺系统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应顺应季节的变化特点,把养生重点放在“藏”上,即把神藏于内,不暴露于外,保持思想清净,调神养生,节制对私欲和名利的追求,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保持乐观,或者多听音乐减压,或者多参加娱乐活动,以激起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增强疾病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迎冬小雪至,负暄和气生



勤运动——“藏阳气”


冬季养生要适当活动筋骨,这样才能强身健体,增强机体免疫力,抵抗外邪。其次,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以及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同时,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促进血液循环。再者,冬季锻炼也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例如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杜绝做打球、登山等剧烈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患者,运动应选择上午、下午日照充足的时候,避免受寒冷的刺激,防止诱发疾病;老年人更应注意保暖,要避免过早起床锻炼,尽量以温和的有氧运动为主,以防脑供血不足诱发中风等。


 

迎冬小雪至,负暄和气生



古人认为小雪节气之后,由于“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导致“天地闭塞”,很容易让人产生负面情绪。季节更替,要注意保持心情愉悦、舒畅,别被周围环境所影响。


小雪时节,祝大家天寒心不冷,多点美好的记忆暖心,也多能有一点闲暇去晒晒冬天的阳光。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18101767197
6

二维码管理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