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口腔医生科普:洗牙8大误区,没问题也要洗吗?
2019-8-6 青野天润
虽然洗牙已经被众多的人肯定和青睐,但是还是有少数的人对洗牙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存在很多的误区。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洗牙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1:我每天刷牙很认真,不需要洗牙
有人认为每天认真刷牙,就不用洗牙了,这是不对的。“洗牙”又称龈上洁治术,是指用洁治器械去除龈上牙石、菌斑和牙面上沉积的色素,并抛光牙面,以延迟菌斑和牙石再沉积。“很多人觉得认真刷牙了就解决问题了,这个观念是错误的。”洗牙就是保健牙齿。刷牙刷得再认真再好,也难免留有死角。临床上,许多看起来表面挺干净的,可是口腔检查时候都能发现牙菌斑和轻度的牙软垢,发展下去就会形成结石。此外,洗牙恰恰是预防或中断牙周炎发展的一个好方法。因此,成年人如果没有洗过牙,尽早到医院做一次洁治,而且最好半年做一次。

误区2:洗牙后为什么牙齿没变得跟明星一样白
首先要纠正一个误区:有的人认为健康的牙齿是纯白色的,就像牙膏广告中模特的牙齿一样。事实上这是错误的。正常牙的结构是一层较为透明的牙釉质内包含有淡黄色的牙本质,因此能够透出部分牙本质的颜色,所以正常牙的颜色应该是略带黄色的。特别白而没有透明性的牙齿通常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
在日常的使用中牙齿表面肯定会积累一些色素,这些色素会使牙的颜色看起来更为不美观。洗牙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将这些色素最大程度地去掉,所以在经过完善的洗牙后,由于这些沾上去的色素被很好地去除,牙齿会暴露其本身的颜色,即淡淡的黄色。
总体来说,洗牙后牙齿会有一定程度的变白,然而作为一种预防及治疗牙周疾病的手段,洗牙使牙齿变白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患者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冷光美白、美学修复等技术,更为显著地改善牙齿的外观。

误区3:多久洗一次牙
在发达国家,洗牙已成为很普及的常规口腔保健,人们每年一至两次定期找自己的牙医去洗牙。牙菌斑是牙周病的元凶,在洗牙之后还会不断地在牙面重新形成。如果不定期清除,再加上唾液中的矿物盐逐渐沉积,日久天长,就会形成牙石和引起牙周病。因此,一般建议16岁恒牙期以后每年洗一次。如果洗牙之后发现牙周病,则由医生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应复诊计划。如果已经患有牙周炎的病人,或者牙周情况比较差的,建议半年洗牙一次。另外,吸烟人群,糖尿病患者,中老年人(特别是更年期前后的女性),卫生习惯不好的人群,工作熬夜过多以致劳累程度较高的人群,都需要注意定期洗牙。

误区4:洗牙对牙齿有损害
许多人会顾虑洗牙会磨损掉牙齿表面的釉质。洗牙会在牙齿表面留下只有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微小划痕,但牙齿组织是不会受到损伤的。洗牙之后一般都要进行抛光处理,可以弥补这些细微的粗糙面,减少色素沉着或沉积牙石的几率。也有人怕“把牙缝洗大了”,这只会在牙石比较多的人身上出现。牙齿天然是有缝隙的,甚至由于牙龈的萎缩造成牙缝的增大,但由于牙石的堆积、牙龈的炎症会导致牙龈的局部肿胀从而填塞牙缝,看上去牙齿之间挺紧实的。一旦洗牙后去除了牙石,牙龈肿胀逐渐消退,牙缝就变得明显起来。

误区5:洗牙会导致牙缝变大
这种担心使很多人拒绝洗牙。实际上,牙石的堆积、牙龈的炎症会导致牙龈的局部肿胀填塞牙缝,而洗牙后去除了牙石,牙龈肿胀逐渐消退,所以牙缝就变得明显了,舌头舔起来牙齿的轮廓也更加明显,感觉牙齿变长了,这是目前牙齿真实面目的还原,绝非洗牙所造成的。这正像戒烟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各种不适的反应,但戒烟带给人们的益处是不言而喻的。同样,如果因为害怕牙缝看起来更大而拒绝洗牙,宁愿维持牙龈炎症肿胀的状态,是极不明智的,可能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误区6:洗牙会导致牙齿敏感
牙石就像一层厚厚的棉袄,包裹在牙齿的外层。通过洗牙去除牙石后,牙齿暴露在久违的外界环境内,会产生种种异样的感觉。如果是健康的牙齿,这种敏感症状通常在洗牙后一到两周内会逐渐消失。在洗牙时,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有效避免酸痛感了:
(1)分次洗牙对于牙结石较多较厚、药物抗炎效果欠佳或脱敏治疗欠佳的患者,专家建议,分次洗牙,做一次对这些患者来说,太辛苦,而分几次洗牙,“化整为零”,患者容易接受,而且在洗牙间期,还可继续进行抗炎治疗或脱敏治疗,这可大大减轻酸痛感,同时还可改善抗炎或脱敏的治疗效果,也可减少洗牙时和洗牙后口内的“血腥味”。
(2)定期洗牙长年累积的牙结石又多又硬,以致洗牙时需加大洁牙机的强度才能去除,这样会加重牙齿酸痛感。所以,专家认为,根据牙结石的形成情况和牙龈炎症情况,半年、一年或两年定期洗牙,在牙结石小的时候,形成的量不多,质较松,很容易去除,这样定期洗牙,就不易造成洗牙时的酸痛感。
(3)洗牙前脱敏治疗洗牙时引起“酸软感”主要是由于牙齿敏感引起。据临床观察,在洗牙中出现严重酸软感的人群中,绝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对冷热酸甜刺激有敏感。建议在洗牙前4~10天使用有脱敏效果的牙膏对牙齿进行脱敏治疗,这样能减轻洗牙时的酸软感。在洗牙后仍可继续使用,以减轻洗牙后的酸软感。

误区7:年纪大了牙齿也会掉,不需要洗牙了
需要加强洗牙观念的正是老年人。发达国家为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提出的标准是“8020”,意思是指人到80岁应有功能良好的20颗牙齿。因此为了保证老年人有一口健康的牙齿,必须格外重视口腔的卫生保健。而牙垢是使老年人最容易犯的牙周疾病,如牙周炎、牙龈炎进一步恶化,并加速牙齿衰老。据统计,60%的人缺牙都是牙周炎造成的。而预防和中断牙周炎最好的方式就是洗牙。
误区8:洗完牙后,牙齿会疼痛。
一般情况下会有两种疼痛:一种是洗牙过程中的酸痛。牙石常聚集于牙龈缘、牙颈部,而牙颈部比较薄弱,离牙神经距离近,所以在洗牙时会感到酸痛。另外一种就是洗完牙一段时间内有些人会感到冷热刺激敏感。牙石去除前阻挡了外界的刺激,去除后这些敏感因素通过牙齿结构上的一些通道直接刺激牙神经,就会出现敏感症状,但这种症状是暂时的,几天或一两周后就会逐渐消失。

不到牙疼难忍,不去看牙医;不到牙齿发黄、发黑,不去洗牙。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由此可见,牙齿的护理是不容忽视的,洗牙便是对牙齿最直接最有效的清洁和护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