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大武术家
2018-02-01 青野天润
无论是《三国演义》、《水浒传》、《隋唐演义》、《说岳全传》等古典英雄演义小说,还是金庸、古龙等现代武侠大师的经典作品,都塑造了一批家喻户晓、武功高强的英雄形象,这里有纵横沙场、马上无敌的猛将,也有驰骋江湖、闪展腾挪的侠客,他们的形象闪光夺目,他们的武勇超凡脱俗,他们的威名响彻云霄,他们故事广为流传。
小说毕竟是虚构的,文学的手法总是夸张的,但历史上真实存在着武术名家、功夫大师,今天就为大家一一介绍民国十大武术家。
“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孙禄堂

孙禄堂(1860年~1933年),名福全,字禄堂,晚号涵斋,别号活猴,完县东任家疃人。清末民初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武学大家,堪称一代宗师,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有很多老武术家认为他是中国近代无人能及的真正高手,武学造诣达到了最上乘,甚至超越了八卦拳之董海川、太极拳之杨露禅、形意拳之李洛能三大宗师,也有不少武林中人认为他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武学大宗师或天下第一高手。
武功: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各门拳法无一不精,号称三项全能大宗师,精通百家拳法技击之术,包括少林拳、五行拳、通背拳、武当剑等多种内外家拳术及器械,后自创孙氏太极拳。
影响:一生击败各类本土、西洋、东洋高手的武学大师,其二子孙存周得其真传,也是民国有数的绝顶高手之一,技击能力可代表一个时代,父子睥睨天下群雄,是武林神话也是佳话。孙先生一生弟子众多,遍布海内外,民国时期的几次国考,前十五名最优等选手半数以上出于孙先生门下。
“武当剑仙”李景林

李景林(1885年~1931年),字芳宸,号“广古川”,河北省枣强县人。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师从杨氏太极宗师杨露禅之子杨建侯,和杨澄甫是至交,并于少年时在关外偶遇恩师剑侠宋唯一,被授武当剑法。平生最嗜武学,直至中年,军务繁忙之中尤遍访名师,向太极高手孙禄堂、八卦高手贾凤鸣学习拳法和剑法,钻研极深,并将武当剑法发扬广大。李景林曾是张作霖麾下奉军第一方面军司令,最为骁勇善战的军事将领,后因直奉战争引咎辞职,定居沪上。
武功:精通武当剑法、杨氏太极拳。
影响:李景林晚年提倡全民国术化,国术能强身强国强种强族,强化振兴民族精神,促使蒋介石成立“中央国术馆”。曾是奉军著名军事将领,直奉战争后侨居上海,黄金荣和杜月笙都要给足面子,曾在国民政府里收过多名政要为徒,政治上影响最大。
“神枪”李书文

李书文(1862年~1934年),字同臣,河北沧州盐山县王南良村人,一生为人光明磊落、疾恶如仇。李书文以登峰造极的精技纯功,镇邪恶、御外侮,以武扬威,誉满海内外,是中国武术史上记载最靠谱的外家绝顶高手。李书文幼时首拜八极拳五世传人张景星为师,习练八极拳三年。后拜在师伯黄士海门下习练大枪六载。练枪到了“不疯魔不成活”的境地,在家乡有“枪痴”之称,李书文的六合大枪进入化境,功艺俱佳。有人形容李书文之技艺高深:千斤坠可压趴烈马,大杆子可挑起石礅子,大枪可扎苍蝇而窗户纸不破。
武功:精通八极拳、劈挂拳、六合大枪等
影响:据真实史料记载,李书文一生比武从未落败,花甲之年犹能下场比武。其大弟子霍殿阁做过末代皇帝溥仪的武术教师和警卫官,最后一个弟子刘云樵,在国民党政府警备队服役,当过蒋介石侍卫队教官和警卫。
“铁脚佛”尚云祥

尚云祥(1864年~1937年),字霁亭,山东乐陵尚家村人。幼习外家功力拳,壮年比武不幸落败,而改拜师从形意拳大师李存义,改练内家拳法。李存义嫌他个小“像个小糖瓜”,不肯收纳,激得他发誓说:“糖瓜虽小,却要让它崩牙”。遂下苦工勤练,其功夫技艺很快在同门师兄弟中出类拔萃。李存义甚喜,倾囊教授。尚云祥练功亦愈加痴迷刻苦,竟疏忽了自己的营生,造成生活拮据,买双鞋都很困难,只能赤脚练功,日久脚掌竟坚硬如铁,一次练拳时劲发踩碎脚下青砖,遂被武林同仁赠雅号“铁脚佛”。
武功:精通形意拳、八卦掌、心意六合拳、丹田气打等。
影响:尚云祥年轻时曾为清朝大总管李莲英护院十年,后在其师李存义设在北京的沛城镖局,保定的万通镖局主持镖局。
“臂圣”张策

张策(1866年~1934年),字秀林,直隶香河县马神庙村人(今属天津市武清区)。自幼习练家传戳脚、二郎拳、黑虎拳等拳术,后机缘巧合学得五猴通臂拳。十二岁离家进京,拜杨式太极拳传人杨健侯习练杨式太极拳二十余载。壮年后又得“祁家门”传人王占春授通臂拳,王占春、张策二人相互切磋九载。王占春去世后,张策又得一韩姓老道指点练功,悟彻通臂和太极奥秘,至此,张策师承众家之长,尽得武术奥妙,将太极拳融于通臂之中,为创造“太极通臂”拳种之第一人,一改太极拳“柔化刚出、沾衣发力”的技击特点,使通臂拳的技击变成了“硬化柔出、沾衣发力”的崭新风格。
武功:精通五行通臂拳、太极拳,还会戳脚、二郎拳、黑虎拳等拳术。
影响:比武时曾一招就撂飞张作霖的警卫,张作霖最倚重的贴身保镖,张学良的恩师,太极五行通臂拳之祖。
“中华第一保镖”杜心武

杜心武(1869年~1953年),名慎愧,别字心五,湖南慈利县江垭乡岩板田村人。小时骄狂,自学武术初有成就就四处挂牌悬赏求师:“小子不才,诚心求师。惟须比试,能胜余者,千金礼聘,决不食言。” 牌子挂出后,应聘者虽多,但无一人胜他,更长其气焰。后好友推荐一徐姓武师前来应聘,杜心五看见持函前来的徐师身材矮小瘦瘠,不甚信服。几经试探身手,乃知确为风尘奇人,徐师是四川人,通晓经书学问精深。少年时在峨眉山从武当道人徐清虚学艺,并研讨少林功夫,集武当、少林之精粹,创造出“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之自然门功夫。杜心武折服后遂恭谨有加,艺大成后反而格外谦虚,自称“仅得徐师皮毛而已,十成仅占两三成。”
武功:精通自然门及南派武术。
影响:孙中山在日创立同盟会的贴身保镖,号称中华第一保镖,行侠仗义,人称南侠、南北大侠、关东大侠。刺杀过慈禧太后、袁世凯以及清延贪官污吏,救过大刀王五,当过青红两帮“双龙头”,连上海三大亨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以及戴笠等人都是其门生。
“江南第一脚”刘百川

刘百川(1869年~1964年),安徽省六安县人。刘百川生得体格镖悍,魁梧健壮。少年家贫,在放牧中从山上一老僧习少林拳,后从杨澄云专习罗汉拳和罗汉神打功。杨澄云传刘百川小罗汉和罗汉神打,既内八腿、外八腿、内八锤、外八锤,明八打、暗八打。刘百川得其精髓,身手非凡,尤其擅长腿法,出脚时快如飓风,猛如闪电,能轻易折断碗口粗的树杆,与人交手,往往在须臾间踢倒对方。
武功:精通少林罗汉拳和少林童子功。
影响:曾任黄埔军校武术教官,北伐时任蒋介石保镖。曾获孙中山先生赠匾,题为“尚武精神”。被誉为“江南第一腿”。
“玉面虎”韩慕侠

韩慕侠(1877年~1947年),原名韩金镛,人称“玉面虎”,是当年和“黄面虎”霍元甲同乡并齐名的大师。1877年光绪二年1月12日出生在天津西青区原属静海县王稳庄乡大泊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里。原非武术世家,其父韩长恩、祖父韩良模,皆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忠厚农民。
武功:精通八卦掌、形意拳
影响:韩慕侠是当年和“黄面虎”霍元甲同乡并齐名的大师。曾是周恩来总理的老师,电影《武林志》里东方旭的原形就是他,北京的六国饭店与一位俄国大力士康泰尔交手;曾经任过张学良武术团及29军的教官,解放前黄埔军校首席国术教官,击败无数外籍高手,打死天津擂台俄国大力士。
“无极刀王”李尧臣

李尧臣(1876年~1973年),河北冀县人,是民国武术名家中最长寿之人,年近百岁方逝。年轻时走镖为生,18岁进北京八大镖局中历史最久、声誉最著名的会友镖局。入镖局后即拜三皇炮锤,又学十八般兵器,及水上、车上、马上功夫,同时还练蹿房越脊、飞檐走壁和飞镖暗器等功。李尧臣在会友镖局前后计27年。1921年,经营了300年的会友镖局解散了,李尧臣便在天桥水沁亭开设“武术茶社”,继续倡导武术。
武功:精通三皇炮捶、太极拳无极刀、十八般兵器、飞镖暗器等武功。
影响:京剧武生宗匠杨小楼为演《安天会》(即《闹天宫》),曾向他请教猴拳;京剧旦角大师梅兰芳为演《霸王别姬》,亦向他学剑术。29军副军长佟麟阁曾特聘他教部下大刀,喜峰口一役,“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让其无极刀法从此天下闻名。
“神力千斤王”王子平

王子平(1881年~1973),字永安,回族人,著名武术名家,伤科医生。出身武术世家,自幼苦练武功,除武术、摔跤、举重外,凡有益于拳术练功者,如杠子、皮条、扯旗、跳绳、踢毽子、游泳、骑射等,莫不研习,因此被誉为全面的武术家。
武功:精通查拳、太极、龙泉剑,武功比较全面,包括滑拳、炮拳、洪拳等及弹腿诸艺技。
影响:1919年在北京打败于中山公园设擂的俄国力士康泰尔,和佟忠义并称“沧洲二杰”,曾被誉为“千斤大力王”。且武医结合,其中医伤科正骨医术自成一家,继承了武术伤科流派的专长,又通过自己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使王氏伤科在中国中医伤科学术界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