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大健康

News

医改下一步有这7个关键信号

日期: 2019-01-02
浏览次数: 14

医改下一步有这7个关键信号 

 

2019-1-2 青野天润

 

28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国务院关于财政医疗卫生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代表国务院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此外,财政部部长刘昆、副部长余蔚平、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副主任王贺胜、医保局局长胡静林、中医药局局长于文明、药监局局长焦红、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向阳等也到会备询。


南都记者注意到,在多名人大常委会委员的轮番询问下,医疗卫生财政资金使用涉及的多个部委官员也透露了下一步医改施政的7个关键信号。



医改下一步有这7个关键信号


 1

  2019年开始全面实施“健康中国人”行动计划


  专题询问一开始,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吕薇率先发问:为实现2020年人人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下一步国务院还需要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孙春兰回答说,首先是“坚持预防和治疗一起抓”。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和疾病谱的变化,我国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目前,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导致的死亡人数占87%,这些疾病通过改变生活行为方式是可以得到有效减少和预防的。


  据介绍,今年以来,国务院着重加大慢性病的防控力度,推动以治病为中心转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研究制定了“健康中国人”行动计划,针对疾病前期因素、重点人群、重点疾病,提出了倡导性、预期性、约束性三大类指标和工作任务,从明年开始全面实施。


  这一计划将着重普及健康知识,开展健康促进,重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让每个人都对自身健康负起责任,努力不得病、少得病。


“这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组织实施,动员各方力量全力推进落实。”孙春兰说。



医改下一步有这7个关键信号



2

  总结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机制,“把药价降下来”


  坚持“三医联动”深化关键领域改革,这是下一步国务院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第二项重点工作。


  孙春兰坦承,我国药价虚高的问题比较突出,不少药品比周边国家和地区都贵。“解决看病贵问题,首先要把虚高的药价降下来。”


  今年,国务院先是对抗癌药降税降价,又选择4个直辖市和7个副省级城市开展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带量采购、以量换价,中选的25种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52%。


  “这一轮医改的特点是以降低药价为突破口。这个突破口正在打开。”在专题询问中,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也说。


对于药品带量采购制度,“目前,社会各界的反响总体是好的,但这项改革涉及多方利益调整,必然会遇到一些阻力。”孙春兰说,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下去,解决好可能出现的药品质量、供应、使用以及企业兼并重组等问题。下一步,要总结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机制,逐步扩大区域和品种,使药品和耗材的价格大幅降下来,为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务人员薪酬改革等腾出空间、创造条件。



医改下一步有这7个关键信号



3

  2019年开始公立医院将接受全面考核


  “医改面临的问题,既有体制机制不顺的原因,也与管理不到位密切相关。”孙春兰说,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后,关键是要健全补偿机制,使节约的药品费用能够用于“腾笼换鸟”。要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思路,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巩固破除以药养医成果。


  她介绍,今年以来,国务院在公立医院管理方面实施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就医环境、推行便民惠民等措施,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发展,群众就医感受有所改善。


孙春兰透露,最近,国务院已经研究制定了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办法,将从2019年开始,对公立医院的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进行监测考核,倒逼医院加强管理、良性发展。



医改下一步有这7个关键信号


4

  重点使我国公立医院向服务整体化转变


  除了加强管理,公立医院改革,目前还面对什么样的挑战,下一步重点方向又是什么?


  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坦言,公立医院改革目前存在着两方面的主要问题,“实际上医改也始终存在这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补偿机制的问题,一个是监督机制的问题。”


  补偿机制有四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切断以药养医的机制以后,价格的补偿还没有完全到位,政府的有些补贴也没有完全到位。这样在切断以药养医之后留出10%左右的补偿缺口。


  二是国家对公立医院投入政策,投入政策各地执行得不一样,有些地方还没有投入到位。


三是医保的总量控制和医疗的需求相比较,总量控制得比较紧,需求的释放受到限制,老百姓报销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医改下一步有这7个关键信号



 四是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收入分配不够合理的问题,目前正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


  此外,马晓伟认为,对于监督机制问题,对公立医院医疗行为的监管和对整个行业的监管控制需要进一步从制度层面上加以完善和固定。


  马晓伟介绍,下一步要做的工作,一是巩固取消药品加成的改革成果。二是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改革。三是加大薪酬制度改革。


  此外,他特别提到:要建立整合型医疗服务模式,扩大区域医疗中心和重点学科的建设,提升县医院的能力,使得区域看病的病人能够分开,使得城乡看病的病人能够分开,这样使我国看病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


  引起我国“看病难”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优质资源匮乏,分配不够合理。马晓伟介绍,医疗资源的分布,城市占80%,农村占20%,只有解决资源的配置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我们现在重点推进办医体制的创新”,马晓伟解释,主要是推进城市医联体和农村医共体的建设,逐步向紧密型发展,使之成为责任利益的共同体,使我国医院逐步由大医院、中心医院、小型医院各自分散治病,变成一个整合型的医疗服务体系,使之功能明确、分工合理、发挥合力,使我国公立医院向服务整体化、管理信息化、水平现代化、模式集团化发展。



医改下一步有这7个关键信号


 

5

  下一步着手建区域医疗中心


  马晓伟强调,要想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就要解决病人的流向问题,要解决病人流向大城市的问题,就必须建立起区域的医疗资源中心,这样使每个省都有自己的重点学科,每个地区都有国家资助性的医疗学科群。


他透露,卫健委正和发改委着手研究,建立这个项目,制定这方面的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国家把各省的重点学科都建起来了,下一步把区域医疗中心建起来。这样使每一个地区都能够分流自己的病人,区域看病的能力将有很大的提升。




医改下一步有这7个关键信号



 6

  适时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


  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介绍,按照医疗卫生领域,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方案,包括国家免疫规划在内的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上划为中央财政事权,从2019年起由中央财政全额保障。


下一步,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对疫苗接种工作的支持力度,适时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范围,推动完善疫苗接种相关经费管理办法,着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医改下一步有这7个关键信号



 7

  推进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改革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尹中卿问道:一些统筹地区出现医保基金当期赤字,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历年累计赤字。请问有关部门如何遏制医药、医疗、医保费用过快增长的势头,强化医保基金可持续性?


  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回答时提到,在总体来看我国医疗保障基金还是平稳有序,基金收支基本平衡,并略有结余。截至2017年底,我们基金的收入是1.9万亿元,支出是1.5万亿元,总体是基本平衡、略有结余。职工医保的结余资金,可以支付20.2个月,居民医保可以支付8.6个月。


  不过,现在医保基金的统筹层次较低,所以少数统筹地区的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出现了当期赤字,个别统筹地区甚至出现了历年的累计赤字。


  胡静林介绍,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国家医保局考虑:


  一是尽快建立医保基金的精算管理制度,加强精算能力的平衡建设。包括构建基金运行监控体系、及时识别和评估基金的风险,提前预警。同时我们要不断强化监管能力,充分利用现在大数据、信息化等监控手段,提升监管能力。


二是加强医保基金的预算管理。我们要严格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编制医保基金的收支预算。对于已出现的当期赤字,可以通过动用累计结余,次年调整缴费率(标准),调整医保待遇等措施来逐步化解。



医改下一步有这7个关键信号



三是加快推进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床位多种付费方式的医保复合支付方式,完善医保协议的管理,健全对医疗行为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及对医疗费用的控制机制,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过快增长,减轻患者医疗费用的负担,同时减轻医保基金的压力。


  四是健全合理分担、稳定可持续筹资机制。在职工医保方面,要均衡单位和个人的缴费负担,特别是要推进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改革,进一步发挥医保基金的统筹共济作用。在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方面,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收入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合理确定财政补助与个人的缴费负担比例,政府的补助重点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

  采写:南都记者吴斌发自北京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18101767197
6

二维码管理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