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大健康

News

夏季养生:如何预防中暑?

日期: 2020-08-08
浏览次数: 18

                                                                      夏季养生:如何预防中暑?

                                                                                  2020-8-8   青野天润


随着夏天的到来,气温即将迎来很快的回升。随着温度不断上升和不定的变化,人们开始感觉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那么,怎么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人体代谢最旺盛。同时,夏天骄阳似火,热气熏人,也是让人不舒服的季节,科学地养生在夏天更加重要。很多人关心如何安度夏天,那么夏季要如何养生呢?


 

 夏季养生:如何预防中暑?



夏季养生必备小常识


1、少吃冰凉食物


夏季我们以为冰凉食物就可以降温,却忽略了体内温度更高(有时高达37度),突然喝下冰水往体内浇,五脏六腑可受不了。要消暑又镇定神经,不妨喝菊花茶、金银花茶、绿豆汤或含水量多的水果。不过,胃寒者少喝,可以多喝开水。体质属热而虚的人,不妨食用银耳、莲子或百合等凉补,祛热补气。


2、饮食宜清淡


夏季养生吃什么好呢?炎夏的饮食应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为主,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清淡饮食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多乏新鲜蔬菜瓜果,既可满足所需营养,又可预防中暑。


主食以稀为宜,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等。可适当饮些清凉饮料,如酸梅汤、菊花茶等。但,冷饮要适度,不可偏嗜寒凉之品,否则会伤阴而损身。另外,吃些醋,既能生津开胃,又能抑制、杀灭病菌,预防胃肠道疾病。


 

 夏季养生:如何预防中暑?



3、该睡不睡肝火旺


中医大师认为,作息经常颠倒和长期熬夜的人,往往情绪也不会很稳定。因为在11点至凌晨1点的时候,是脏腑气血流动的时间。要是在这段时间内,血回流到肝脏即将储存精气的时候,如果人不睡觉,等于强迫自己的肝继续分解工作,精气无法被贮藏,肝盛阴虚,阴阳失和。解毒、储存和分解胆汁是肝脏主要工作,长期虐待肝不给休息,肝火上升,易疲倦、气虚体弱。


中医药古籍《内经》提到人体三宝,“精、气、神”,精足则气充,气充则神旺。反之,气弱则神伤,精神容易不济,情绪也大受影响。养精蓄锐,就是这个道理。别总熬夜,适当午睡利健康。良好的睡眠质量,对解除“苦夏”十分重要。


4、先“气和”再“心平”


中医养生很注重“气和”,气顺了,转化为足够的活动能量,身心获得舒展放松,心自然而然平静下来。


5、运动量别太大


尽量从事温和运动,太激烈的运动造成大量流汗,运动消耗性大,流失大量体液等于流失大量体力,心情也易烦躁不安。打太极、气功或元极舞都是不错的静心运动。选择和缓的运动,保持呼吸平缓从容不迫,身体内极细微的血管或经络,才有机会得到足够养分。听音乐散步。要保持恬静的心理状态,不要过于激动,更不要发怒急躁。烦躁、心境不佳时可通过散步、听轻快的音乐等方式来舒缓负性情绪。


 

 夏季养生:如何预防中暑?



6、养身也修性


养生专家都强调“身心要双修”,当身体不好易影响心理,心理一急躁,身体就慢慢衰弱。培养好的生活习惯,逐步调节自己的脾气、习气和个性,情绪比较能稳定。从情绪养生的观点来看,真正的修行,不是不要七情六欲,而是要能完美驾驭大起大落的情绪。


7、住房宜清凉


早晚室内气温低,应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中午,室外气温大大高于室内,必须把门窗紧闭,拉好窗帘,或再加上_层纸纱,拒热于室外。这样,阴凉的室内环境,会使人心静神安,午睡、休息就会舒服。


8、游乐宜清幽


炎夏不可远途跋涉,应该就近寻幽。早晨,曙光初照,三气清新,可到草木繁茂的园林散步锻炼,吐故纳新。傍晚,当太阳下山之后,可漫步徜徉于江边、湖畔,那习习的凉风,会使你心静似水,消除一天的疲劳。


 

 夏季养生:如何预防中暑?



夏季养生四大原则


一健脾除湿: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莲子、佩兰等。


二清热消暑: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暑。


三补养肺肾: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四冬病夏治:夏季养生免不了冬病夏治。所谓冬病夏治,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如用鲜芝麻花常搓易冻伤处,可预防冬季冻疮;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可治疗冬季哮喘和鼻炎。


 

 夏季养生:如何预防中暑?



夏季中暑症状及措施是什么?在炎热的夏季里,人们大量出汗而不及时补水,这将会出现中暑的症状。那么,夏季中暑症状及措施是什么?下面为你介绍有关的知识。


1、夏季中暑症状及措施


1.1、先兆中暑症状:一般在高温的环境下就会出现一些给中暑的征兆,例如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1.2、轻症中暑症状: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出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1.3、重症中暑症状:顾名思义,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热痉挛症状特点: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这类中暑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的疼痛。


 

 夏季养生:如何预防中暑?



2、夏季中暑的急救措施


2.1、搬移: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脱去衣服。


2.2、降温: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2.3、补水: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或冰啤酒等饮料,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2.4、促醒: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可同时对其进行刮痧急救。


2.5、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在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3、夏天中暑出冷汗怎么办


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颞部(太阳穴)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夏季养生:如何预防中暑?



4、夏季中暑后的食疗方法


山楂汤:山楂片100克、酸梅50克加3.5千克水煮烂,放入白菊花100克烧开后捞出,然后放入适量白糖,晾凉饮用。


百合绿豆汤:绿豆清洗干净,放入煲内,加入600ml凉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慢烧煮。干百合清洗干净,至绿豆煮开花时也放入煲内,继续熬煮。至绿豆和百合酥熟时,加入冰糖调味,待冰糖全部溶化关火。


防暑三豆汤:绿豆、赤豆、黑豆洗净,放入小煮锅中,加入600ml水,用大火将水烧开,转小火继续加热40分钟。待锅中的汤变少至大约300毫升时,离火,放凉,即可连豆带汤食用。


 

 夏季养生:如何预防中暑?



夏季预防中暑的方法


1、做好防晒的准备工作。夏天大家尽量不要在中午阳光最强烈的时候去户外进行活动,如果大家一定要出门的话,一定要带上太阳伞。还有就是也要涂抹一些防晒霜,还要带上充足的水。家里或者手提包里一定要准备一些防中暑药品,比如说我们可以带仁丹、风油精等。


2、体弱者尽量减少外出。老年人儿童体质比较虚弱,是中暑的高发人群,所以这些人应该尽量减少室外的活动。但也不能长时间的在高温的环境下进行活动或者是行走当感到天气太热的时候,千万不能凭借冷饮来降温,而要借助自然风或者是电风扇来降温。多吃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3、坚持做耐热锻炼。今天在办公室上班,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空调带来的凉爽,但是这类人群很容易中暑。如果离开空调房间,在室外呆的时 间过长或者出现停电时,所以大家应该坚持耐热锻炼,每天挤出一点儿时间到室外活动,主动去适应外面的天气变化,在办公室也要多喝水。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18101767197
6

二维码管理

返回顶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