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资本

News

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破6.33 专家:今年人民币双向波动弹性将有所强化

日期: 2022-01-26
浏览次数: 20

  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破6.33 专家:今年人民币双向波动弹性将有所强化


                                                            2022-01-26  青野鸿蒙


2022-01-25   中国经济网


 

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破6.33 专家:今年人民币双向波动弹性将有所强化


本报记者 刘 琪


1月24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调升81个基点,报6.3411,创2018年5月份以来新高。同时,在岸及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双双走高。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24日16时30分收盘,在岸人民币收盘报6.332,盘中最高触及6.329,创2018年4月27日以来新高;截至17时,离岸人民币汇率盘中最高触及6.3322,创2021年12月9日以来新高。


对于1月24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高的原因,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出新高,人民币即期汇率偏强运行。从中间价的形成机制看,其主要受到人民币实际需求和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作为节前最后一周,结汇需求有望进一步兑现;另一方面,1月21日的美元指数录得95.63,整体仍偏弱。两方面因素叠加,使得1月24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创新高。


拉长时间周期来看,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偏强。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24日17时,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内涨幅0.69%,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内涨幅0.48%。其中,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分别自1月19日、1月18日以来持续上行。


明明认为两大因素导致近期人民币的强势。一是外贸的高景气导致经常性账户顺差持续扩大,而积压的结汇需求以及外资的持续流入为人民币形成支撑,2021年12月份的结汇量和结汇率双双走高也印证了年底结汇需求的旺盛;二是美元指数较为乏力,短期内,随着期货市场做多美元指数的情绪有所缓和,以及欧美在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方面的差距收窄,美元指数暂时缺乏上行动能。


在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看来,近期人民币汇率走高,还源自市场对中国经济稳定复苏的预期持续增强,央行通过降准、降息等操作向市场释放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进一步提振了市场对于中国经济稳定复苏的信心。另外,跨境资本继续保持净流入也是原因之一。


展望后期人民币汇率走势,明明认为,在今年上半年出口保持韧性以及央行加强汇率预期管理的情况下,人民币或将保持平稳趋势。若下半年出口放缓,人民币或将受到更多来自美联储实际收紧、中美利差收窄和美元指数偏强的影响。整体来看,今年人民币双向波动特征将较为明显,弹性也有所强化。


值得关注的是,1月27日,美联储将公布利率决议,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召开货币政策新闻发布会。


王有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预计美联储在本周议息会议上将进一步强化货币政策紧缩预期,向市场释放更多加息和缩表信号,引导市场主体调整金融产品价格预期和资金流向。目前来看,美联储可能在3月份启动加息,首次加息幅度可能超过25个基点,以便更好地抑制通胀风险,预计年内加息3次左右。美联储正式启动加息后,中美利差将进一步收窄,将对我国跨境资本流动规模和人民币汇率走势带来一定影响,人民币汇率可能将波动回调,双向波动特征将更加明显。


”过对中间价的拆解,发现当前人民币最大的支撑力仍然来自强劲的实际需求,来自美元指数的压力不大。”明明表示,本周美联储的利率决议难以改变春节前旺盛的结汇意愿。而在金融市场方面,外资仍显示出买入的意愿。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近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下一步人民银行坚持稳字当头、以我为主,根据国内形势把握好稳健货币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同时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引导市场主体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加强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强化预期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积极稳妥应对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

来源:证券日报



近期汇率为何保持强势?兴证宏观:“出口韧性+资金流入”支撑人民币汇率升值


 2022-01-26 10:28  来源:金融界  作者:段超 王笑笑 王涵

近期事件:2022年年初以来,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升值破6.34,触及2018年6月以来低点。


近期人民币汇率为何保持强势?


“出口韧性+资金流入”支撑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逻辑在持续。


春节前季节性因素是影响汇率走强的关键因素,美元影响变化不大。


汇率预期也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出现转好,但持续性可能不强。


如果汇率升值持续演绎会不会有调节举措?


交易层面看,6.3是近年低点关口,政策调节层面或有稳预期考虑。


历史情况看,2021年春节前汇率面临升值压力,宏观审慎工具出台进行调节。


如果升值压力持续演绎会加大调节可能性,宏观审慎、预期管理或是手段。


 对后续人民币汇率形势的几点思考?


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大趋势是“出口回归+联储收紧”。


影响汇率升值的季节性因素后续会退潮。


汇率强势可能已进入尾部阶段,但后续即使有贬值压力也不会形成冲击。


汇率与股市:联储收紧背景下A股调整但汇率升值,表现为“大国模式”。


近期美联储紧缩背景下股市下跌、但汇率升值走出独立行情,显示中国资产表现已非小型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小国模式”。


汇率走强、资金流入,反映国际资金仍然看好中国市场。


 

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破6.33 专家:今年人民币双向波动弹性将有所强化


  风险提示:美联储加息节奏超预期,出口下行压力。



人民币兑美元创45个月新高 节前结汇旺季后人民币或面临阶段性贬值压力


2022-01-25  09:02    财联社 



财联社(北京,记者 张晓翀)讯:


周一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升破6.33大关,创2018年4月以来新高。市场人士表示,本周为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周,结汇需求仍将主导汇率走势,人民币汇率还有走强动能,短线需关注人民币汇率持续走升后政策面的变化。


本周国内公布的经济数据偏少,人民币汇率或更多受到国际消息的影响。后续受美联储紧缩型货币政策预期进一步增强,春节前结售汇需求逐渐放缓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升势或有所放缓。



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破6.33 专家:今年人民币双向波动弹性将有所强化



监管部门反复强调,汇率单边走势不可持续


新年后,央行和外汇局对人民币汇率连连表态,表示单边走势不可持续。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近日表示,持续的单边升值或持续的单边贬值,在中国更不可能出现。让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


刘国强并称,影响汇率的因素较多,汇率测不准是必然,双向波动是常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目标,汇率可能在短期偏离均衡水平,但从中长期看,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会对汇率偏离进行纠正。

外汇管理局新闻发布会表示,如果未来全球疫情对国际经贸活动的冲击有所缓和,那么我国经常账户差额可能逐步向常态回归,并且保持在合理均衡区间。同时也指出,自从2021年下半年美联储政策调整预期增强后,在跨境贷款和贸易融资两方面的资金变动都比较平稳,因此未来人民币汇率调整压力也相对较小。


结汇旺季后,人民币可能面临阶段性贬值压力


临近年关,旺盛的结汇需求仍在支撑人民币汇率走强,市场对人民币汇率也存在一定升值预期,但今年人民币汇率面临着中美经济周期错位、出口收入边际走弱等因素的压力,人民币汇率大涨后存在一定纠偏预期。


招商证券宏观团队认为,人民币汇率季节性的根源或来自于我国境内外汇供求的季节性波动。圣诞购物季带来的贸易顺差季节变化,春节前企业财务结算和员工发放奖金等用途使得岁末年初外汇供给较强;年中经济活动旺季采购等需求使得外汇需求较强。而疫情爆发后境外旅行相关的外汇需求下降,可能进一步凸显出年初外汇供给的充裕,从而使得人民币汇率表现更为强势。


中信期货宏观研究员也指出,后续来看,结汇旺季结束后,供求关系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将逐渐褪去。在年前的结汇旺季结束后,人民币可能面临阶段性贬值压力。



财经深一度丨为何说我们有底气应对美联储政策转向?


2022-01-25   潇湘晨报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美联储再度开启了量化宽松政策,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市场狂撒美元,借此对冲疫情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如今,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在高企的通胀与时断时续的经济复苏中,美联储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货币政策。

长期以来,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决定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将引发美元汇率大幅波动,全球资产价格大幅变动,影响国际资本跨境流动。


客观地说,每一次美联储货币政策大幅变动,都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我国,特别是人民币汇率和跨境资本流动。目前,市场已经认定美联储货币政策在2022年转向——逐步退出量化宽松。那么,此次我国又有何底气来应对呢?


在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看来,我国有能力应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调整。她在1月21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产业链、供应链优势更加突出,而且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稳定性显著增强,所以可以较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首先,实体经济的外汇流动保持稳定,杠杆率低。一方面,我国企业的外汇较为充裕,而且主要来自出口创汇。“2020年到2021年境内外汇存款累计增加1600亿美元,这不是加杠杆的资金流入,有利于提升外汇市场的自主调节能力。”王春英说。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跨境贷款和贸易融资等资金流入有限,未来去杠杆的压力不大。从数据上看,2020年二季度到2021年二季度,跨境贷款和贸易融资合计增长8%,远低于2009年到2013年美联储上一轮量化宽松期间年均21%的增速。王春英介绍,2021年下半年,美联储政策调整预期增强后,无论是跨境贷款还是贸易融资,相关跨境资金变动都比较平稳,所以未来调整压力比较低。


 

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破6.33 专家:今年人民币双向波动弹性将有所强化

                大批出口商品车在山东港口烟台港集结等待装船(2021年12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唐克 摄)


其次,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增强。以各国央行、主权财富基金为代表的国际中长期投资者大幅增加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逐渐成为资金跨境流入的重要渠道。


数据显示,2018年到2021年,外资累计净增持境内债券和股票超过7000亿美元,年均增速34%。王春英说,人民币资产与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资产价格、收益的相关度比较低,是国际投资组合分散风险非常好的选择。


目前,外资在我国股市和债市中的占比保持在3%到5%的水平,和日本、韩国、巴西等经济体相比,外资占比都比较低,未来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此外,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外汇市场成熟度不断提升,可以较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


“2018年到2021年,人民币兑美元一年期历史波动率日均3.9%,高于2014年到2015年2.2%的水平。”王春英引用数据分析,当前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这能够比较及时、充分、准确地反映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国内外汇供求状况,有助于市场预期稳定和外汇交易有序发展。(记者刘开雄)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