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业精英·万科集团
2018-5-7 青野鸿蒙
思想解放是改革创新的先导,全球视野,是治国治企的制胜法宝,几百年来,西方一直走在前面,放眼全球开拓市场,打造基地连锁等。财富传奇系列我们精选20个精品行业,挑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家集团向大家介绍,去感受他们的商业传奇,学习他们身上独一无二的价值。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科或万科集团,总部位于中国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路63号万科建筑研究中心,现任董事长为王石,总经理为郁亮。
2012年01月17日,已加入万科十年的重庆公司总经理邢鹏正式离职,成为继徐洪舸、肖楠、刘爱明、袁伯银之后又一位出走的“老将”。万科集团在地产中国网举办的红榜评选活动中,连续三次上榜。2016年7月4日,万科A复牌。2016年8月,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86位。

一、万科概述
万科成立于1984年5月,现任董事长为王石,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万科现有员工16000余人。2007年实现销售金额523.6亿元,结算收入351.8亿元,净利润48.4亿元,纳税53.2亿元。以理念奠基、视道德伦理重于商业利益,是万科的最大特色。万科认为,坚守价值底线、拒绝利益诱惑,坚持以专业能力从市场获取公平回报,是万科获得成功的基石。公司致力于通过规范、透明的企业文化和稳健、专注的发展模式,成为最受客户、最受投资者、最受员工欢迎,最受社会尊重的企业。凭借公司治理和道德准则上的表现,公司连续五年入选“中国最受尊敬企业”,连续第四年获得“中国最佳企业公民”称号。

万科1988年进入住宅行业,1993年将大众住宅开发确定为公司核心业务。至2007年末,万科全国市场占有率为2.1%,业务覆盖到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经济圈为重点的二十九个城市。当年共销售住宅4.8万套,销售套数位居世界前茅,跻身全球最大的住宅企业行列。经过多年努力,万科逐渐确立了在住宅行业的竞争优势:“万科”成为行业第一个全国驰名商标,旗下“四季花城”、“城市花园”、“金色家园”等品牌得到各地消费者的接受和喜爱;公司研发的“情景花园洋房”是中国住宅行业第一个专利产品和第一项发明专利;公司物业服务通过全国首批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公司创立的万客会是住宅行业的第一个客户关系组织。2007年,万科工厂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取得重要进展,位于东莞的住宅产业化基地正式投入运作,并被建设部授牌为“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上海新里程项目20号、21号两栋工厂化住宅楼已向市场推出。同年,万科新开工住房中装修房的比例达到53.4%,这是公司倡导节能环保、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2015年12月6日万科A公告称,钜盛华及其一致行动人前海人寿保险合计持有公司A股股票2,211,038,918股,占公司现在总股本的20.008%,为公司第一大股东。自从1995年华润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之后,时隔20年,万科大股东第一次易主。

(万科现任董事长 王石)
二、万科企业标识中蕴藏的内涵
2007年,万科集团更换LOGO标识。标识语“建筑无限生活”更改为“让建筑赞美生命”。新标识由四个"V"组成。其寓意如下:
1、四个“V”旋转围合而成中国传统民宅中常见的窗花纹样,体现了万科专注于中国住宅产业的业务战略。
2、四个“V”朝向不同角度,寓意万科理解生而不同的人期盼无限可能的生活空间,积极响应客户的各种需要,创造性的为人们提供各种差异化的理想居住空间。
3、四个“V”形状规整有序,象征万科推进更加工业化的全新建筑模式,从而提高住宅质量水准,减少环境污染和材料浪费。
4、四个“V”相互呼应循环往复,代表万科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坚持可持续发展经营理念。
5、四个“V” 鲜艳活泼,寓意万科员工生趣盎然、健康丰盛、充满自信的性格特征。

三、独特的企业理念
建筑为了生命:住宅建筑为了生命而存在,又为了生命而发展。只有在适宜于个人的生活空间中,人们才能更多地感受生命的价值。而人类生命的升华又在呼唤着更安全、更方便、更舒适、更优美、更自然的居住空间。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满足各种人群多样化的居住需要,为人类生命所必需的生活空间提供无限新的可能。
建筑延拓生命:住宅的建筑和使用过程充满了人与环境的对话。优秀的建筑不仅倾听人类生命的呼唤,而且也努力响应自然生命的需要,保持与自然的和谐。在自然生态环境变得异常脆弱的今天,万科一直在探索如何让未来住宅的建造和使用都成为自然生命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正在进行的一些试验将有希望大幅度减少建筑过程的资源消耗,也将帮助人们在住房使用中更多地以与自然和谐的方式使用各种资源。
建筑充满生命:住宅建筑本身可以因扎根于历史、尊重自然、或因其独特创意而让自身充溢着生命。我们看到,很久以前我们前辈留下的住宅到今天还在为我们提供着关于采光、通风、人居交流的设计灵感;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保留更多“都市的记忆”,以便能够更好地领悟历史的沉积,让新的住宅建筑更多地获得与特定土地紧密关联的人文记忆的滋养。 因此万科人越来越以培育生命的心态满怀敬畏地精心建造每一栋住宅。

四、万科效应——品牌塑造
1991年万科开发第一个住宅项目天景花园,提出了“优质服务”的口号。随后,第一任物业管理处经理陈之平走在小区里怀揣抹布,随时清洁小区;时任万科地产总经理的姚牧民喝游泳池水,体现小区客户服务水平的故事被广为传播,万科首创物业管理的服务模式拉开了房地产优质服务的卖点,掀起物业管理浪潮,为众多房地产开发商所效仿。王石从索尼的经验中引进和变通得来的“物业管理”模式和“优质服务”口号的运用和推广,因为首创而迅速形成强烈的影响力,万科的物业管理模式的创立正是其独特的品牌标签。这是万科品牌之路的起始,这个开始使得万科在品牌个性和品牌知名度上获得了双丰收。此后万科在开发新项目时对这一模式的坚持事实上具备了无形的外部传播力,使得万科品牌的印象在市场中得以扩展和加强。

1998年,万科发起创建的客户俱乐部,简称万客会。万客会的诞生同样是一项独特创举,随后这种模式被众多同行或非同行争相效仿。这也带动了万科品牌的有效传播。万客会成为万科品牌的另一标签被市场广泛认同。企业对外传播持续发力,“我们1%的失误,对于客户而言,就是100%的损失”的理念被广为认同、创立接受客户网上匿名投诉的对外完全公开的BBS投诉论坛使得万科品牌印象深入顾客内心、客户微笑年的概念传播更掀起全国性的讨论,这些别具一格的举措,成为万科品牌核心价值成型的有力支撑。 2001年5月,万科委托华南国际公司对上海、北京、深圳三地的房地产开发商品牌状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万科住户认同万科文化和软件部分,忽略了硬件部分和质量的优势;非万科住户对万科的功能性认知胜于情感性认知,未能充分感受万科创造的小区文化。

万科的品牌塑造的不足之处为:品牌定位不够清晰明确,个性不够鲜明,和消费者之间的亲和力不够;而消费者对万科品牌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的产品、服务等功能层面。此后,万科与精信广告有限公司签订品牌合作协议,正式启动品牌整合。把万科品牌的利益点集中在“展现自我的理想生活”,以“以您的生活为本”为品牌核心,提出“建筑无限生活”这一品牌口号。概括出万科品牌的个性:有创见的、有文化内涵的、关怀体贴的。建立品牌识别系统(VI)、品牌管理体系、传播策略及计划后,万科踏入整合营销传播阶段。万科的对外传播更为系统化,效果也更为显著。

五、万科的制度管理
万科在制度和流程管理上有不少创新,把很多具体事务性的工作上升到了制度和流程层面,这些标志着企业系统的健全和成熟。譬如,企业如何对待媒体采访,如何对待媒体的负面报道,就各有一款专门的制度来指引、来规范,制度内容中涉及了负面报道的定义、适用范围和接待负面报道的流程等条款,还有“要避免沟通内容成为采访内容”的字句。在国内很多企业还不太会接待媒体采访时,万科已经把应对媒体不同种类的问题都制度化了。万科制度之规范、条款之专业、逻辑之严密见于字里行间。
万科集团从1988年进入房地产行业,1993年把大众住宅开发确定为公司核心业务,业务覆盖到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经济圈为重点的31个城市。2010年,万科集团正式进入商业地产,多地成立商业管理公司,公司完成新开工面积1248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面积897.7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081.6亿元,营业收入507.1亿元,净利润72.8亿元。

2011年,宣布三大产品线,以住宅开发为主,同时活跃于商业地产领域;2013年2月,与铁狮门房地产公司宣布成立合资公司,万科持合资公司70%股权,铁狮门持30%股权。截止2014年初,万科已经形成万科广场、万科红、万科大厦、万科2049四大商业产品线,在全国有在建、规划18个购物中心项目,商业面积达150 万平方米。
这意味着,万科率先成为全国第一个年销售额超千亿的房地产公司。这个数字是一个让同行眼红、让外行震惊的数字,相当于美国四大住宅公司高峰时的总和。

在企业领导人王石的带领下,万科通过专注于住宅开发行业,建立起内部完善的制度体系,组建专业化团队,树立专业品牌,以所谓“万科化”的企业文化(一、简单不复杂;二、规范不权谋;三、透明不黑箱;四、责任不放任)享誉业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