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国:挺立学界,业界的弄潮人
2018-11-6 青野鸿蒙
李宝国,1939年3月13日在英国伦敦出生,祖籍中国广东鹤山,是香港的望族李氏家族的成员之一,现任香港东亚银行主席,香港行政会议成员,香港立法会金融界代表议员,香港大学副校监。太太是李潘金翠。
他的家族是香港历史最悠久、地位最显赫的传统世家之一,不但成员横跨政治、立法、司法、教育及经济等领域,并在各自领域建树卓越,历经百年,依然基业常青、代代向前。
他所领导的由他家族参与创办的东亚银行则是香港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独立本地银行,不但历久弥新,又大又强,而且以稳健快速的步伐从“香港人的银行”发展向“做中国人的银行”,直至“全球华人的银行”,越来越有力量。
有着逾30年银行家生涯的李国宝和有着近90年银行经营历史的东亚银行,不但是华人金融界的“老字号”,而且是“老字号”中与时俱进的成功代表。如今,东亚银行既是香港本地最大的独立华资银行,也是唯一一家以海外华资银行身份,与其他国际巨头并肩挑战,成为中国内地首批通过本地注册验收的外资银行。

李国宝是李福树的长子,出生于1939年,因为出生几个月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所以,在他才几个月大的时候,全家就从伦敦回到了香港。
和那个时期的很多人一样,李国宝的童年是在战火与动荡中度过。日本占领香港后,李国宝随父母到了澳门,并在那里上幼儿园。直到战争结束才回香港,进入圣保罗书院读书。期间,李福树为了完成因战争耽误的学业,曾专门返回英国攻读特许会计师专业,李国宝和兄弟姐妹们则由母亲李胡紫霞悉心照料。
15岁时,李国宝被送到英国去就读寄宿学校。他也因此成为入读专以培养精英而著称的渥屏咸学校的首位中国人。那时,他不但要学习英文,还要学习中文。母亲则专门为他请了一位中文辅导老师。
父亲希望为他设计一个更有前途,也更符合实际的人生。因此,当李国宝计划继续深造时,父亲却鼓励他务必要学习会计。
在父亲的不断催促下,李国宝进入到著名的会计师行——库伯兄弟会计师行(Cooper Brothers)学习会计。并在那里整整度过一年的时间。那一年里,李国宝虽然勤力,也学到不少知识,却没有感觉到什么乐趣。他回忆说,那些工作基本上可分成两类:或者是审核一栏栏简单无聊的图表数据,或者是干些繁重乏味的体力工作,例如将发送给公司客户的大量账簿和成捆的信件搬到邮政局。

现在回头看,那段时间的工作事实上为他带来了不少的好处。比如,学习到了审计核数的知识、撰写报告的技能以及办公室的行为准则;比如,因为被派到许多公司进行项目审计的机会,而结识了许多商界人士。这些,都无疑为他日后在东亚银行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但当时的李国宝恐怕没有想到这么多。到了年底的时候,他还是决定再向父亲争取,会计这一行并不合适自己,而且向父亲明确提出了自己的下一步安排:打算继续研习数学并进入剑桥大学攻读研究生。
他的努力说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父亲的期望,但并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坚信会计知识重要性的父亲依然要求他,至少要参加并通过特许会计师的中级考试,而且还提出一个比较诱人的奖励计划给他:如果通过考试,就赏他5000元英镑和一辆汽车。
特许会计师的中级考试将在11月举行,而剑桥大学10月份就要开学。既不想违背父亲愿望,又想得到甜头,还想坚持兴趣与理想的李国宝,最终决定要鱼和熊掌两者兼得,而且他找到了办法。

他首先到剑桥大学完成了注册,然后向学校请了几个星期的假,并把争取来的时间全部用在了特许会计师考试的准备上。几个星期的拼搏下来,他不但实现了自己的剑桥梦想,而且通过了会计师考试。至今,他依然还是英国及威尔斯特许会计师学会资深会员、香港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澳洲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
李国宝在剑桥大学攻读获得文学硕士学位(经济及法律)。很有意思的是,他还在学业之外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做得很好,很快乐,很有成就感。
同很多家族成员一样,李国宝有着很好的商业眼光与运作能力,剑桥大学则成为他施展这些特长的第一个平台。
在剑桥大学,每个学生都需要有一辆自行车,以便在分散的不同校区之间便捷地往来。因此,很多新生入学后都要买自行车,很多毕业生也要在离校前卖掉自己的自行车。而且,新生买车和毕业生卖车都是在校园之外进行。新生会直接到商店买车,毕业生的自行车也都是卖给二手商店,然后由商店涨价几倍后再转手卖出。多少年来,这种买卖都被剑桥大学的学生看成是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事情。但李国宝是那种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人,因为他从中看到了商机,并下定决心要把握这个机会。
他很快积极行动起来,并且合理利用了他当时可以调动的一切有利资源。他用累计高达50%的分红权,将学院一位会修车的门房和自行车棚的管理人拉入到自己的旗下,合伙做起收旧车卖旧车的生意。他自己出资,并负责从即将离校的毕业生那里低价收购来旧自行车,然后将收来的自行车交给门房打理一翻、旧车变新车,最后再将翻新的自行车暂时存在学校自行车棚里。待新学年开始时,他就出去开展行销,将存放在车棚的自行车一辆接一辆卖给入校的新生,货如轮转,年仅21岁的李国宝就这样把生意经营得相当成功。

李国宝后来在英国的剑桥大学拿到了文学硕士学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学霸。当时李国宝年仅21岁。在剑桥读书的时候,他就展现了自己的商业天赋。剑桥校区非常大,于是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台自行车。
李国宝去了学校之后,就收购了毕业生的自行车,然后再转手卖给新生。1969年,东亚银行50周年的时候,30岁的李国宝正式加入了东亚银行。这家银行在父亲几兄弟的发展下,已经成为了香港最大的银行之一。李国宝先是在银行担任总会计师,后来又改任助理总经理。
在叔叔李福和退休之后,李国宝正式接手了东亚银行。香港是全球金融的中心之一,银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香港曾经有一家著名的银行廖创兴银行,是跟东亚银行一样久负盛名的华资银行,但是由于经营不善,银行在60年代就发生了挤兑风波,差点倒闭。银行创始人廖宝珊也突发脑溢血而死,廖家足足用了20年的时间才恢复了元气。


东亚银行从创立起就以优质服务而著称,李国宝领导银行后,更将这一传统优势发挥到新的水平。这也与李国宝本身的为人很有关系,很多和李国宝有过交道的人都说,谦恭温和的他总是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拜访和答谢客户是他经常做的功课,如香港SARS最严重时期,他就坚持每天拜访客户,并留出一些时间,亲笔用英文和中文给曾会面的人写信致谢,更是李国宝不改的习惯。人们常说,有怎样的老板,就有怎样的下属。老板都这么为人着想,东亚银行的职员们,自然也会对客户多一份真诚。
服务客户,必须有相应的条件及能力,而且要深具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地满足所需。这也是李国宝关注并擅长的事情。1969年东亚银行为提高服务效率而推出的电脑联网以及后来的首张港币信用卡的发行等等,都是他亲自参与的成果之一。他领导东亚银行以后,东亚银行在金融创新与服务能力建设上,亦取得杰出进步。
如今,东亚银行的产品和服务范围涵盖存款、外币储蓄、零售投资和财富管理服务、楼宇按揭贷款、私人贷款、信用卡产品、电子网络银行服务、银行保险产品、强制性公积金服务、贸易融资、银团贷款、汇款及外汇发展交易等领域。配套设立了个人银行、企业银行、财富管理、投资银行、中国业务及国际业务等部门,可灵活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而且还以提供全面的零售及商业银行服务著称,并设立“显卓理财中心”,提供尊贵的理财服务。

东亚银行不但通过提高职员的服务质素及效率让客户满意,也注重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更加贴近现代人的需求。1999年,东亚银行推出了电子网络银行服务,让客户可透过互联网、流动电话、“面面通电话”、电话及服务机5种电子媒介处理银行财务,同时还透过东亚证券推出了电子网络股票买卖服务,成为香港首家推出网上买卖证券服务的银行。
作为一个高瞻远瞩的领袖,李国宝放眼全球。上任不久,他即把银行事业的对外拓展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并接连在香港之外开设营业据点。同时,李国宝还带领东亚银行进入其他业务领域,成立多家全资附属公司,提供多元化服务,包括:东亚银行(信托)、东亚证券、东亚资产管理、东亚期货、蓝十字(亚太)保险及领达财务等,而且通过从3大国际会计师行收购相关业务,于2002年成立了卓佳专业商务有限公司,让银行成为大中华地区商务、企业及投资者综合专业服务公司的翘楚。

因业绩卓著,1995年,李国宝出任了东亚银行副主席,1997年又被委任为主席兼任行政总裁。
在他的领导下,东亚银行不但发展成为香港最大的独立华资银行,而且将事业线拓展绵延到庞大的内地市场以及东南亚以至英美等国家和地区。如今,东亚银行集团已在全球设有超过200间分行及代表处,包括于香港的逾120间分行和显卓理财中心、在大中华区的50个营业据点,和遍及美国、加拿大、英国、英属处女群岛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国际网络,并聘有逾8900名职员。到2007年6月30日止,集团的综合资产总额达3,432亿港元,并在上半年取得44.78亿港元的总收入和19.11亿港元的税后溢利。

如今东亚银行在李国宝带领下,历久弥新,越来越强,已经从香港走向世界,成为了华人金融界真正的老字号。如今东亚银行已经足足有近百年的历史,东亚银行的市值接近1000亿港币。
2008年,因卷入美国道琼斯内幕交易案,香港东亚银行主席兼CEO李国宝辞去香港特区政府行政会议成员一职。特首曾荫权对此深感惋惜,但接受其请辞。不过,这个案件更大的问题在于引发了对李国宝“有罪”、“无罪”的争论。
而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召集人梁振英对于李国宝请辞也深表惋惜。他说,李国宝一直热心服务社会,在金融服务及教育方面贡献良多。他与其他行政会议成员希望李国宝日后在其他岗位上继续服务香港市民。另外,也有很多银行界人士都支持李国宝继续参选下届立法会,李国宝称,他会慎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