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券商清理整顿•中国资本市场30年
2021-01-06 青野鸿蒙
三十而立,中国资本市场进入盛年。
1990年12月,中国资本市场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体制的关键转轨时代蹒跚起步,孩提之年就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中探索前行,与生俱来就被赋予了改革、创新的使命,“摸着石头过河”成为了历史的必然。在三十年的发展长卷中,中国资本市场搭乘中国经济的巨轮,开始了“向上生长”的旅程,充满暗礁曲折,也充满欢欣鼓舞。它的理念和市场生态在新旧交替中不断完善创新,它的制度建设在兼顾时代性和适应性方面不断突破,行至今日,逐步构建形成了既遵循国际市场惯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制度体系。
回望中国资本市场30年的发展史,既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渐进革新,也是一次“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勇敢尝试。

券商清理整顿,南方证券等被托管或清盘
随着证券市场的结构性调整和持续低迷,2003 年底至 2004 年上半年,证券行业多年累积的风险呈现集中爆发状态。当时 84 家公司存在 1648 亿元流动性缺口,其中 34 家公司的资金链随时可能断裂,证券公司面临行业建立以来第一次行业性危机。2004 年 8 月,证监会召开专题性的全国证券监管工作座谈会,在证券监管系统内全面部署和启动了综合治理工作。2004 年 9 月,券商开始清理整顿,南方证券、汉唐证券、闽发证券、大鹏证券等相继被托管或被清盘。
部分优质券商被国家政策性投资公司托管,建银投资控股南方证券、宏源证券、齐鲁证券、西南证券。中央汇金开始控股申银万国、银河证券,参股国泰君安。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托管广东证券、中国科技证券、中关村证券。
部分优质券商被其他优质券商托管。广发证券先后托管武汉证券、河北证券、第一证券、珠海国投、长财证券等;华泰证券收购亚洲证券、联合证券;光大证券收购天一证券、昆仑证券。经过三年的综合治理,2007 年底全国券商数量大幅缩减到 106 家,行业财务状况得到改善。

德隆系轰然倒下,旗下股票全面崩盘
1986年,德隆创建于新疆乌鲁木齐。2000年初,德隆在上海注册了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 注册人民币5亿元。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德隆逐渐形成了以传统产业的区域市场、全球市场为目标的重组和整合能力。德隆在十年间涉足的领域涵盖制造业、流通业、服务业、金融业和旅游业等十几个行业。公司拥有新疆屯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湘火炬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合金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三个全资公司, 并参股20余家公司。2002年,这些公司实现了销售收入40亿元,上缴利润4.5亿元的辉煌战绩,德隆国际的总资产超过200亿元。然而,德隆在实施并购过程中,由于规模过于扩张,最终导致了资金链断裂,并陷入了财务危机。德隆在鼎盛时期,股价居高不下,股权盘根错节,资产状况隐秘。德隆的不断参股和扩张,导致在危机前参股达200余家公司。这些公司的资产状况并不良好,有的可以勉强维持,有的资不抵债。德隆的目标是实现产业整合, 创造德隆模式,但这种模式却是建立在不断扩张和资金充裕的基础上的,其并没有实现产业整合的目标。
就融资规模而言,德隆在中国的企业界独一无二,而德隆正是凭借这些合法与不合法的融资方式成为庞大的企业集团。2004年4月13日,德隆系老三股之一合金投资(000633)高台跳水,德隆开始步入危机。次日,新疆屯河和湘火炬也相继跌停。在短短一周时间内,德隆股票彻底崩盘,流通市值缩水高达60亿元以上。在随后的4个月内,3只股票就将过去5年的涨幅化为乌有,流通市值从最高峰的206.8亿元跌到2004年5月25日的50亿元, 蒸发了156亿之多, 超过沪深股市总市值的1%。事实上,2004年初,德隆资金链就非常吃紧, 已经无力为旗下股票重金护盘,反而开始放盘出逃。在各界的质疑下,银行开始注意到风险,切断对德隆的资金供应。德隆随即全线崩溃。

以1995年,入主湘火炬、沈阳合金为起点,以2003年为终点,来统计这3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可以看到, 新疆屯河在7年的时间里业务扩大到原来的20倍,年均增加近3倍;沈阳合金在6年的时间里业务规模扩大到原来的22倍,年均增加4倍;而表现最为抢眼的湘火炬, 同样在6年的时间里主营业务收入竟增长140倍,年均增加23倍。这种发展速度的背后却是净利润率的下降,新疆屯河净利润率6年中由27% 下降到5.5%,沈阳合金则从23%下降到6%,湘火炬由18%下降到2.15%,这种没有效率的激进式扩张无疑极大占用了宝贵的资源, 对资金的需求成倍扩大。
德隆的老三股8年间共实施3次配股,募集股份8.7亿元。而上市公司则成了其向银行贷款和股权质押担保贷款的平台。德隆控股的上市公司共有6家,除了老三股外,还有北京中燕、重庆实业和天山股份。德隆系上市公司的资金黑洞超过50亿元。
以德隆入主3家上市公司的前一年(入主新疆屯河 台。以及德隆通过下属公司组建了庞大的金融资产平通过新疆屯河控制了金信信托、新疆金融租赁公司、伊斯兰信托、德恒证券中富证券等,德隆利用这些金融企业大量开展委托理财、挪用信托资金、抽取资本等, 从而获得资金, 涉及资金高达217亿元之多。即使这样仍无法解决德隆的资金饥渴症。先是参股深发展,接着德隆借助增资扩股的机会,进入了昆明、南昌、株洲等地城市的商业银行。德隆进入城市商业银行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做大金融产业,而是,德隆借助下属迷宫般的关联公司之名,从城市商业银行套取资金。而这些资金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短期贷款,被德隆用在了实业的对外扩张上。众所周知,德隆的实业以传统产业为主,回报缓慢。这样的短贷长投,无异于玩火。德隆盘根错节的持股方式、分散的股权、各级公司之间交叉持股的特点为其融资提供了便利,但也正是这些问题才导致德隆陷入危机。借助上市公司, 德隆大量从银行贷款; 借助金融机构,德隆挪用保证金、信托资金、民间非法融资。这样德隆就陷入了一个恶性的循环怪圈,年年的利润都被用来偿付高息,而所借的资金越来越多,只要其中一环稍微出点问题,就有全面崩溃的危险。

政策背景
国务院发布“国九条”
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简称“国九条”),行文5000字,这是自1992年12月17日国务院68号文件下发以来,作为中国最高行政机构的国务院首次就发展资本市场的作用、指导思想和任务进行全面明确的阐述。
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简称“国九条”),行文5000字,这是自1992年12月17日国务院68号文件下发以来,作为中国最高行政机构的国务院首次就发展资本市场的作用、指导思想和任务进行全面明确的阐述。它对发展资本市场的政策措施进行整体部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消息传出,业界一片欢欣鼓舞。这之后,相关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都以此为核心和出发点,“国九条”成为名副其实的证券市场的纲领性文件。
《证券投资基金法》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于2003年12月28日由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了第9号国家主席令公布了这部法律,并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

2004•中国证券市场大事记
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史称资本市场“国九条”。
2004年4月14日,市场著名“庄股”、德隆旗下的新疆屯河、湘火炬、合金投资等3只股票开始崩溃式连续跌停,多年来纵横市场的德隆系轰然倒下,成为资本市场乃至中国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2004年6月1日,《证券投资基金法》施行。
2004年9月4日,券商开始清理整顿,南方证券、汉唐证券、闽发证券、大鹏证券等相继被托管或被清盘。

30年前,深沪证券交易所相继开业,新中国证券市场的大幕徐徐拉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一股票市场到多层次体系,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发展成为参与人数最多、市值规模名列第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提升、影响力辐射全球的大市场。
与欧美资本市场数百年的发展史相比,中国资本市场刚刚走过30年,时间很短,却也因此更加波澜壮阔、风光无限。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上海、成都等地就出现了股票和资本市场的雏形。1986年11月,邓小平将一张面值50元的飞乐音响股票赠送给纽约证交所董事长范尔霖,以此表达中国推进改革、对外开放的决心,一时传为美谈。1990年,深沪两家交易所开业之初,分别只有五只和八只股票挂牌交易,起步卑微,但新中国资本市场自此正式奠基,意义非同小可。
中国资本市场产生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早期市场化程度低、运行不规范等问题较为突出。比如,股票发行采用配额和审批的方式;国有股、法人股暂时不能流通;二级市场缺乏稳定资金来源,庄家操纵成风;上市公司机制转换不彻底,一些公司治理混乱,等等。这些成长中的问题,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逐步深化,制度的日渐完善,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化解,A股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角色,也从最初谨慎试水,中间一度为国企脱困服务,升级到如今在资源配置和高质量发展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枢纽”地位。
回顾过去30年,A股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牛熊转换,曲曲折折的K线图背后,刻画的是一个个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