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资本

News

2001•亿安科技股票操纵案•中国资本市场30年

日期: 2021-01-02
浏览次数: 44

                                     2001•亿安科技股票操纵案•中国资本市场30年

                                                                 2021-1-2   青野鸿蒙


三十而立,中国资本市场进入盛年。


1990年12月,中国资本市场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体制的关键转轨时代蹒跚起步,孩提之年就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中探索前行,与生俱来就被赋予了改革、创新的使命,“摸着石头过河”成为了历史的必然。在三十年的发展长卷中,中国资本市场搭乘中国经济的巨轮,开始了“向上生长”的旅程,充满暗礁曲折,也充满欢欣鼓舞。它的理念和市场生态在新旧交替中不断完善创新,它的制度建设在兼顾时代性和适应性方面不断突破,行至今日,逐步构建形成了既遵循国际市场惯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制度体系。


回望中国资本市场30年的发展史,既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渐进革新,也是一次“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勇敢尝试。


 

 2001•亿安科技股票操纵案•中国资本市场30年


 2001•亿安科技股票操纵案•中国资本市场30年


 2001•亿安科技股票操纵案•中国资本市场30年



神话破灭:“亿安科技”股票操纵事件幕后


“亿安科技”股票曾经从1998年8月的5.6元左右,最高上涨到2000年2月的126.31元,涨幅高达21.5倍,被广大股民誉为中国股票市场的神话。


  “亿安科技”前身为深圳市锦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它于1992年5月7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1999年3月,广东民营企业亿安集团收购了深圳商贸控股公司持有的深锦兴超过四分之一的股权,成为深锦兴第一大股东。同年8月深锦兴公布更名为广东亿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锦兴”股票随之正式更名为“亿安科技”。“亿安科技”股票从1999年10月25日到2000年2月17日,在短短的70个交易日中,股价由26元左右不停歇地上涨,到2000年2月15日,“亿安科技”股价突破百元大关,成为自沪深股票实施拆细后首只市价超过百元的股票,引起了市场的极大震动。


 2001•亿安科技股票操纵案•中国资本市场30年


  中国证监会披露称,“亿安科技”股票的飙升纯属庄家操纵行为。广东的这四家公司自1998年10月5日起,集中资金,利用627个个人股票帐户及3个法人股票帐户,大量买入“深锦兴”(后更名“亿安科技”)股票。持仓量从1998年10月5日的53万股,占流通股的1.52%,到去年1月12日最高时的3001万股,占流通股的85%。同时,还通过其控制的不同股票帐户,以自己为交易对象,进行不转移所有权的自买自卖。


  这些行为正好与“亿安科技”股票价格的飙升启动相吻合。这四家公司通过它们控制的股票帐户进行几乎没有成本的对敲买卖,来影响证券交易价格和交易量,联手操纵“亿安科技”的股票价格,大肆牟利。截至今年2月5日,上述四家公司通过控制股票帐户共实现盈利4.49亿元,股票余额77万股。


  “亿安科技”股票暴跌始自2001年1月中旬。鉴于“亿安科技”股票出现的种种异常行为,中国证监会在2001年1月10日宣布,证监会正在查处涉嫌操纵“亿安科技”股票案,已对持有亿安科技股票的主要账户进行重点监控。受此消息影响,当天,亿安科技股票以42.66元跌停开盘,全天均封死在跌停板上,且成交极度萎缩。“亿安科技”股票在此后接连跌停。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禁止任何人以下列手段获取不正当利益或者转嫁风险:(一)通过单独或者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操纵证券交易价格;(二)与他人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交易或者相互买卖并不持有的证券,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三)以自己为交易对象,进行不转移所有权的自买自卖,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四)以其他方法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第七十四条规定:“在证券交易中,禁止法人以个人名义开立账户,买卖证券。”。


责任人李鸿清、罗健梓、程冰芳、王琦等人共谋集中资金炒作亿安科技股票,他们从欣盛,中百等7家公司划拨资金18亿元,并通过股票质押融资19亿元,开立792个股票账户,进行不转移股票所有权的自买自卖68409笔,交易5555.3895万股,高峰期持股占该股流通总量的87.34%,股价则由7.55元起步,经过一年多的运作,被拉升到126.31元的天价,然后逐步兑现筹码,最终到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查处之时,非法获取暴利达4.6亿元,证券买卖是一种零和游戏,一方的盈利是建立在另一方的亏损基础之上的,操纵亿安科技股票价格的庄家,其四个多亿的暴利,使得众多中小散户投资者倾家荡产,血本无归。2003年3月26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本案。法院判决,李鸿清等五人均构成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判决情况详见下表-略),并没收程冰芳、何新祥、王琦分别以“奖金”形式获得的40万元、l8万元和16万元的非法所得。


 

 2001•亿安科技股票操纵案•中国资本市场30年



猴王集团破产,猴王A戴上ST


2001年,猴王A原第一大股东猴王集团于2月27日宣告破产。使公司对猴王集团公司的债权存在巨 大的不确定风险,导致公司财务状况异常。成为首家因为财务风险巨大且尚未公布年报 就被戴上ST帽子的上市公司。


 

 2001•亿安科技股票操纵案•中国资本市场30年



银广夏特大利润造假骗局曝光


2001年9月1日,万众瞩目、迟迟不露面的“银广夏”2001年中报终于亮相。“银广夏”黑幕终于揭开。


2001年8月3日,《财经》杂志第8期对“银广夏”1999年、2000年业绩严重造假曝光。当日,证监会就派出20多人的核查组,分赴银川、天津、上海三地、就“银广夏”业绩造假,二级市场价格操纵等重大疑点进行调查。


“银广夏”中报公布前夕,证监会核查小组汇聚银川,连开3天会议,最后督促银广厦于9月1日公布2001年中报。


中国证监会9月6日公布的查处结果显示:“银广夏公司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其中,1999年为1.78亿元,2000年为5.67亿元。”据此,“银广厦”的业绩神话终于被“连续两年半亏损”的事实所取代。


“银广夏”神话:一个美丽的传说(编造神话故事)


 2001•亿安科技股票操纵案•中国资本市场30年


 2001•亿安科技股票操纵案•中国资本市场30年


自1999年以来,享有“中国第一绩优蓝筹股”美誉的“银广夏”,已成为中国股市长庄蓝筹股的典范,其主营业务从磁盘转换为农业高科技。


让我们好好来赏玩一下这部美丽的“银广夏”神话:


1994年6月17日上市的“银广夏”,开盘价仅1.64元,不久竟跌破其面价,见低0.98元。(也许,这才是“银广夏”的真正价值?)此后涨涨跌跌,其股价仅在2元以下运作了1年多,是不折不扣的中国股市垃圾股中的一员。


直到1999年9月24日,它的股价才涨升到9.24元一线。上市后的5年间,该股一直在低价股的行列中徘徊。此时的“银广夏”,才是实实在在的“银广夏”。


而神话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演义的。


此后尚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银广厦”到2000年4月,其股价便飚升到了37.89元,涨幅已高达440%。


2000年4月18日,该股在36元附近以10送10大比例除权,除权后股价跌落到18元附近,此后(老庄已赚得钵满盆满,全身而退,新庄开始介入)又开始一路填权,“银广厦”又成为填权板块的领头羊。


到2001年1月15日,该股已填满权,股价再次高达37.99元。若复一下权,该股的价位已高达76元!而累计涨幅已达880%!


公司上市6年来,股本从7400万扩张至50526万,资产总额从1.97亿元狂增至24.3亿元。上涨了1200%!


到停盘时,“银广厦”仍站在高价股行列,市场价格为30.79元,流通市值86.21亿元,总市值155.57亿元。其流通市值仅排在深发展(192亿元)、宝钢股份(90.66亿元)之后,名列两市第三。比四川长虹(80.96亿元)和浦发银行(71.16亿元)还大。


2001年8月8日,三大证券报同时刊登了这样一则耸人所闻的消息:《证监会正式立案稽查银广夏事件》。


就“银广厦”(0557)涉嫌造假事件,中国证监会已于8月3日针对此事正式立案稽查。


 

 2001•亿安科技股票操纵案•中国资本市场30年


 2001•亿安科技股票操纵案•中国资本市场30年



 2001•亿安科技股票操纵案•中国资本市场30年


“银广厦”问题出在哪里?


《财经》杂志第八期撰文指出:


“银广夏”年报中的利润增长,主要来自该公司的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


该设备由德国引进,产品亦供向德国。


1998年年报显示,公司子公司天津广夏与德国诚信贸易公司有供货协议,形成销售收入23971万元,形成利润15892万元。占到公司当年利润的76%以上,使得当年每股收益实现0.51元,2000年称出口达1.8亿马克(约7.2亿人民币),2000年每股收益达到0.819元,荣登中国十大绩优股、十大低市盈率个股前列。


公司2001年3月1日又称与德国诚信公司签订连续3年总金额为60亿元的萃取产品订货总协议,据此粗略计算,公司2001年每股收益将达2至3元,成为两市业绩之最。幸亏骗局被揭穿,真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据《财经》杂志披露,公司1999年出口额仅480万美元(“银广夏”自己声称2.3971亿元),2000年度出口额只有3万美元(“银广夏”自己声称为1.8亿马克,约7.2亿人民币)!


骗局竟如此轻易地就能揭穿!骗局的漏洞竟如此明显!人们经调查获知,银广夏从1999年开始在市场上散布的“利润神话”全系子虚乌有。造假之胆大包天,造假之恶劣,以至于斯!真让人愤怒失语!


“银广夏”1999年和2000年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19倍和2.28倍,如此飚升业绩最大得益的是二级市场上炒作的庄家。该股以惊人的涨幅居2000年沪深两市涨幅第二名,流通市值2000年由19.6亿元增至106.4亿元。增幅超过500%!


 2001•亿安科技股票操纵案•中国资本市场30年


中国股市遭遇信任危机


回首十年中国股市,我们时时会看到“银广夏”之流的骗子身影。“银广夏”事件几乎让我们立即联想到了1997年2月28日的“琼民源”事件,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银广夏”事件的爆发,给本来就处在弱势的中国股市雪上加霜,给人最强烈的冲击是;中国股市究竟什么是真的?中国股市还有绩优股吗?中国股市真的到处都是陷阱吗?“银广夏”毁掉了投资人心中仅存的那点神圣的东西。


一个毫无信任可言的股市,谁又敢入市投资?从来就是靠人气支撑的股市,还会剩下些什么人?


哀莫大于心死!


“银广夏”案,仅仅只是一桩民事索赔案?


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对此案中国证监会的高层领导人均态度明确、措辞严厉地发表了讲话。证监会主席周小川日前指出,对证券市场上存在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要严厉打击,正在筹备成立稽查二局。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高西庆日前指出:证监会鼓励其合法权益受侵害的中小股东联合起来,充分利用现有民事诉讼法律机制,提出损害赔偿之诉,把违法的董事会、董事和总经理等高级主管人员,承销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及其相关责任人员送上法庭。


然而到目前为止,上市公司造假或欺骗中小股东的违规行为却比比皆是。“PT红光”、“PT郑百文”、“ST康赛”、“蓝田股份”等一批公司,都曾在上市过程中造假。对于造假违规案,至今还没有一名投资者受法律保护而得到经济赔偿。


“银广夏”案,不仅仅只是一桩民事索赔案。“银广夏”天津公司(不仅是银广夏天津公司)无疑已构成刑事犯罪。


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在就“银广夏”立案稽查情况发表谈话时表示,对涉嫌犯罪的有关责任人员,中国证监会已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2001•亿安科技股票操纵案•中国资本市场30年



政策背景


国务院发布国有股减持暂行办法


国务院2001年6月12日发布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证监会出台新退市办法


2001年2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对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的条件、程序和信息披露做了规定。这个办法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具备了可操作性。今年,已经有PT水仙、PT粤金曼和PT中浩3家上市公司终止上市,市场反映平稳,说明我国证券市场建立退市机制已经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同年12月中国证监会在总结退市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实施过程中的有关情况和各方面的反映,对《实施办法》进行了修订,发布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新的退市办法在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的批准权限、批准程序、股票交易等方面进行了重要修改。


 

 2001•亿安科技股票操纵案•中国资本市场30年



2001•中国证券市场大事记


2001年2月,境内居民获准可投资B股市场。


2001年6月14日,国有股减持办法出台,沪指创下此前11年来新高2245点,直到7月13日,股市仍在高位盘整。


2001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实施,股市开始暴跌。


2001年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


2001年10月22日晚9时,中央电视台报道,国有股减持办法暂停,证监会宣布首发增发停止国有股出售。


30年前,深沪证券交易所相继开业,新中国证券市场的大幕徐徐拉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一股票市场到多层次体系,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发展成为参与人数最多、市值规模名列第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提升、影响力辐射全球的大市场。


 

 2001•亿安科技股票操纵案•中国资本市场30年



与欧美资本市场数百年的发展史相比,中国资本市场刚刚走过30年,时间很短,却也因此更加波澜壮阔、风光无限。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上海、成都等地就出现了股票和资本市场的雏形。1986年11月,邓小平将一张面值50元的飞乐音响股票赠送给纽约证交所董事长范尔霖,以此表达中国推进改革、对外开放的决心,一时传为美谈。1990年,深沪两家交易所开业之初,分别只有五只和八只股票挂牌交易,起步卑微,但新中国资本市场自此正式奠基,意义非同小可。


中国资本市场产生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早期市场化程度低、运行不规范等问题较为突出。比如,股票发行采用配额和审批的方式;国有股、法人股暂时不能流通;二级市场缺乏稳定资金来源,庄家操纵成风;上市公司机制转换不彻底,一些公司治理混乱,等等。这些成长中的问题,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逐步深化,制度的日渐完善,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化解,A股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角色,也从最初谨慎试水,中间一度为国企脱困服务,升级到如今在资源配置和高质量发展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枢纽”地位。


回顾过去30年,A股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牛熊转换,曲曲折折的K线图背后,刻画的是一个个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的脚印。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