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上交所推出股票账户•中国资本市场30年
2020-12-20 青野鸿蒙
三十而立,中国资本市场进入盛年。
1990年12月,中国资本市场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体制的关键转轨时代蹒跚起步,孩提之年就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中探索前行,与生俱来就被赋予了改革、创新的使命,“摸着石头过河”成为了历史的必然。在三十年的发展长卷中,中国资本市场搭乘中国经济的巨轮,开始了“向上生长”的旅程,充满暗礁曲折,也充满欢欣鼓舞。它的理念和市场生态在新旧交替中不断完善创新,它的制度建设在兼顾时代性和适应性方面不断突破,行至今日,逐步构建形成了既遵循国际市场惯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制度体系。
回望中国资本市场30年的发展史,既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渐进革新,也是一次“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勇敢尝试。

上交所推出股票帐户
199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授权,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建立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这是建国以来内地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试营业。王健、禹国刚先后被深圳市政府任命为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深交所成立初期是归属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管理,1993年4月1日深圳证券管理委员会成立以后管理归属由人民银行划归深圳证券管理委员会。
1991年7月1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股票帐户,逐渐取代股东名卡。

第一只可转换企业债券琼能源发行
1991年8月1日,第一只可转换企业债券琼能源发行。
绿景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原名海南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月3日变更为恒大地产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5月20日更为现名。
该公司系于1991年5月经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琼府函(1991)38号文批准,在海口新能源有限公司基础上改组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5月23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批准,向社会公众发行人民币普通股14,154,298股, 1992年至1995年期间,公司通过利润转增股本、配售股票以及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债转股等方式,共增加股本94,276,190.00元。

深圳市政府筹集2亿元资金救市
面对股市的狂热上涨,1990年11月,深圳市政府又加码股市调控措施,涨幅限制再减半,到千分之五,印花税加倍,双向征收。市场上一些党政干部开始抛售股票,同时市场传出将开征差价税等谣言,市场开始大幅下跌,深圳股市从1990年12月开始了长达9个月的下跌,总市值下跌幅度20%。1991年9月6日,深圳股票指数跌至397.67的历史低位。当时有股民1990年10月250元买入深圳金田,到1991年8月已跌至60元。
深圳证券交易所于1990年12月1日试营业,1991年4月3日深圳股票指数发布,当天基数为1000。有些难堪的是,指数发布后,就开始连日下跌。受政府调控余波的影响,深圳股市跌跌不休。市场上只有卖盘没有买盘,成交量非常稀少。1991年4月22日,市场恐慌到了极点,所有人都在卖,没有一人买,市场只有卖盘没有买盘,全天成交为零。成交为零也是中国股市历史的一大奇观。
深圳证券交易所在1991年7月10日召开了救市会议,探讨如何挽救股市。深交所向深圳市政府提出建议,由深圳市政府直接出资,入市购买股票。但深圳市政府入场意愿不强,更希望由企业入场救市。在8月19日,深圳市政府召开各企业代表会议,商讨如何救市。深圳市政府希望动员企业入场救市,与会的企业只开会不表态,会议没有取得成果。8月21日,深圳市副市长张鸿义再度组织企业家开会,重谈“救市”议题,但是仍无人吭声。8月23日、25日,又继续邀请企业家参加“救市”会议,依然没有成果。
8月26日,深交所副总经理禹国刚将《关于“调节基金”入市的建议》上报深圳市政府。深圳副市长张鸿义当即对《建议》进行批示表示同意。随后深圳市委书记李灏也表示同意。
1991年9月7日,深圳市政府筹集2亿元资金,开始绝密救市。救市行动的总指挥是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副总经理禹国刚和深圳股市调节基金负责人金明。
9月7日,深发展开盘13.7,救市资金只买深发展,将股价托到收盘13.85。9月9日,深发展开盘依然是13.7,救市资金挂单5000手买入,很快被市场的卖盘吃进。救市资金持续挂单5000手买入,收盘深发展报收13.9。9月10日,深发展再次被市场抛盘砸到13.7,救市资金继续在13.7点位上挂单5000手买入。在13.7的点位上有多少卖单就吃进多少。最终深发展报收13.95。
市场逐渐察觉到有资金在托市,原先抛售的股民开始逐渐转为买入。9月12日,深发展报收14.5,到10月3日,深发展涨至16.10。从10月开始,股民开始疯狂买入,11月29日,深发展股价报收29元,在短短2个月的时间内,股价上涨了211.6%.。
受深发展股价上涨的带动,深证成指由低位上涨至1991年11月的1206.38点,较低位上涨303%。

1991•政策背景
1991年7月1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向社会公布上海股市8种股票的价格变动指数。
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
中国证券业协会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设立的证券业自律性组织,属于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接受中国证监会和国家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于1991年8月28日。20余年来,协会认真贯彻《中国证券业协会章程》,在中国证监会的监督指导下,团结和依靠全体会员,切实履行“自律、服务、传导”三大职能,在推进行业自律管理、反映行业意见建议、改善行业发展环境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发挥了行业自律组织的应有作用。
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由全体会员组成的会员大会,理事会为其执行机构。中国证券业协会实行会长负责制。截至2018年10月,协会共有会员440家,其中,法定会员131家,普通会员230家,特别会员79家;共有观察员779家。
协会的宗旨是:在国家对证券业实行集中统一监督管理的前提下,进行证券业自律管理;发挥政府与证券行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会员服务,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维持证券业的正当竞争秩序,促进证券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推动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中国证券业协会章程》明确了协会在以下三方面的主要职责:
依据《证券法》的有关规定,行使下列职责:教育和组织会员遵守证券法律、行政法规;依法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向中国证监会反映会员的建议和要求;收集整理证券信息,为会员提供服务;制定会员应遵守的规则,组织会员单位的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开展会员间的业务交流;对会员之间、会员与客户之间发生的证券业务纠纷进行调解;组织会员就证券业的发展、运作及有关内容进行研究;监督、检查会员行为,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协会章程的,按照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依据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有关要求,行使下列职责:制定证券业执业标准和业务规范,对会员及其从业人员进行自律管理;负责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执业注册;负责组织证券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保荐代表人及其他特定岗位专业人员的资质测试或胜任能力考试;负责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投资者进行注册和自律管理;负责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事后备案和自律管理;负责场外证券业务事后备案和自律管理; 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其他职责。
依据行业规范发展的需要,行使下列自律管理职责:推动行业诚信建设,督促会员履行社会责任;组织证券从业人员水平考试;推动会员开展投资者教育和保护工作,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推动会员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的提高,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开展行业科学技术奖励,组织制订行业技术标准和指引;组织开展证券业国际交流与合作,代表中国证券业加入相关国际组织,推动相关资质互认;对会员及会员间开展与证券非公开发行、交易相关业务活动进行自律管理;其他涉及自律、服务、传导的职责。

30年前,深沪证券交易所相继开业,新中国证券市场的大幕徐徐拉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一股票市场到多层次体系,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发展成为参与人数最多、市值规模名列第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提升、影响力辐射全球的大市场。
与欧美资本市场数百年的发展史相比,中国资本市场刚刚走过30年,时间很短,却也因此更加波澜壮阔、风光无限。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上海、成都等地就出现了股票和资本市场的雏形。1986年11月,邓小平将一张面值50元的飞乐音响股票赠送给纽约证交所董事长范尔霖,以此表达中国推进改革、对外开放的决心,一时传为美谈。1990年,深沪两家交易所开业之初,分别只有五只和八只股票挂牌交易,起步卑微,但新中国资本市场自此正式奠基,意义非同小可。
中国资本市场产生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早期市场化程度低、运行不规范等问题较为突出。比如,股票发行采用配额和审批的方式;国有股、法人股暂时不能流通;二级市场缺乏稳定资金来源,庄家操纵成风;上市公司机制转换不彻底,一些公司治理混乱,等等。这些成长中的问题,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逐步深化,制度的日渐完善,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化解,A股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角色,也从最初谨慎试水,中间一度为国企脱困服务,升级到如今在资源配置和高质量发展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枢纽”地位。
回顾过去30年,A股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牛熊转换,曲曲折折的K线图背后,刻画的是一个个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