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资本

News

中科招商摘牌前的疯狂

日期: 2017-12-28
浏览次数: 44

中科招商摘牌前的疯狂

 

2017-12-26 青野鸿蒙

   

   中科招商是一款IOS平台的应用软件,可以实时发布语音文字信息,观看远端实时会议室,而今天财经新闻里的中科招商集团则是一个综合型投资集团。但在12月26日,他们即将摘牌。


中科招商摘牌前的疯狂


 12月25日是中科招商投资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的最后一个交易日。

  早盘,中科招商高开后一度大涨近40%,但盘中突然闪崩,一度跌逾40%,如此往复多次,盘中振幅超100%。值得一提的是,在异常交易信息中,该营业部在11月15日和21日的几笔买入(交易价格均为0.7元/股,总计约75.5万元)恰逢中科招商股价大涨,而据该数据源显示,“广发证券中山兴中道营业部” 开户机构主要为吉富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吉富创投”)。

截至收盘,中科招商涨41.86%,报0.61元/股,成交量达8146.74万。

12月15日,全国股转系统发布公告称,经进一步审查,2家挂牌私募机构不符合整改要求被强制摘牌,其中,中科招商在列。12月26日起中科招商将终止股票挂牌。


中科招商摘牌前的疯狂


 对于中科招商没有达到整改要求的具体情况,中科招商董事长单祥双12月15日在集团内部会议上做出解释:“中科招商作为综合型投资集团,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只是公司的一部分业务,特别是公司定向增发后,直接投资比重大幅度上升,直投收益扩大,导致私募业务收入占比不足80%。”

  中科招商公布的自查整改结果显示,“根据2016年经审计的财务数据,公司的管理费与业绩报酬之和占收入来源的41.39%。”而私募整改要求中第一项要求:“管理费收入与业绩报酬之和须占收入来源的80%以上。”

  在上周的4个交易日中,中科招商的股价经历大幅下跌,跌幅累计达44.16%,总市值也下降约为46.6亿元。


中科招商摘牌前的疯狂

(12.25日晚)

  12月22日晚间,中科招商发布公告称,董事会通过了关于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五条议案,其中分红方案中提到,自2017年开始,连续五年,按不低于可分配利润的20%向股东进行现金分红。

  中科招商公告显示,以上五项议案已经获董事会通过,但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今天中科招商的上涨和22日发布的公告有一定关系,但是关系不大,把利润进行分红只是形式大于实质,对市场的影响比较有限。”

  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认为,中科招商在最后一个交易日反弹是比较正常的,而且股价上涨的并不多,主要是上周跌得太厉害,估值被严重低估,一些愿意长期持有股权的资金就会有意愿进来,毕竟现在进入也是一次机会。

  单祥双在上述集团内部会议上表示:“在新三板终止挂牌对中科招商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挫折,但我们已经着手开始登陆其他资本市场的相关工作。“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根据中科招商此前公告,在2018年1月2日将召开的2018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除了审议上述五项议案,还将审议《关于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并由董事会确定授权人士开展登陆其他资本市场相关事宜的议案》。

 


中科招商突遭摘牌 投资者独吞疯狂后的苦果?

2017-12-24 07:08:14 来源: 经济观察报(北京)

12月21日早九点,王佳(化名)和来自杭州等地的几位中科招商(832168.OC)的投资者一起出现在北京金融街金阳大厦门口,希望向股转系统提交自己对中科招商摘牌事件相关请求。此刻,距离中科招摘牌离开新三板市场还有两个完整的交易日。据王佳透露,在几百名投资者组建的维权群里,还有人表示会继续到监管机构处表达自己的诉求。

王佳是中科招商2700余名投资者中的一位,成为中科招商股东是在2015年,中科招商作为新三板市场的明星股,定增份额一票难求,清仓了A股的股票,王佳才和几个朋友一起凑到了8000万元的门槛价,拿到入场券。

12月15日,全国股转系统公告称,挂牌私募机构中科招商因不符合整改要求被强制摘牌。

在公司最新发布的说明公告中,中科招商表示,与上市公司被退市不同,公司被摘牌是监管层在私募基金管理行业挂牌新三板收入标准方面出现了新规,并不是由于企业自身问题。

12月22日,在股转系统召开的分层制度以及交易制度改革发布会上,股转系统副总经理隋强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回应:三板市场从建设到至今,巨大的进步在于,探索尝试一个能进能出的市场,所以,能进能出也是三板的一大特色。考虑到市场特色,新三板试图建设成一个以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客户的市场,能进能出的市场。所以新三板投资者保护的任务,不能简单等同于普通交易所的中小投资者的保护。而在股转系统总经理李明看来,市场不能只能上不能摘,摘牌与投资者保护并不矛盾。

而就在股转系统召开发布会的同时,中科招商发布了新的公告,称公司于2017年12月22日召开了第二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保证投资者的知情权的议案》以及《关于保证投资者的分红权的议案》,方案显示,自2017年度开始,连续五年,按不低于当年可分配利润的20%进行现金分红,从而充分保障全体股东及时分享公司经营成果的权利。

从2015年3月20日正式挂牌新三板,到2017年12月15日被强制摘牌,2年零9个月时间里,中科招商演绎了多个角色:市场政策的得益者、三板的定增王、A股的囤壳王以及新三板的私募时代的“谢幕者”。

或许,中科招商的疯狂只是新三板市场草莽时代的缩影,彼时三板成指和三板做市在上线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冲上迄今以来的最高点,资金蜂拥而至。潮水退去,股转的一个摘牌决定,使得投资者盲目的参与、机构和企业的疯狂,呈现在市场面前。

突遭摘牌

12月15日,股转系统公告称,2家挂牌私募机构中科招商、达仁资管(831639.OC)不符合整改要求,将于12月26日起终止挂牌。

此前一天,同样为挂牌私募的银纪资产、富海银涛和拥湾资产先后发布自查整改报告,宣布其存在不符合自查整改条件情况。与此同时,三家私募还发布了终止挂牌的风险揭示公告,按要求规定,三家公司将于后天复牌,7天后正式强制摘牌。

12月19日,被强制摘牌的第一个交易日,中科招商的股价收盘于0.6元/股,换手率2.88%,全天成交1.92亿股,成交额1.02亿元,而就在股转系统官网上,挂着0.3元/股的买入报价。12月22日,中科招商摘牌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盘面价格0.43元/股,公司的总市值46.56亿,一周之内,中科招商的市值蒸发了36.8亿。而就在2015年初,公司的市值一度高达1300亿元。

“上周五公告出来,我们一下就懵了,到现在不知道怎么去做,想维权却不知道找谁。”王佳说,自己是做实业出身,2015年清仓了A股的股票,把钱投入中科招商,虽然公司在公告中发布了收集股东提案的途径和联系方式,但自己还是打算当面递交提案,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诉求。21日下午三点,王佳终于将提案送至中科招商公司,但当看到公司大厦楼下的保安时,还是觉得有些不舒服。

王佳表示,经过与其他投资者的沟通,大家得出几点共识。首先,希望有更多的时间来维权。“如果7天后就停牌,真正的交易日只有5个,停牌后中科招商从公众公司变为非公众公司,我们的权益就更难维护了。”其次,中科招商目前对王佳等小投资者大门紧闭,希望股转系统能及时与中科招商沟通解决,中科招商公告中计划于1月2日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仅有一个议案,即海外上市授权,并无对中小股东的权益保护,“有投资者去中科招商提交议案,却未能成功”。最后,投资者希望可以联合股转系统、承销券商和中科招商成立委员会共同受理和解决中小投资者问题。

王佳称,选择和几个投资者到股转系统表达诉求的原因,除了希望股转公司对中科招商施压尽快解决问题外,还想得到股转的一个说法,“中科招商问题的关键在于股转系统用新出台的法规,去约束已挂牌的公司。中科招商怎么下跌亏损是市场的事儿,投资者可以接受。但摘牌决定根本不在当初的投资预期之内。希望股转公司对此做个说明,并落实赔偿机制及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措施”。

因私募基金管理机构频繁融资,融资金额和投向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2015年12月下旬,证监会突然叫停私募等类金融机构的挂牌融资,自此拉开了私募机构整改的序幕。如今,5家私募机构被摘牌,象征着为时两年私募机构挂牌、融资的整改和管理终于落幕。拥有2700余户股东的中科招商,成了新三板私募时代最后一个谢幕者。

2016年5月27日,股转系统发布《关于金融类企业挂牌融资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重启私募挂牌,在当时挂牌条件基础上新增8个挂牌条件,并要求已挂牌私募自查,不符合的要在一年内整改,未按期整改或不合要求的将被摘牌。

2017年10月27日,股转系统再度下发《关于挂牌私募机构自查整改相关问题的通知》,要求挂牌私募机构在2017年11月10日前向股转系统提交整改报告。不符合自查整改条件的挂牌私募机构应同时披露终止挂牌的风险揭示公告。

当年疯狂

中科招商摘牌前的疯狂

李萍(化名)也是中科招商维权投资者中的一员,同样,李萍也是2015年中科招商定增的参与者之一。由于资金量较小,且没有新三板账户,李萍通过购买机构产品进行参与。“在2015年三四月份的时候,因为A股已经走得比较高了,就开始谨慎起来,恰逢有投资经理向自己推荐中科招商的定增产品,便与两位亲友凑齐了110万元,购买了定增产品。”

据李萍介绍,她所购买的是一只名为“中融鼎新-白羊新三板投资基金1号”的产品,基金规模1亿元,投资年限为1+1模式。在中科招商2015年4月8日的定增认购公告上,经济观察报记者发现,中融鼎新-白羊新三板投资基金1号出现在定增机构名单中,公司认购1115万股,认购金额20070万元。

在李萍提供的宣传推介资料上,一段话格外醒目:2015年3月20日挂牌新三板的中科招商,买价一路攀升,截至3月25日,买价最高报至50元/股,无卖出挂单。至此,假设按照50/股成交价格计算,挂牌后首次定增的18元/股的定增价在不到一周时间内已获得了远超100%的浮盈,新三板创富效应可见一斑。


中科招商摘牌前的疯狂

2015年日,中科招商发布权益分派实施公告,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50股,公司总股本由18.04亿股增加至108.28亿股。以此计算,李萍的持股成本平摊至3元左右。李萍并没有等到50元每股的价格的交易机会,她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事后才知道,协议转让交易制度下,投资者和投资者之间是可以协定转让价格的,而其在盘面所看到的股票价格,或许并不能体现真正的公司价值。

王佳是中科招商定增的直接参与者。2015年初,A股市场逐渐走高,不少资金开始涌向新三板市场。彼时,扩容后的新三板市场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企业和机构热情空前高涨,尽管有500万投资门槛,还是有不少尝鲜的个人投资者通过过桥资金等手段参与进来。

中科招商摘牌前的疯狂

作为机构销售眼中的“中国最优秀的私募基金管理与股权投资机构”,中科招商与九鼎投资成了这个市场的明星股,定增分额一票难求。“当时一个朋友说中科招商项目不错,但是由于认购太过火爆,参与需要门槛,就清仓了A股股票,和几个朋友凑了8000多万并以自己的名义参与了进来”,王佳称,就这样,他成了中科招商定增投资者中为数不多的个人投资者之一。其回忆,在彼时承销机构机构的红酒推介会上,看到了公募一哥、一姐的站台,自己心里是捡到宝一样的窃喜。

中科招商摘牌前的疯狂

一位市场参与者表示,中科招商也给不少机构带来赚钱机会,有机构拿到定增份额,再溢价出售,还有的用超募资金炒股;人傻钱多的时代过去,只有中介机构赚的盆满钵满。中科招商被市场称为“新三板定增王”。

还未挂牌,中科招商因在招股书中添加了一份90亿元的非公开发行计划,其一度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2015年9月,中科招商曾欲定增募集不超过300亿元。11月3日,其推出135亿的新融资计划。12月底证监会出手叫停私募机构挂牌与融资,公司400多亿的融资计划戛然而止。

挂牌前夕,公司曾先后两次融资23.5亿元,挂牌不久,将90亿元的融资计划改为50亿元,两个多月后,50.32亿元的募资就已到账;而为了设立新的基金并增加GP出资额,中科招商又在悄然募集了35亿。王佳和李萍也是在这个时候参与进去的。

刘峰(化名)也是去股转系统表达诉求的投资者之一,2015年4月,他购买了中欧基金旗下的“中欧盛世蓝石新三板1号”新三板基金产品,该基金主要通过大业信托旗下的新三板信托产品投资中科招商的定增。

经历了迅速扩容的新三板,在2015年体量不断壮大,据股转系统数据显示,2015年新三板融资金额为1216.17亿元,全年股票发行次数为2565次。融资额度不仅远超2014年新三板融资数据,更一举超越创业板。而在这些融资中,中科招商的近百亿融资格外显眼。

怎样的中科招商?

12月16日,中科招商公布了15日晚间董事长单祥双在内部会议上的讲话。单祥双解释了被摘牌的原因并称下一步将着手开始登陆其他资本市场的相关工作。

单祥双称,公司作为综合型投资集团,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只是一部分业务,特别是公司定增后,直投比重大幅度上升,收益扩大,导致私募业务收入占比不足80%。由于集团作为挂牌公司主体,仅集团在管存续基金就60多支,根据基金管理合同,变更基金管理人需要全体投资人的认可,公司在短时间内无法清算基金或变更这些在管基金的管理人,集团作为整改核查对象,无法注销集团的基金管理人资质,最终不能达标。

统计数据显示,从事私募业务的新三板公司有26家,在值得注意的是,在通知下发后,不少私募公司采取绕过管理条例或者“断尾求生”变更基金管理人等方法来进行整改。一年多的时间里,从结果看来,大部分公司完成了整改。

一位接近股转系统的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中科招商摘牌是新三板公司落实国家战略、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安排,早年间一些PE公司的挂牌确实推动经济发展,但个别PE公司有脱实向虚的倾向,挂牌的私募基金性质也逐渐演变成公募基金,这是不符合国家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把控风险的要求的。

中科招商还被称为“A股壳王”。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其一度成为市场上疯狂的扫荡者。两个月就先后举牌了16家上市公司。今年以来,公司不断减持上述股票,回归创投主业。

刘峰称,他不知道不达500万门槛的自己参与到这个市场,除了冲动和不理性外,和制度与当时的监管环境有多大关系。一场狂欢游戏过后,只想尽最大可能性弥补自己的损失。

上述接近股转系统的人士称,股转公司在指导相关公司摘牌的过程中,一直把投资者的权益维护放在第一位考虑。前期在做摘牌安排时已和相应主管券商和公司做了明确要求。

12月22日,中科招商发布公告,董事会通过了《关于保证投资者的知情权的议案》、《关于保证投资者的分红权的议案》、《关于保证投资者的决策参与权的议案》以及《关于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议案》。在分红议案中,中科招商表示,将自2017年度开始,连续五年,按不低于当年可分配利润的20%进行现金分红。

数据显示,中科招商2016年总营收为4.8亿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05.8万元,同比下降99%。而在今年10月27日,中科招商发布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6亿元,净利润2亿元,同比增长47%。刘峰表示,“一年就算三个亿,两成是六千万,再除以108亿股,自己30余万股分不到2000块。“

记者与光大证券联系,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主要是负责收集投资者的诉求向中科招商转交,并向光大证券领导和股转公司监管员汇报,具体不方便接受采访。


单祥双

中科招商摘牌前的疯狂

中国著名投资家、企业家,现任中科招商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曾毕业于厦门大学会计系、社科院研究生院,曾先后任职于国家教委系统、国家交通部系统、招商局集团(北京公司)、招商证券。200012月至今创办中科招商并出任总裁;2006年至今任中科招商董事长。现同时兼任中国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联席会长、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股权投资基金50人论坛秘书长、北京PE协会副会长、北大创业投资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等社会职务。曾荣获行业内诸多荣誉,2012年被《上海证券报》评为金融资卓越投资家第一名。

 

中科招商摘牌前的疯狂


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招商)成立于2000年底,是中国首家经政府批准设立的大型人民币股权投资基金专业管理机构。公司管理总部设在北京,注册资本11.3亿元人民币,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总裁是著名投资家单祥双先生。中科招商的成功设立开启了我国股权投资行业基金管理的先河,被业界称为中科招商模式,该模式业已成为我国股权投资基金行业的主流模式。

 

行业探索



中科招商摘牌前的疯狂


为推动中国创业投资行业的发展,早在1999年在深圳招商证券工作期间,单祥双同志就提出组建中国首家民间创业投资研究机构的方案。在北京大学厉以宁教授等支持下,仅用一个月时间就成功组建中国首家民间创业投资研究机构——北京大学创业投资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

 

理论推动

2004年在国家发改委支持下,中科招商联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资本市场研究会、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中国保险学会、国家开发银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后加入)等机构组建中国股权投资基金50人论坛,先后就股权投资基金行业发展与政策支持国企改制与股权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在中国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并形成了有关政策建议,为推动我国股权投资基金行业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中科招商摘牌前的疯狂


行业试点

 

单祥双同志积极参与起草了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2007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组建山西能源产业基金等十大试点产业基金,批复中科招商与山西省政府联合发起设立并受托管理山西能源产业基金。

 

行业建设

 

随着中国创投行业的迅猛发展,为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发展,2010年,单祥双同志积极参与组建了由国家发改委支持的中国创投行业唯一经政府批准的全国性协会——中国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并出任联席会长。

 

业绩显著

 

中科招商摘牌前的疯狂


单祥双始终坚持以股权投资基金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理念,勇于实践和创新。经过十多年发展,单祥双领导的中科招商在全国主要经济地区建立了20多个省级区域总部,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基金业务和投资业务,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并创造了多项全国股权投资行业的第一:

基金业务方面:发起设立并受托管理全国首支人民币股权投资基金——中科招商一期基金;发起设立中国首支乡镇基金——中科周庄基金;发起设立中国首家女企业家基金——中科巾帼基金;发起设立中国首支广电文化产业基金——中科安广基金等;基金数量和规模全国领先。

投资业务方面:出资20亿元投资广东有线网络,创造了单笔最大投资额;2010年当年完成投资62个项目,2011年完成投资110多家项目,其数量和规模全国领先。

 

投资回报方面:201012家企业成功上市,201111家企业成功过会或上市,平均回报倍数远远高于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

 

行业盛誉

 

在单祥双领导下,中科招商曾荣获行业内诸多荣誉,2012年被ChinaVenture评为“2011年最佳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第一名,被上海证券报评为金融资*卓越投资机构,单祥双本人被评为金融资卓越投资家第一名等。

2011年底,单祥双认为,中国股权投资行业将会呈现大发展、大差距、大调整、大繁荣等四大特点,五年至十年时间内,有望发展成为中国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金融产业。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