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波动:主要受投资者预期和情绪影响
2022-04-26 青野鸿蒙
市场机构研判A股中长期机会显现
2022-04-26 来源:中国证券报
4月25日A股市场低开低走,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下跌5.13%、6.08%、5.56%,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收盘报2928.51点。市场成交量较之前有所放大,两市成交额超8900亿元,其中沪市成交额为4270.77亿元,深市成交额为4698.17亿元。
分析人士表示,A股内在风险释放较为充分,当前时点已经不宜过度悲观,中长期来看,市场的机会已经大于风险。

多种因素催化
4月25日A股市场全面调整。个股方面,沪深两市有147只股票上涨,31只股票涨停,下跌股票数达4539只,682只股票跌停。
Wind数据显示,截至25日收盘,A股总市值为76.64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4.48万亿元。
申万一级行业全线调整,跌幅最小的非银金融行业下跌3.64%,有色金属、国防军工、电子行业跌幅居前,分别下跌8.45%、8.05%、7.84%。
在跌幅最小的非银金融行业中,民生控股、华安证券、新力金融逆市涨停,其中民生控股上演“地天板”走势,该股已连续4个交易日涨停。
资金面上,Wind数据显示,25日北向资金净流出43.96亿元,其中沪股通资金净流出48.46亿元,深股通资金净流入4.50亿元。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594.32亿元,1010只股票出现主力资金净流入,3682只股票出现主力资金净流出。
4月份以来,A股市场持续调整,截至25日收盘,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累计下跌9.95%、14.35%、18.44%。对于近期市场调整原因,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第一,宁德时代宣布推迟披露一季报,市场对此预期较为悲观,除此之外,上周末公布的多份一季报显示,受大宗商品价格和疫情影响,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一般,影响了市场情绪;第二,美联储加息和缩表预期下,高利率市场对全球资金构成虹吸效应,美元走强,对市场流动性构成一定影响;第三,国内疫情多地散发,市场存在一定担忧。总体来看,多种因素催化导致市场调整幅度较大。

“新旧3000点”大相径庭
25日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回顾上一次上证指数收盘位于3000点下方,还是在2020年6月30日,当日上证指数收盘报2984.67点。与上一次上证指数在3000点下方对比,市场已发生较大变化。
第一,A股上市公司总数增加近1000家,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A股上市公司数为3842家。截至2022年4月25日,A股上市公司总数为4799家。
第二,A股总市值增加超7万亿元,截至2020年6月30日,A股总市值为69.13万亿元。截至2022年4月25日,A股总市值为76.64万亿元,增加7.51万亿元。两个时点,A股市值最大的股票均为贵州茅台,2020年6月30日市值为18376.67亿元,2022年4月25日市值为21455.86亿元。

第三,从估值上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25日,万得全A动态市盈率为15.46倍。截至2020年6月30日,万得全A动态市盈率为19.62倍,当前A股估值低于2020年6月30日。拉长时间来看,2020年万得全A动态市盈率最低的时间为2020年3月23日,为15.64倍,当日上证指数收盘点位为2660.17点,估值仍比2022年4月25日高。
第四,从成交额来看,2020年6月30日全部A股成交额为7465.02亿元,2022年4月25日为8969.58亿元。
第五,从市场的活跃资金——融资余额来看,截至2022年4月22日,两市融资余额为15169.97亿元。截至2020年6月30日,两市融资余额为11313.74亿元。
私募排排网旗下融智投资基金经理夏风光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经过4月份的调整以后,市场总体估值进一步回落,从偏低位置到了低估位置,所有宽基指数的估值均处于中位数下方,上证综指、中证500等更是处于极低位置。25日市场情绪的快速释放有助于A股在短期探明底部。
“当前市场估值调整基本到位,从两三年维度来看,投资性价比凸显。以沪深300指数为例,Wind预期的2022/2023年动态市盈率已经降至10.5/9.3倍,这个估值已经低于过去5年的平均水平。”富荣基金研究部总经理郎骋成说。

机构并不悲观
虽然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但对于A股后市,机构并不悲观。
郎骋成表示,动态来看,未来两三年沪深300指数仍有增长空间,市场的估值正逐步从合理走向低估,宽基指数中长期投资机会再次显现。
陈雳表示,中长期来看,“稳增长”背景下,全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预计将持续发力,进而对经济基本面构成支撑,当前时间节点不必过度担忧。建议从价值角度出发,关注估值较低、一季度业绩良好、政策支持的领域,如基建、能源产业链、农业、物流(保供给和疏通供应链)等方向。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汉锋认为,目前在政策、估值、资金、市场信号方面已经显现底部特征,结合当前的市场环境,可能尚需时间等待更为明确的拐点出现,市场仍处于“磨底”期,虽然短线可能仍有反复,但中长期来看机会逐步大于风险。投资结构上,低估值“稳增长”领域仍具备一定配置价值,同时关注消费领域自下而上的投资机会。

人民银行盘前发声:加大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力度 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平稳发
2022-04-26 来源:中国证券报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4月26日就当前金融市场情况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人民银行关注到近期金融市场出现一些波动,主要受投资者预期和情绪的影响。当前我国经济基本面良好,经济内生增长潜力巨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实质性进展。金融系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支持物流畅通和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针,稳妥推进并尽快完成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上述负责人表示,人民银行将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特别是支持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支持农业生产和能源保供增供,推出科技创新再贷款和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增加1000亿元再贷款支持煤炭开发使用和增强储能,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和民航专项再贷款,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平稳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四大证券报均在头版发声力挺A股
2022-04-26 来源:映象网
4月25日,A股市场大幅下挫,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整数关口,下跌5.13%,创出自2020年2月3日之后,最近两年多来最大单日跌幅,各大行业板块全线下挫。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当天收盘合计超过700只股票跌停,跌幅在10%及以上的股票超过800只,跌幅在8%以上的股票超过2500只,这样的个股大面积深跌情形在最近几年比较少见。
资深市场人士桂浩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包括上周五海外市场大幅下挫、人民币贬值、疫情反复,以及近期新股大面积破发等因素叠加,使得市场出现了大幅度调整。
华安证券也列举了导致当天市场大幅下跌的一些主要原因,包括美联储议息会议在即,货币紧缩预期不断强化,美股大幅回调对A股形成外部风险偏好掣肘;市场对未来经济前景担忧加剧;部分代表性个股负面消息增多,投资者对业绩预期下修;人民币汇率持续快速贬值,资金外流担忧升温等。
四大证券报评A股市场大幅调整:熬过春寒,播种未来


对此,《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和《证券日报》等四大证券报均在头版发声力挺A股。
上海证券报头版撰文《积极的市场因素不容忽视》称,受悲观情绪扰动,A股市场昨日大幅下挫,作为重要“心理关口”的沪指3000点告破。而就在市场为悲观和恐慌的迷雾所笼罩、一些投资者不知何去何从之时,研究机构提示了一组“路标”,即应以中期视角寻找“大概率”积极因素:疫情将得到改善是第一大概率的事件、稳增长还会加码也是大概率事件、当前市场大概率处在中期底部区间……机构普遍认为,随着负面因子与积极因素的此消彼长,股市将逐步企稳并重回轨道。
中国证券报头版文章《熬过春寒,播种未来》说,近期,疫情冲击、俄乌局势、美联储紧缩政策外溢影响加大,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经济发展面临的“三重压力”有所加大,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也遭遇不小挑战。本报今起推出“稳预期强信心——资本市场新动态新现象观察”系列报道,多维度解析当前市场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以期理性、客观地“识变”“应变”,共同助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证券时报头版《A股市场“深蹲” 指数渐入价值区间》文章表示,当天市场“深蹲”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不过在调整之余,一些积极因素也开始浮现。比如有机构就认为,市场估值调整或已接近极限,未来更重要的是盈利预期。随着市场大幅调整,各指数逐步进入价值区间,投资者不应过度悲观。
证券日报的头版文章《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 专家呼吁机构投资者以行动引导情绪》援引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的话称:“在A股市场缺乏信心,甚至出现恐慌情绪时,机构投资者更应该做出表率,坚守优质股票,坚守价值投资理念,引导市场情绪稳定和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