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娅偷逃税被罚13.4亿元!直播间冻结、微博被封,真要“凉”了?
2021-12-21 青野鸿蒙
2021-12-21 来源:风暴眼
一张百元大钞重1.15克,1亿元相当于1.15吨,13.41亿元现金重量则超过15吨,摆放在一起,长度超过2000公里。
如此,便对薇娅13.41亿元的罚款有了直观的认识。
即便是13.41中的0.01,都是管清友口中年轻人投资要先攒够的那一百万,13.41亿元更是网友口中自盘古开天辟地之初就996都挣不到的数字。
“一爽”在“一薇”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就连最近深陷舆论风波的王力宏或许都要感叹一番。

1、薇娅偷逃税被罚13亿元
据新华社报道,近期,浙江省杭州市税务部门经税收大数据分析发现网络主播黄薇(网名:薇娅)涉嫌偷逃税款,在相关税务机关协作配合下,依法对其开展了全面深入的税务检查。
经查,黄薇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通过隐匿个人收入、虚构业务转换收入性质虚假申报等方式偷逃税款6.43亿元,其他少缴税款0.6亿元。
在税务调查过程中,黄薇能够配合并主动补缴税款5亿元,同时主动报告税务机关尚未掌握的涉税违法行为。综合考虑上述情况,国家税务总局杭州市税务局稽查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按照《浙江省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对黄薇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3.41亿元。
其中,对隐匿收入偷税但主动补缴的5亿元和主动报告的少缴税款0.31亿元,处0.6倍罚款计3.19亿元;对隐匿收入偷税但未主动补缴的0.27亿元,处4倍罚款计1.09亿元;对虚构业务转换收入性质偷税少缴的1.16亿元,处1倍罚款计1.16亿元。日前,杭州市税务局稽查局已依法向黄薇送达税务行政处理处罚决定书。
杭州市税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税务部门将持续加强对网络直播行业从业人员的税收监管,并对协助偷逃税款的相关经纪公司及经纪人、网络平台企业、中介机构等进行联动检查,依法严肃查处涉税违法行为,切实提高税法遵从度,营造法治公平的税收环境。
本案中,黄薇首次被税务机关按偷税予以行政处罚且此前未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若其能在规定期限内缴清税款、滞纳金和罚款,则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若其在规定期限内未缴清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税务机关将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当日下午,薇娅通过微博发布致歉信称,在自查和调查过程中,发现自己确实在税务上有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对此深感愧疚,在此向公众道歉,并表示,愿意为自己的错误承担一切后果。

一张流出的薇娅事业部内部群聊天记录显示,事发后,公司已经第一时间通知让全体员工回家休息,工资照发,后续安排等待公司通知。

小编注意到,薇娅原定于今晚7点的淘宝直播预告消失。此前,其直播间显示,薇娅原计划晚7点进行“薇娅彩妆节”直播,明星化妆师杨单空降薇娅直播间。目前,该直播预告已经消失。
并且,淘宝APP已经找不到薇娅直播间。对此,淘宝客服表示,因违反相关规定,该主播账号已被冻结。
此外,小编发现,薇娅微博账号也已被封。

2、主播为何青睐“税收洼地”?
小编注意到,前不久,薇娅和丈夫董海锋旗下的杭州谦壹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发生工商变更,企业状态从存续变更为注销,注销原因为决议解散。该企业成立于2020年11月,执行事务合伙人为董海锋,经营范围含企业管理咨询;企业管理,合伙人包括黄薇(薇娅)、董海锋(薇娅丈夫)、黄韬(薇娅弟弟)等。
除此之外,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薇娅有16家关联公司,11家为存续状态。其中上述处罚中提到的上海独苏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于2017年12月,于2020年4月15日注销营业执照,丧失法人资格;上海蔚贺企业管理咨询中心成立于2020年1月,现仍为存续状态,由黄薇(薇娅)全资持股。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以“企业管理咨询”与“营销策划”为名的个独企业成为诸多网红主播惯用的避税通道,此前雪梨也是通过此种路径进行偷逃税。
而将这种“企业管理咨询”企业注册在“税收洼地”,则是主播进行避税的另一种方式。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双11过后,头部主播李佳琦、薇娅大部分税收核定都在“税收洼地”——上海崇明岛。在园区注册个人独资企业可申请核定征收,同时也享受退税政策。在“税收洼地”设立多个个人独资企业避税,成为大多数网红的高效节税手段。
据悉,崇明岛上的个人独资企业不再缴纳企业所得税,只对投资者个人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通过该方法,薇娅、李佳琦等主播可以大幅度降低税负。
具体来看,在崇明岛园区注册个人独资企业可申请核定征收,同时也享受退税政策。以应税项目为“娱乐产业”来说,核定后的综合税率,为1%-7%,最高不超过7%。而且,崇明地区的返税政策也是上海最高。
据《凤凰网电商研究院》报道,税筹业内人士透露,上海崇明区注册的公司缴纳企业所得税后一般可以返还16-18%,而在上海崇明注册的公司缴纳增值税也可以得到7-9%的返税。据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海洋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下发的《关于调整舟山港综合保税区产业扶持转型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文件则提及,对于在综保区注册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方面也有扶持政策可享受。

对于薇娅设立众多“企业管理咨询”个独企业,并将注册地选择在上海崇明岛,财税专家王海向凤凰网《风暴眼》解释道,居民个人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适用3%-45%的超额累进税率;而居民纳税人经营所得则适用5%-35%的超额累进税率。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通常按照每次进行征收20%的税率。
在这些项目中,如果界定为不同的性质,在税率上就会有较大的差异,或者较多税务套利的行为,将个人所得转换为不同的性质收入。
相关资料中提及,薇娅将应该征收个人所得税3到45%的税率劳务行为(最高45%的税率)的收入转换为企业经营所得(最高25%的税率),那么中间有20%的逃税空间。此外,转换为合伙企业和企业经营所得还允许有一些经营成本的扣除,很大程度上会将一些不能作为扣除的成本纳入到了收入减项中来,从而降低应纳税的基数。
“也就是说她将本应该适用45%的个人所得税申报转为适用25%税率的企业所得税申报,或者将很多收入分给很多家企业申报,企业还有扣除的成本也降低了所得税。”

3、今年来薇娅多次翻车
天眼查数据显示,薇娅为谦寻控股旗下主播,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薇娅丈夫董海锋,公司注册资本超两千万元,成立于2017年4月28日,董海锋持股46.1204%,为谦寻控股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据悉,目前谦寻控股旗下共有50余位主播,其中包括主播薇娅viya,红人主播呗呗兔、滕雨佳等;明星主播林依轮、李静、海清、李响、大左、李艾、高露等,覆盖美妆、生活、服饰等类目,淘宝粉丝数千万。
不仅是“带货一姐”,薇娅的影响力也已蔓延至资本市场,她曾用几场直播带货撬动了一家上市公司37.13亿市值,“意外”成为资本市场风向标。梦洁股份公布和薇娅合作后,连续拉升七个涨停板。
除了梦洁股份之外,薇娅A股朋友圈还包括龙大肉食、御家汇、梦洁股份、海澜之家、来伊份、千金药业、天味食品、上海家化、皇氏集团、克明面业、京粮控股、仁和药业、哈尔斯、周大生、跨境通、黑芝麻、三只松鼠、金字火腿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
薇娅偷税被罚,会不会波及到这些A股上市公司年底“冲销量”?据时代财经报道,多家公司均表示,影响并不大。
事实上,今年以来,薇娅已多次翻车。
先是5月,薇娅在直播间反复强调是“正版GUZI与Supreme联名风扇”的挂脖风扇被质疑“山寨货、中看不中用”,引发诸多讨伐,最终不得不以官微发布“致歉声明”收场。

紧接着是8月底,因上海市消保委突然点名号称全麦面包销售额第一的“田园主义”低脂全面欧包“碳水化合物比标称多出36%,所含能量比宣传多出40%”,3个月内曾为其带货9次的薇娅再次“躺枪”。
到了11月,网友“三千天真”在社交网络上表示,她在双十一薇娅直播间购买的三只松鼠坚果出现发霉情况。
更遑论双11期间,薇娅与李佳琦大战欧莱雅闹的轰轰烈烈。喧嚣中,主播的话语权被映衬得绝无仅有,可谁能料到,仅仅过去了一个月,当初的热闹竟是最后的烈火烹油。曾经的温暖大姐姐形象,在充斥着金钱、暴利的主播行业里,面目日益模糊,只剩下为了财富而不眠不休的枷锁。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查稅风波中,没有一个主播能置身事外,不止薇娅,不止雪梨。站在分叉口中的直播行业或许该重新思考,如何赚更久的钱而不是如何更快的赚钱。

中纪委评薇娅偷逃税被罚:直播不是法外之地 要自觉依法纳税
2021-12-21 来源:中纪委
12月20日,税务部门发布通报,头部网络主播黄薇(网名:薇娅)偷逃税被罚共计13.41亿元。调查显示,黄薇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通过隐匿个人收入、虚构业务转换收入性质虚假申报等方式偷逃税款6.43亿元,其他少缴税款0.6亿元,依法对黄薇作出税务行政处理处罚决定,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3.41亿元。
处罚主播偷逃税行为的法律依据有哪些?加强网络主播税收监管给平台经济带来哪些影响?近期几起案件为何都由浙江省杭州市税务部门依法依规处理?记者采访了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于文豪。
直播带货是近年来涌现的一个新兴业态,对头部主播偷逃税行为严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在主播黄薇之前,税务部门切实加强对新经济新业态的税收监管和规范,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作用,查处了朱宸慧(微博ID:雪梨Cherie)、林珊珊(微博ID:林珊珊_Sunny)等多起偷逃税案件,并对重大案件进行曝光。

在本次案件中,杭州市税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至2020年期间,黄薇通过隐匿其从直播平台取得的佣金收入虚假申报偷逃税款;通过设立上海蔚贺企业管理咨询中心、上海独苏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等多家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虚构业务,将其个人从事直播带货取得的佣金、坑位费等劳务报酬所得转换为企业经营所得进行虚假申报偷逃税款;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取得收入,未依法申报纳税。税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规定,依法确认其偷逃税款6.43亿元,其他少缴税款0.6亿元。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直播行业不是法外之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本次依法作出的处罚13.41亿元,主要组成部分有:对其隐匿收入偷税但在检查立案后主动补缴和报告的部分,处0.6倍罚款;对隐匿收入偷税未主动补缴的部分,处4倍罚款;对虚构业务转换收入性质虚假申报偷税的部分,处1倍罚款。
直播带货是近年来涌现的新兴业态,需要相关部门规范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图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某电商直播间内,专业老师向独峒镇侗娘就直播从业规范、注意事项及产品展示技巧等进行培训。(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与此前查处朱宸慧、林珊珊偷逃税款案一样,本次案件也是由浙江省杭州市税务部门发现并处理的,您如何看待这些案件的相似之处?偷逃税会有什么恶劣影响?
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提供的公共基础设施、民生福利改善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偷逃税直接减少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国家在公共事业上的投资来源,最终会“偷走”我们本应该享受到的社会公共服务。从平台经济角度来说,偷逃税者等于变相增加了那些诚信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使得诚信纳税人相较于偷逃税者而言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劣币驱逐良币可能影响整个市场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梳理税务机关的通报可以发现,这几起案件都是由浙江省杭州市税务部门经税收大数据分析评估发现后,依法依规立案检查并处理的。

首先,浙江的直播经济走在全国前列,是浙江的一张“金名片”,而杭州又是浙江省内的排头兵。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浙江省直播电商交易额6092.1亿元,占全国交易总额的28.4%,规模居全国第一。杭州市的数据也十分亮眼,1至10月,杭州直播电商交易额达5024.8亿元,占全省直播电商交易总额的82.5%,规模居全省第一。如此庞大的经济规模和主播数量,如果不加强监管和引导,任其“野蛮生长”发生偷税漏税等行为,不仅损害国家的利益,对社会也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其次,利用大数据和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税收管理方式是当前世界各国税收征管改革实践的普遍做法。直播经济有其自身特点,纳税人规模迅速增长,跨境、跨区域、跨行业经营日渐广泛,纳税人生产经营从实体化向虚拟化、电子化转换,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更加突出。涉税数据获取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有效途径。
最后,浙江当前正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全国走向共同富裕探路。税收作为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最主要、最规范的形式,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共同富裕必须在依法保护合法收入的同时,更好利用法律税收工具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作为网络直播领域顶流的薇娅,因偷逃税被严厉处罚,对主播们、对该行业意味着什么?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监管部门的规范和引导。对直播行业来说,头部主播偷逃税行为被严惩,警示平台进一步认识到自身的监管义务,认真依法履行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义务,督促协助平台主播依法依规办理纳税申报,并积极配合税务机关依法实施税收管理,为直播行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对直播行业加强税收征管是规范税收秩序、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应有之义,也是促进直播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举措。政府对新兴业态发展的态度是包容审慎,但绝对不会纵容逃税。

在规范网络直播行业税收秩序过程中,税务部门始终秉持宽严相济的态度,为网络主播的“自我救赎”打开了一扇窗。据了解,自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通知以来,已有上千人主动自查补缴税款。
我国平台经济快速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对经济增长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如何加强齐抓共管,推动直播经济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良性发展?
必须客观看待和正确把握直播经济的发展趋势,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规范引导直播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首先要研究如何优化税收征管服务,做到税负合理、公平,促进与规范并重、支持与引导并重,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增强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要进一步提升税收征管的执法能力,创新适应平台经济和新业态新模式的征管技术与方法,努力实现应收尽收;要进一步规范税收征管行为,适时通过税收法律法规回应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促进平台经济自我合规、主动合规,提升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营造良好的纳税氛围。
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是直播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人社部增设互联网营销师新职业,将之纳入统一管理,促使其更好为消费者服务,到商务部对《直播电子商务平台管理与服务规范》行业标准进行修改完善,按程序加快推进;从继续指导电子商务市场主体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要求,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等,到浙江等地推动利用区块链技术对直播电商进行监管,助推解决电商交易的诚信问题,齐抓共管的局面正在推动直播经济发展告别“野蛮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