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资本

News

监管叫停“价格战” 社区团购下半场拼什么?

日期: 2021-06-21
浏览次数: 30

                                        监管叫停“价格战” 社区团购下半场拼什么?

                                                              2021-06-21 青野鸿蒙 


2021-06-21 来源:风眼 作者:蒋澆


社区团购再次迎来强力监管。


近日,有消息称,监管部门对所有社区团购平台发出的统一要求,不得以明显低于成本价倾销商品。而在此之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十荟团不正当价格行为作出行政处罚,罚款150万元,并责令其江苏区域整顿3日。


于去年复热的社区团购,在涌入互联网巨头后,进入了野蛮生长的阶段。为了争夺市场、培养用户习惯,各大平台以疯狂的补贴打起了价格战,“低价秒杀”、“新用户满减”等低价补贴行为屡禁不止。


如今,监管再度加码,平台低价补贴被叫停,这也让市场担心社区团购的发展态势。烧钱扩张战略还行的通吗?强监管下的社区团购又将何去何从?


 

 监管叫停“价格战” 社区团购下半场拼什么?



低价倾销引发强监管


事实上,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关于社区团购的监管正不断加强,但仍有部分平台铤而走险。


以近期被罚的十荟团为例,市场监管总局公告指出,其销售的“蓝天三晶加碘精制食用盐500g,销售价格为0.1元,实际进货成本为0.57元”,“进货成本为3.89元的库尔勒小香梨,销售价为0.99元。”


这种低于成本价的倾销行为,被视作破坏消费市场行情的不正当价格竞争。5月27日,市场监管总局对十荟团开出罚单,合计罚款150万元。当晚,十荟团回应称,平台已第一时间下架所涉商品,并加速业务整改。


 

 监管叫停“价格战” 社区团购下半场拼什么?



这不是十荟团第一次受到处罚,被处罚的也不止它一家。今年3月,十荟团、多多买菜、美团优选等社区团购平台就因不正当价格,被市场监管总局分别处以150万元罚款。同时,市场监管总局透露,“再发现屡次犯法行为,将依法从重处罚。”


5月31日,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再次指出社区电商等业态常见的不正当价格竞争问题,并提出要建立健全市场准入规则,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而近日也有消息称,监管部门要求所有社区团购平台,不得以低于成本价倾销商品。


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监管趋严,社区团购依靠低价倾销、高价补贴行为,包括所有的促销活动、变相拉新,统统不被允许。这也意味着,社区团购平台将在明面上告别价格战。


记者注意到,多轮处罚整改后,社区团购平台已有所收敛。在十荟团、橙心优选等主流平台上,目前已看不见一分钱秒杀活动,但还有“新人专享红包”、“限时抢购”等活动。


 

 监管叫停“价格战” 社区团购下半场拼什么?



不打价格战,拼什么?


由于团购补贴的收紧,多家社区团购平台订单量出现了明显下滑。“橙心优选做了五个多月,以前每天都有60多单,现在每天只有十来单,京喜拼拼才开始,一星期都很难接到几单了。”北京枣营北里社区的一位团长告诉记者。


这一情形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若低价补贴不能持续,各大平台将如何吸引、留存用户与团长?社区团购赛道又将迎来怎样的改变?


“当低价补贴不再成为吸引客户的方式后,商品品质、用户体验就成为了各平台的发力关键”。电商分析师庄帅认为,价格战被叫停后,社区团购平台将转向更为精细化的运营,包括团长的培训、规模化管理,以及品类的差异化。


 

 监管叫停“价格战” 社区团购下半场拼什么?



记者调查发现,经历无序扩张和严厉监管后,社区团购正逐渐回归理性。


美团优选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美团优选已覆盖2600余县市,并将持续开拓村镇等下沉市场,不断加强供应链建设。在江苏,美团优选与淮安洪泽区达成了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建农采基地,并上线当地特色产品。十荟团则表示,平台已作出战略调整,将重心放在商品品质和运营效率提升方面。


当社区团购脱掉野蛮生长的外衣后,资本也向头部品牌靠拢。数据显示,2021年的前5个月,社区团购赛道共获8轮融资,共262亿元,融资金额创历史新高。其中,兴盛优选年内获两次融资,共31亿美元;十荟团获7.5亿元融资,二者合计融资金额占赛道的95%以上。


与此同时,社区团购行业格局也开始显现。目前,美团优选、多多买菜平台日订单已超2500万单,处于第一梯队;橙心优选、兴盛优选、十荟团日单量在1000万左右,属于第二梯队;阿里的盒马集市单量在300万左右,京喜拼拼在200万上下。


 

 监管叫停“价格战” 社区团购下半场拼什么?



巨头拉锯战,履约成角力重点


有资深投资人认为,“当第一阶段扩市场的闪电战告终后,社区团购玩家将进入运营拉锯战。届时,复购率、团点促活、GMV将成为市场角力的重点。这不仅是平台经营能力的比拼,更是财力的考验。”


从财报数据中可以窥见,美团优选、多多买菜等巨头仍在增加投入。美团财报显示,2020年Q4其净利润由盈转亏至14.36亿元。美团在公告中表示,亏损扩大主要系社区电商业务前期较大的投入所致,预计未来几个季度可能持续录得亏损。


拼多多也不例外。2021年第一季度,拼多多实现营收221.67亿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29.054亿元。而其营收成本为107.461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7%。有互联网人士分析称,社区团购业务的持续投入,是其成本大增的重要因素。


上述人士表示,社区团购基于高频订单和巨大的下沉流量,有望产生巨大的生态机会,这也是巨头们持续加码的原因。


 

 监管叫停“价格战” 社区团购下半场拼什么?



新零售专家鲍跃忠认为,由于社区团购涉及源采、分捡、物流、仓配等众多环节,每部分成本投入都很大,考虑到部分玩家并无持续资金实力与融资能力承担亏损,行业或将仅剩几家巨头。而招商证券研报也指出,寡头垄断的行业格局预计在1-2年后基本形成。


对于不缺资金的巨头而言,价格战被叫停后,履约能力将成为比拼的重点。


社区团购的履约,实际上就是从中心仓到网格仓再到自提点。看似简单的配送环节,其实涉及仓储选址、品控严格化、分拣精细化、物流线路规划等问题。因而,履约本身,实际是对平台精细化运作能力的考验。


今年以来,橙心优选、多多买菜等均将网格仓作为布局重点。据了解,自去年橙心优选发力网格仓建设以来,截止3月22日,旗下网格仓数量已接近3000家。与此同时,多多买菜则关闭了多个区域网格仓,优化仓储布局,并通过提价帮助代理商止损。另外一些玩家,则在探索通过提升人力效率,如激励团长雇佣人员送货。


从去年巨头涌入,到今年监管叫停价格战,社区团购如今迈入了下半场战争。赛道内,巨头纷纷探索新的竞争方式,无论是拼多多、美团还是阿里、京东,谁能在履约环节更高效,谁就将走的更加长远。


 

 监管叫停“价格战” 社区团购下半场拼什么?



社区团购是真实居住社区内居民团体的一种互联网线上线下购物消费行为,是依托真实社区的一种区域化、小众化、本地化、网络化的团购形式。简而言之,它是依托社区和团长社交关系实现生鲜商品流通的新零售模式。 


自2016年起就小有发展,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社区团购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2020年6月份,滴滴旗下社区团购品牌“橙心优选”上线。7月份,美团宣布成立“优选事业部”;8月份,拼多多旗下社区团购项目“多多买菜”上线;10月份,苏宁菜场社区团购平台在北京上线;12月11日,京东集团发布公告表示,将向社区团购平台兴盛优选投资7亿美元。


2020年12月22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商务部召开规范社区团购秩序行政指导会,阿里、腾讯、京东、美团、拼多多、滴滴6家互联网平台企业参加。为严格规范社区团购经营行为,会议要求互联网平台企业严格遵守“九不得”。


 

 监管叫停“价格战” 社区团购下半场拼什么?



2020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评论”发表文章评社区团购,表示其背后是对互联网巨头科技创新更多的期待。“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更令人心潮澎湃”。该文一出,引起广泛解读和议论。


2021年3月3日,部分社区团购企业利用资金优势,大量开展价格补贴,扰乱市场价格秩序。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橙心优选(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橙心优选—滴滴旗下社区团购品牌)、上海禹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多多买菜—拼多多旗下社区团购品牌)、深圳美团优选科技有限公司(美团优选)、北京十荟科技有限公司(十荟团)等四家社区团购企业分别处以150万元人民币罚款的行政处罚,对武汉七种美味科技有限公司(食享会)处以50万元人民币罚款的行政处罚。


 

 监管叫停“价格战” 社区团购下半场拼什么?



经查,橙心优选(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禹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美团优选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十荟科技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在依法降价处理鲜活商品、季节性商品、积压商品等商品外,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扰乱了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第(二)项规定。橙心优选(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禹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美团优选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十荟科技有限公司、武汉七种美味科技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第(四)项规定。 


2021年4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央网信办、税务总局召开互联网平台企业行政指导会。会议指出,烧钱抢占“社区团购”市场问题必须严肃整治。



---《社区团购大家都在怎么玩?》


选自深燃财经《一文读懂:社区团购江湖混战》


 

 监管叫停“价格战” 社区团购下半场拼什么?




仗已经打起来了,众所周知的是巨头们正在抢人、抢店、抢货,在全国各地开城地推,闹哄哄的一片,但少有人讲清楚,它们具体是在怎么玩?在打法上,它们又有哪些差异?


在模式上,经过前几年的探索,其实现在各玩家都大同小异。平台先招募一批“团长”,团长一般是某些实体门店的小老板或社区宝妈,兼职成为平台的销售员。团长以小区为单位建微信群,每天负责推送商品的小程序链接、引导用户下单,平台会把商品和配送都解决好,头一天的订单,第二天会送货到团长的提货点,然后团长通知用户来自提。


 

 监管叫停“价格战” 社区团购下半场拼什么?

                                                    社区团购商业模型 来源 / 光大证券


团长是整个链条的核心节点。平台不直接对接用户,商品、销售、配送、客服、售后,全部是通过团长这个“中转站”来间接完成。所以团长需要至少满足这么两个条件:一是有提货点,团长通常不送货,而是让用户自提;二是有人脉,能够把微信群建起来,每天能有人下单。


过去兴盛优选的团长,大部分都是芙蓉兴盛便利店的店长,完全匹配上述两个条件。但其他平台不一定有芙蓉兴盛的便利店资源,所以2018年社区团购那一波创业,按照团长身份的不同,分化出了两条路线:一是便利店+平台,二是宝妈+平台。


这两条路线最大的区别在于,便利店是看得见的,店面就在那里,直接可以作为提货点,但宝妈是不确定的,得一个一个去找,而且相对而言不是很稳定,还得解决提货点的问题。


所以在过去,社区团购是一门慢生意。平台以小区为单元、以城市为单位来扩张,一个小区一个小区去打,于是产生了一些地域性的平台。


但是今年,巨头来了,滴滴打过网约车战争,美团打过千团大战和外卖大战,它们是典型的互联网烧钱打法,整个行业的节奏被彻底打乱了。


 

 监管叫停“价格战” 社区团购下半场拼什么?



首先在团长的路线之争上,巨头毫不犹豫优先选择了实体店模式。实体店看得见,店长抓得着,而且一抓一大把,不至于摸瞎去到处找团长,这就具备了很强的可操作性,也就是说,巨头可以跟当年BD外卖商户和网约车司机一样去BD团长,这是地推大战的前提。另外,巨头把团长的范围大大扩宽了,除了便利店,洗发店、美容店、快递站、小超市、小餐馆等等,只要是个门店,老板就可以来当团长。当然,宝妈团长还存在,平台并不拒绝。


于是我们看到,滴滴、美团、拼多多这几大巨头很快就把战争打响了,这第一步就是抢团长。


一位美团优选的BD人员对深燃讲述了他在苏州做BD的经历:他们将开发团长称为“跑团”,对象一般是小区一楼的店面老板,只要是个店,不管做什么,挨家挨户上去谈,每个团队不分区,交叉开发,一拨人马开发完,第二拨人跟上再开发一遍,再换第三拨人,轮番轰炸。


根据他的观察,美团优选当地的地推部队一部分是临时从其他城市调过来,一部分是第三方人力外包公司当地组建,管理层则是内部转岗,一个五六十人的小团队,一个星期就可以把一个二线城市扫完。


前期追求的是效率和速度。“不管质量只要数量,有多少开发多少,只要愿意做全部拉进来,后期会利用大数据手段,分析结构和比例,做一些筛选,淘汰转化率低的团长。”


这是典型的互联网玩法,也是目前滴滴和拼多多正在做的事情——先烧钱铺市场,无差别地推,粗放式扩张,等规模和数据量起来后,再做精细化运营。正是因为这套打法,才让社区团购江湖充满了火药味,打得不可开交。


这导致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一个店长,同时兼任四五个平台的团长。深燃接触的近十位团长,都同时代理了三个以上的社区团购平台,他们的店铺同时成为多个平台的提货点,他们在自己单一的微信群里,反复发送不同平台的商品链接,用户也傻傻分不清,自己究竟是在美团下的单,还是在拼多多下的单。


巨头带来的另一个变化是,过去社区团购的订单大多来自团长微信群或小程序入口,但现在巨头增加了APP入口。以美团优选为例,用户不仅可以在团长的微信群下单,也可以搜索小程序下单,还可以在美团APP下单,当然这些不同入口订单的履约过程都是一样的。


这快速加大了与此前就已入局的创业公司之间的竞争。截至今年9月底,美团有4.8亿用户,阿里、拼多多、京东的用户数分别是7.57亿、7.31亿、4.42亿,巨头在流量上具备天然优势。某种意义上,巨头的社区团购业务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