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顶住世纪罕见“三重冲击”
2020-12-29 青野鸿蒙

2020-12-29 来源:海外网
岁末年初之际,回顾2020这一年,中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产复工、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中国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也让世界看到了从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的叠加冲击中重回正轨的希望。透视中国方案,团结、攻坚、克难、突破、开放,这五个关键词串起中国不平凡的一年。
“得益于有效的疫情防控和政策支撑等因素,中国经济以快于预期的速度实现复苏。”时值年末,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经济简报,将2020年经济增速由此前的1.6%上调至2%。无独有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预测中国2020年经济增长预计为1.8%,将是世界范围内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特殊之年,中国经济克难前行、逆势增长,犹如一针强心剂,为遭受疫情冲击的世界经济注入发展信心。德国财经网直言,当欧美国家处于第二波疫情之中,经济因封锁或半封锁受到影响之时,中国的经济增长仍在继续,这是“给世界经济的一份礼物!”

2020年,世纪疫情叠加百年变局,世界经济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不同于1929年经济大萧条,也不同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带来的影响,这次危机面临着供给中断和需求萎缩的双重冲击,困难可谓前所未有。从哈德逊河两畔到亚平宁半岛,从泰晤士河沿岸到东京湾,全球众多国家为防控疫情,人员活动大幅缩减,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受到巨大冲击。尽管多次调整数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仍预测,2020年世界经济将萎缩超过4%,美国经济将衰退4.3%,欧元区经济将衰退8.3%。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商品贸易额将比去年下降5.6%,是自2009年以来最大降幅。
面对百年不遇的疫情叠加全球经济衰退的冲击,以及一些国家遏制打压全面升级,中国经济遭遇了世纪罕见的“三重冲击”。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下降6.8%,为1992年中国公布季度GDP数据以来的最低值。为化危机、应变局,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制定一系列纾困惠企政策,有序推动复工复产,促进投资消费,稳定外贸外资和产业链供应链。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直达县市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前10个月,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约1.25万亿元,全年将让利1.5万亿元;“点对点”服务,全力保障企业用工和农民工安全有序顺利返岗复工……西班牙《世界报》网站8月份刊发的文章指出,中国采取了更多财政措施,其中包括降低税收负担以促进投资和消费,以及减免企业方缴纳的社保费用;各省级政府的纾困措施也帮助了经济火车头全速运转。世界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艾卡思指出,(中国经济)上半年的复苏得益于工业率先复工复产,以及政府的刺激性宏观政策和大规模公共投资,而下半年的复苏势头则更加均衡。

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出口增速转正,6月外贸进出口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速转正;二季度经济增长3.2%,实现由负转正;1—11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2%,增速实现年内首次转正……一个个“转正”的背后,折射出中国人民的干劲和拼劲。中国国家统计局预测,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有望比三季度继续加快,全年经济总量预计超过一百万亿元。与此同时,中国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实现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即将完成。《福布斯》杂志近期刊发的文章指出,当西方世界正在应对危机,中国经济正在加速发展。西班牙《国家报》在发表的一篇题为《中国赢得全球经济比赛》的报道中表示,中国是今年受到疫情冲击的全球主要市场中的最大例外。《华尔街日报》12月15日刊文指出,“中国经济活动在11月延续了回暖势头,出现了全面复苏,在动荡的一年接近尾声之际,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了更坚实的基础。”
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也有力保障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世界各国推动经济复苏带来信心。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积极为全球提供防疫物资,仅口罩就超过2000亿只,全世界人均30只,有力支持了世界各国抗击疫情。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举办2020服贸会、第三届进博会,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一系列举措,既展现了中国坚定不移的开放步伐,也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了动力。德新社12月15日在报道说,中国的例子表明,新冠危机无法长期影响经济,疫情一旦结束,经济增长很快就会恢复。新加坡亚洲新闻网12月24日刊发的文章指出,正因中国在全球和区域经济中的关键地位,中国的复苏将助力世界早日走出低谷。
当前,在人类进入互联互通的新时代,各国利益休戚相关、命运紧密相连。这次世纪疫情更让世界认识到坚持多边主义、深化国际合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展望2021年,世界经济有望在疫情中缓慢回升,各国更需携手前进。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不断释放发展潜力,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创造更多机遇。

【中国经济站稳2020】数字经济增长强劲 成为经济复苏新动能
2020-12-29 来源:央广网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2020年中国奋力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作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0年的中国经济延续稳定复苏,并为世界注入更大确定性。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年终专稿《中国经济站稳2020》盘点中国经济不同凡响的2020年。本期推出:《数字经济增长强劲,成为经济复苏新动能》。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现在头晕情况怎么样?”“我觉得好多了……”北京市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这不是普通的现场看病,而是视频问诊。
“这是一款加厚耐高温,而且72小时防渗漏水杯,现在下单的话……”浙江义乌市江北下朱村,这不是现场卖货,而是时下最流行的直播推销。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各行各业都在加速数字化进程,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等任务。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意见,首次明确提出了15个新业态新模式。
以线上教育、互联网医疗、直播电商、远程办公等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发展强劲,格外抢眼,成为中国经济复苏的新动能。《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已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36.2%。据预测,2020年这个数字将突破40万亿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部主任孙克说,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疫情期间,数字经济对我国整个经济的贡献有可能超过7成。”他说。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说,从历史上来看,很多危机都加速了技术的创新、突破。“这次疫情也会进一步加速我们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的技术在国民经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应用,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王昌林分析。
“我现在是在通过中国移动的5G信号在连线,后面就是珠穆朗玛峰……”
2020年4月30日,中国在珠穆朗玛峰建成了全球海拔最高的5G基站。目前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71.8万个,已拥有全球最大的5G网络。截至2020年5月底,中国光纤网络全面覆盖城乡,光纤用户占比达93.1%,位居世界第一。随着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深入,产业数字化正在加速。
“这里有我们高速的纺丝,通过5G技术能够实时监控这中间是否有漂移情况。如果没有5G,这种大规模的计算能力是根本做不到的。”在浙江桐乡的一家纺织企业工厂里,员工王会成正在介绍“5G智慧车间”。这家企业通过“5G+工业互联网”,使用机器人监控生产。王会成说:“我们的产能快速地扩张,三年翻了三倍,由270万吨到1000万吨,每年节约人工成本大概超10个亿。”
数字技术正在构建新的产业形态,中国数字经济展现出强劲韧性和巨大潜力。2020年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收入同比增长11%。其中,大数据服务和云服务收入分别增长16%和7%。

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说,数字经济将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复苏提供新的动能。他分析:“(数字经济)它也成为连接内外循环的一个纽带。有预测,2019年到2024年产业互联网相关投入应用带来的GDP增量就能占到整体GDP增量的13%。围绕它投资数字经济生态带动相关投资而形成的数字产业化,就慢慢地变成了带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