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资本

News

心里更有底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这些鲜明信息

日期: 2020-12-19
浏览次数: 27

                               心里更有底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这些鲜明信息

                                                             2020-12-19   青野鸿蒙


2020-12-18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每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是吸引海内外关注的目光。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心里更有底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这些鲜明信息



答卷:这一年太难了,中国这样作答


“今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这样一句话“定义”即将过去的2020年,相信会唤起每个中国人心底的记忆。


会议指出,“我们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一周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说的是“我们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答卷”。这次新加了六个字——“可以载入史册”,可见这份答卷的分量之重。


面对严峻挑战和重大困难,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每一项都来之不易,载入史册实属必然。


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风险。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清醒看到,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几次说起2018年1月曾讲到的一句话——“像非典那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严密防范”。总书记提醒,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疫情防控要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严防死守,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


这次会议还指出,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继续艰苦奋斗。会议还提出,“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


会议要求,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时政新闻眼》发现,每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指导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今年的一些新表述,比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就鲜明体现了今年10月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宏观政策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晴雨表,也是外界对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关注点。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会议强调,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


 

心里更有底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这些鲜明信息



重点:这些工作牵系“国之大者”


2021年经济工作重点怎么干?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要抓好的8项重点任务。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出了明确部署。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在今年4月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要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要搞出更多独门绝技。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早在8年前,2012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曾提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今年,党中央强调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


 

心里更有底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这些鲜明信息



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疫情发生后,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前不久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表示,中方将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了这一表态。


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


种子、耕地,是中国农业和粮食安全之本。今年9月,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谈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时,就举了“很多种子大量依赖国外”的例子。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会议还强调了总书记今年在吉林考察时提出的一个问题——黑土地保护。


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12月11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曾谈到这一要求,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表示: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支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健全数字规则。同时还强调,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在继续强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强调,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


 

心里更有底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这些鲜明信息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难度很大的重大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此提出了明确的路线图。


暖心:这些举措 和你有关


经济是带着温度的。年终岁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是瞄准百姓议题,回应民生关切,带来暖心之举。今年会上提出的许多举措,你也许就是千千万万受益者之一。


在消费领域,会议提出,要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要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今后,想购买合意的商品,你就有了更多的选择。


在权益保护领域,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提升监管能力,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关上作恶使坏的“笼子”,你的权益就多了一分保障。


在租金税费领域,会议要求,要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整顿租赁市场秩序,对租金水平进行合理调控。要完善减税降费政策,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加活力。生活负担、经营压力降下来了,你就能更轻松地为美好生活而奋斗了。


今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说:“现在,在波涛汹涌的世界经济大潮中,能不能驾驭好我国经济这艘大船,是对我们党的重大考验。”2020年,在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下,中国勇于开顶风船,从容应对惊涛骇浪。2021年,总书记将引领“中国号”巨轮向着新的航程乘风破浪、坚毅前行。


 

心里更有底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这些鲜明信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 如何勾勒未来发展蓝图?


2020-12-18 来源:央广网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8日闭幕。根据会议,今年作为“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受到疫情影响带来的世界经济衰退形势,我国定力十足,年末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实现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


但同时,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2021年,中国经济怎么干?


会议指出,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闫敏认为,“精准有效”正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核心。“我们要做好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统筹关系。整个财政货币政策,一方面就是要退出,像2020年我们国家这种超常规的较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包括发行特别抗疫国债、扩大专项债的规模等,我们国家的GDP增速在逐步恢复。”


 

心里更有底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这些鲜明信息



要退出但不代表所有的重要经济政策、措施都会“退潮”。对中国经济来说,在疫情冲击下,今年一季度受到严重影响,二季度开始反弹,三、四季度逐渐向好,但明年依然在恢复中,同时,尽管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此外,还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可以说,中国经济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远征认为,正是考虑到今年这样的特殊背景,会议提出“不急转弯”,也就是说,很多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有望延续。曹远征说:“仍然以‘六稳六保’为基础,这话意味着明年的政策和今年的政策有了一个连续性。这给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也给经济吃了一颗定心丸。”


根据会议,明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在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韩保江说:“因为我们国家这几年杠杆率也很高,很多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很大。如何把这个钱花好,通过花好财政的钱进而做到结构性减税,能够确保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仍然是今年政策要实施的重点。”


围绕宏观政策大方向,会议提出多项明年将实施的重要举措,排在首位的就是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分析,明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新征程的第一年,创新任务艰巨,通过领军企业的强强联合来推动创新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说:“对一个产业链供应链来说,在产业链供应链的核心位置,把控都是需要领军企业来担负责任的。我觉得首先要加快、加大基础研发能力的投入。其次是培养起来,就是我们要使它这种应用转化为真正的经济效果,这也需要大企业来推进。”


会议同时提出,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全国政协常委张连起认为,这与推进需求侧改革同样有关,也就是在“双循环”战略下,政策将在打通“内循环”的堵点方面下更大力气。张连起说:“因为我们出现了一些‘卡脖子’问题,出现了一些经济安全、国家安全的问题,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两条都表明我们要补短板、弱项,补漏洞,特别是要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结合起来。”


 

心里更有底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这些鲜明信息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看来,在全球产业体系当中,中国产业体系完整性高,规模大。在这一基础上,实现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是有条件的。“第一,技术创新要对整个产业链供应链形成有效的支撑和保障。第二,我们要把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能力不断提高,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显著增强。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通过产权制度的完善、要素市场的发育,真正把我们产业做优做强。”张立群说。


除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以外,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从扩大内需、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反垄断等多个维度描绘了2021年中国经济蓝图。如何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开放的市场环境还需要破除哪些壁垒?反垄断动真格给迅速猛涨的投资版图发出怎样的信号?


在八个重点任务中,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位列其中,并明确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闫敏表示,我国现如今已经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阶层,要想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核心在于稳就业、减税收。闫敏说:“最核心的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方式),就是让整个中等收入阶层不滑坡,保证他们的就业水平是稳定的,这就要我们实施持续扩大就业的相关政策。在减轻个人的税收负担上保障个人中等收入的社会保障水平上,作出积极的政策安排。”


要想扩大内需,最关键的还是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近年来消费已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此次会议明确,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什么消费是行政性限制消费?曹远征以购买新能源车为例进行了解释。不过,他表示,具体取消哪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还要等待具体政策出台。曹远征说:“比如汽车领域,能不能对新能源汽车不再限制,鼓励使用。城市堵车、‘大城市病’的问题用其他办法来解决,而不是通过限购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可能就是一个新的思路。”


 

心里更有底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这些鲜明信息



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要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建设统一大市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表示,只有让更多资源进入市场,才可以有效激发企业活力。“我们要把更多的资源、更多的企业搬到市场,让它扩大。所以我觉得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还要缩小,还要缩短。无论是市场准入,还是外商准入,我觉得还可以减,让更多的企业焕发出活力。”


有一种形象的说法是,政府的基本养老称作第一支柱,企业的企业年金称作第二支柱,个人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称作第三支柱。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闫敏分析,这有利于完善我国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增强养老保障。


近期相关部门接连出台的反垄断政策以及多次进行强化反垄断的表态,预示着反垄断“强监管”时代已经到来。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并指出要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张连起表示,在鼓励平台企业创新发展的同时,的确需要警惕“大树底下不长草”的风险。张连起说:“一些互联网平台企业通过交叉持股或者控股等做的模式创新,有可能导致对别的一些业态的挤出,事实上就可能形成垄断。反垄断的根本就是要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魏建国表示,从法律法规上对垄断进行约束,既扫清了地雷,也大大提升了平台经济的安全性。“平台经济产生了一种无序的资本扩张。现在我们还没尝到无序的资本扩张的苦头,所以中央及时发现这个问题,明确地提出在平台经济里面采用反垄断的措施,采用法律规范的制度,我觉得确确实实为我们下一步平台经济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


民以食为天、要住有所居,同时环境也不能降低水平,这是老百姓在生活中最基本的一些需求,对于这些需求,会议又会作出怎样的安排?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仍然是明年的关键任务之一。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明确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说,我国在种源上也存在“卡脖子”问题,包括大宗农产品育种关键环节差距等方面的技术短板将是未来一个阶段的攻关重点。“‘卡脖子’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现有一部分农业产业里面的品种,蔬菜花卉,甚至水果和畜禽对外依存度比较高;另外一个是大宗产品,像我们在玉米、大豆这样一些重要农产品的种业技术研发方面、在生物育种方面,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还要长期的努力,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这个种子放到一个空前高的位置,明确提出来要在种源上打一个翻身仗。”


在涉及房地产方面,相比于2018、2019年更多强调“房住不炒”,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除了重申这个要求,还首次提出“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重点部署“租赁市场”,明确要“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土地供应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张立群说,未来租赁市场成为重点发展对象将有助于解决大城市住房保障问题。“这次会议特别指出来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这方面既要充分发挥好市场的作用,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也要进一步发挥好政府在提供基本住房保障方面的作用。”


 

心里更有底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这些鲜明信息



曹远征认为,“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的提法也意味着未来租赁市场赋权管理制度体系将加快构建。曹远征说:“长租房的安排是一整套社会体制的改革,既包括教育、就医,也包括社会保障、保护住房,用付租金的方式比一次性购买房子方式对家庭来说更加便宜,更加合算,也能让(新居民)在城市定居。”


此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部署“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同样传递出重要信号。今年9月,我国明确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使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认为,此次会议明确为上述目标提出了路线图。“最主要的是控制煤炭消费量,上面也提到双控制度,既要控制能源的消费总量,也要控制单位GDP能源的强度。”


会议明确,“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何建坤说,未来减碳降耗将成为地方决策的出发点之一。“有一些省,经济转型做的比较领先,或者是可再生能源资源比较丰富,发展潜力比较大应该在‘十四五’期间能够率先达峰,有个别的省可能还会延后,所以为了保证全国2030年达峰,有条件的城市必须要率先实现。必须要发展高新科技产业,降低能源的消费,多发展可再生能源,这样就能够促进碳排放的下降。”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